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遊戲障礙」與「遊戲成癮」,我們該如何看待?

「遊戲障礙」與「遊戲成癮」,我們該如何看待?

幾天前,在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會議上,WHO正式宣布將「遊戲障礙」定位精神疾病,收錄進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目錄中,並將於2022年年初生效。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項提案是根據眾多專家的投票表決來決定是否能夠下達定義,在大會舉行的幾天前,眾多遊戲廠商聯名向WHO共同表示反對,認為「為時過早,尚未成熟」,但似乎並沒能取得什麼效果,得到的回復也僅僅是含含糊糊的敷衍。

隨著網路、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使用率的與日俱增,過度使用的負面形象已經開始在全球各地開始顯現,成為了重要的公眾衛生議題,尤其是電子遊戲。早在2018年初,「遊戲障礙」就已經被加入到了《國際疾病分類》分類的草案當中,有關讓WHO重新考慮議題的呼聲從那時起就一直為能休止,而在判決下達的那一刻,意味著有不少國家的遊戲行業會因此而產生影響,但並不意味著這個影響僅僅是負面的。

「遊戲障礙」

WHO對於「遊戲障礙」的定義為一種持續或複發性的遊戲行為,不論是離線還是在線,主要體現在對遊戲失去控制力,玩遊戲的頻率、強度、時間均不考慮在內;對遊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以至於優先度遠高於其他生活興趣以及日常活動;即便因遊戲產生了負面影響但依舊會持續進行遊戲甚至加大遊戲力度,後果足以導致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等其他領域受到嚴重損害。玩遊戲的行為模式可以是連續的、偶發的、經常性的,遊戲行為和其他特徵通常明顯持續了至少12個月,滿足上述所有條件者即被判定為「遊戲障礙患者」。

《國際疾病分類》中的原文

我們將上述中的內容簡單的整理一下,能夠被WHO認定為「遊戲障礙」的人會每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高強度進行遊戲,認為遊戲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即便是知道玩遊戲可能不利於自身,但還是依舊堅持玩遊戲,可以為了遊戲放棄社交,拋棄工作或是事業。至少在筆者的印象中,這樣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並且只在影視作品中有過目睹,所以大可放心的是,這個定義與大部分喜歡玩遊戲人沒什麼太大關係,畢竟喜歡遊戲和為遊戲付出一切人還是不太一樣的。

隱患

看起來WHO對於「遊戲障礙」的審查標準還是十分苛刻的,但是不管怎麼說電子遊戲始終還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那麼隨之而來的衍生出了另一個國內特有的問題:那些愛玩遊戲的孩子們的家長依舊會為自己的孩子貼上遊戲成癮的標籤,他們只知道玩遊戲就是不好,喜歡遊戲就是有癮。

早在「遊戲障礙」這一定義出現之前,就有不少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遊戲有癮,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只知道自己的孩子沉迷遊戲,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沉迷的是個什麼遊戲。他們不會知道WHO定義的是「遊戲成癮」還是「遊戲障礙」,定義中所描寫的三種表現甚至也不會看完,他們看到的就是只要喜歡遊戲就是「有病」。

我們明確地知道酒精與香煙的成癮機制,但對於電子遊戲卻完全沒有類似的研究證據,「遊戲成癮」的定義沒有明確地包含哪類遊戲或者遊戲中的什麼特性可能會導致成癮,因此這種定義太過模糊。如果說所有喜歡遊戲的人們都有病,那恐怕整個世界上有將近一半的人都有病。

同樣還有一個問題隨之出現:如果說一個人真的患有了「遊戲障礙」,那麼應該如何治療呢?在「遊戲障礙」被納入精神疾病之前,曾經就有不少機構打著「治療網癮」的旗號在國內大行其道,儘管在現階段並沒有那麼猖狂了,但我們不難想像在「遊戲成癮」正式開始實施時又會有多少機構借著WHO的定義當幌子招搖撞騙,給了不法分子大做文章的契機和空間。

「雷電法王」有一個就夠了

廠商們如何行動?

上文提到過,WHO此次的議題引發了眾多遊戲廠商的反對和抗議,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方面會與他們的利益有直接關係,而另一方面他們都要突然背上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既然在大多數人眼中喜歡遊戲成了疾病,那麼開發這些遊戲的廠商們又是什麼?那一個個不都成了不法分子嗎?這一點放在其他國家至少還能拿著遊戲分級講講道理,而放在咱們國家那真是有苦說不出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在有了一個清晰的標準出台之後,或許能讓廠商們和有關當局能夠重視起來,畢竟人心是要聚攏的,飯也還是要恰的,如果再不重視起來,哪怕是要自己砸了自己的飯碗。

針對未成年的防沉迷系統

當然,對於遊戲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對待這樣的事情,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抵抗,而是應該積極的面對,在中國這樣的舉措近兩年來已經走得很遠。為此國內的眾多網遊巨頭們紛紛拿出相應的對策,建立起自己的健康遊戲措施,但不管哪一邊都主要是面向未成年人的。騰訊那邊為自家眾多熱門遊戲加入了名為「16 」的防沉迷措施,該系統採用公安實名校驗,只有年滿16周歲的用戶才能獲得授權登錄遊戲,並且只要是16周歲及以上的未成年用戶每天只能限玩兩小時遊戲。

騰訊手游《和平精英》中的公告

而網易那邊也是推出了家長能夠隨時對孩子遊戲情況進行監管的「家長關愛平台」,這個團隊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那些孩子在進行遊戲消費時主動提醒,以免出現孩子在遊戲中消費掉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作為目前市場上唯一能跟騰訊一決高低的遊戲廠商,網易在保護未成年方面邁出了一大部,畢竟未成年人的自制能力差,除了家長的監督外,遊戲廠商確實也應該給孩子提供更成熟的防沉迷保護。

網易「家長關愛平台」功能介紹

結語

對於「遊戲成癮」的定義對於我們普通玩家來說目前並不太需要過於緊張,畢竟筆者在上文中也說到了真正的遊戲障礙患者在現實生活中實在是少之又少,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件事不應該被重視,規則和手段能夠一點點的完善,但我們自己平時也需要注意,不管怎麼說遊戲始終都是用於娛樂和消遣的存在,對其產生依賴性擱在以前不是什麼壞事(指不重視),放到現在可不是什麼好事,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也有許多跟重要的人要去陪伴,平衡好遊戲與現實,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游這點事 的精彩文章:

鬥魚主播差距大,PDD做公益被嫌棄,馮提莫一幅畫卻賣到20萬
錢小佳聚餐如期舉行,旭旭寶寶卻不得不改時間聚餐:多花錢也願意

TAG:手游這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