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因官員太多而發愁,大臣進諫:裁員吧!結果19萬官員下崗

皇帝因官員太多而發愁,大臣進諫:裁員吧!結果19萬官員下崗

自古以來,中國古代官僚體系不僅花樣繁多,並且有不少都是榮譽稱號,很多情況下國家養了一大批官員卻根本沒什麼人去辦事,使得中國封建王朝的辦事效率並不高,這種現象尤其在北宋時期最為嚴重。到了北宋中後期,「冗官」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北宋朝廷的行政效率,那麼為什麼北宋一朝會被「冗官」問題所困擾呢?

這就要從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說起了。在陳橋兵變之後,趙匡胤依靠軍人勢力迅速登上了大宋的皇位,但是當了皇帝的他卻一直對軍隊權力心有餘悸。因此為了控制地方軍隊的權力,趙匡胤研究出了一套十分複雜的宋代官僚制度,用來防止地方軍隊將領的叛亂,雖然趙匡胤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卻沒有想到這套制度執行起來所造成的「冗官」後果。

由於宋朝官僚制度規定「官與職分」、「名與實分」,因此為了保證一個職位的正常運行,就得找很多當官的人來維持這個制度。而在古代,想要當官的唯一途徑自然就是科舉,因此宋朝的科舉制度就不得不增設招生指標。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在宋太宗趙光義執政的20餘年時間內,就錄取了近萬名進士,而整個唐朝所產生的進士名額也只不過才有6000多人。

而由於官位實在太多,因此造成了北宋朝廷供養了大量的閑職官員。對此,宋真宗上位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一問題,並且詢問左右官員有何建議。這時,一位名叫陳彭年的大臣進諫說,不如將這些官員全部裁撤,這樣也可以節省國家的財政支出,宋真宗一看可以省錢,於是立刻下了一道聖旨,結果當時19萬官員就被分流下崗了。

當然了,這種方法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而且要知道砸別人飯碗的事情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再加上宋真宗自己在「澶淵之盟」後好大喜功,非要去泰山封禪,結果沒過幾年,北宋的朝廷又回歸到了原來的樣子。對此,歷代宰相王安石、范仲淹等人都打算進行改革,但是由於新政觸動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飯碗,因此這幾次新政都以失敗告終。

而事實證明,只有戰爭能夠重新分配北宋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在公元1127年,金軍的大舉南侵導致北宋滅亡,東京30餘萬百姓和官員被俘北上,這就是北宋的冗官們最終造就的亡國之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事說 的精彩文章:

他是北宋大書法家,只因5字玩笑話,最終被丞相打擊流放
李白每天啥也不幹,哪來的錢遊歷四方?其實他有3大賺錢方法

TAG:歷史有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