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充分利用人工智慧促進教育公平

充分利用人工智慧促進教育公平

當一些大城市的孩子坐在裝有空調的大教室里,看著高清大屏幕,操作著先進的實驗裝置的時候,還有一些他們的同齡人,坐在簡陋的教室里,讀著哥哥姐姐傳下來的紙質課本,聽著老師口述實驗。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據統計,全國共有鄉村教學點8.68萬個,偏遠地區的學校在硬體條件、師資隊伍、教學管理諸多方面與大城市的學校存在較大差距,縮小這樣的差距是我們實現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務。

教育公平是我們的共同追求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國已經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讓學生們獲得更全面的發展,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普惠全體人民,是我們的共同追求。

21世紀,我們步入了互聯網時代。有學者將一出生就處於互聯網時代的公民稱之為「數字土著」。但是,生長在農村和偏遠地區的「數字土著」和生長在發達地區的「數字土著」得到的教育有著明顯的差距。前者所獲得的教育,讓他們即使在數字化環境中,也難以獲得同等的人生出彩的機會。更不堪的是他們中間有些同學甚至可能表現出自我約束力弱、沉迷網路遊戲、不負責任地發布網路信息等問題。單靠土著般原生態的自發摸索,不可能完成適應新時代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在教育資源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教育公平,包括數字教育公平應該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努力向農村地區加大投入、配置更多資源、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技術彌合差距、縮小鴻溝。

人工智慧促進教育公平之路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工智慧的出現,是我們不能錯失的促進教育優質公平的機遇。

人工智慧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如何積極採用人工智慧技術促進教育公平?如何避免數字鴻溝進一步拉大教育差距?如何深度融合人工智慧技術,回歸教育本源,實現每一個人享有優質公平的教育機會?這些新時代的新教育議題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索。筆者認為,人工智慧將在以下三個方面促進教育公平,分別是:優質資源共享、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範式創新。

在優質資源共享方面,我國基礎建設已為人工智慧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做好鋪墊。據統計,全國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惠及邊遠貧困地區400多萬孩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逐步實現「三通兩平台」。通過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整合,能夠把優質的教育資源,迅速、高效、低成本地輻射到邊遠貧困地區,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個性化教育需求,進一步增加優質資源的適切性。

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將助力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在數字化智能化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能夠藉助人工智慧等技術採集教學數據,對學生進行自動化作業批改以及學習診斷。這將使得教師的教學、教研、管理等日常工作全程數據化,也將解放教師大量重複性、瑣碎性、事務性勞動時間,讓教師可以實現人機協同,更多地關注個性化教學、自適應學習,以及創新性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們的高階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

面向人工智慧時代,教學也在不斷湧現出新的範式。「雙師模式」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地區師資薄弱的問題。基於人工智慧技術支持的互聯網系統,打破了地區之間的資源壁壘,促進偏遠地區與教育發達地區的協同發展。遠在另一個地方的教師以遠程直播的方式,同時面對多所偏僻的農村學校進行教學。而農村學校的教師則將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個性化教學上來。這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方式,這種多位教師共同連接的形態,創造了新的教育生態,不僅讓偏遠地區的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也進一步聯動提升了當地教師的專業發展。

人工智慧實現教育公平的實踐探索

隨著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結合,不斷湧現出更多促進教育公平的實踐探索。這些點滴探索,正在幫助每一個人獲得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搭建起新型智慧課堂,在教室內可以實現教與學數據的實時採集,師生的互動可以立即被分析、變成可用數據和可視化結論,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課堂。不僅如此,在人工智慧倫理允許的範疇內,系統採集每個學生的學習歷程、課堂上的動態表情、關注度,這些實時採集的數據,讓伴隨式評價和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發達地區和偏遠地區都可以擁有這樣的系統,可以明顯縮小因師資不同帶來的差距。

人工智慧與教育的實踐探索不僅僅在課堂內,還延伸到課堂內外,普惠每一個學生,真正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公平權利。據統計,目前我國慕課總數量已經達到1.25萬門課程,2億多人次參與。慕課平台上的課程為每一個人提供了更多優質課程的學習機會。這種大規模共享課程的方式,讓知識的傳播不再有門檻,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們也能夠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和課程。據了解,「學堂在線」的主站註冊用戶數增長至2111萬人,課程覆蓋國內13大學科門類,平台課程數量達到2139門。

優質的教育不僅僅是教育資源,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過程的引導。基於人工智慧的學習系統,採取了知識圖譜、大數據分析、模式識別等技術整合,實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推送,並通過人工智慧系統可以更精準地把握學生在不同學科的知識水平、不同知識點的熟練程度,以及運用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進而實現大規模的「因材施教」。

未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有機結合,將扮演智能導師的角色,使得部分教育教學活動可以由機器人來組織與擔任。學生可以和機器人對話學習外語;可以和人工智慧下象棋學習棋藝。人工智慧不僅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也將成為學生們的學習夥伴,從而實現更廣泛的教育公平。

面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有報告顯示,10年後,30%的工作崗位將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青少年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是他們出彩的基礎,國際國內都有探索,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儘早輔助每一位學子,不論他身處何處,根據其個人背景、學業等各種因素,可以平等地給予他未來最適合其發展的建議,用以指導實現其未來目標的學習路徑。

人工智慧不應被視為一種技術或一種工具,它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生活的圖景,推動知識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推動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變革,通過層出不窮的新探索,在不遠的將來實現教育優質公平的新格局。

(作者分別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1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