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國犧牲的他,留下遺訓:後代子孫不能出國,更不能為外國人辦事

為國犧牲的他,留下遺訓:後代子孫不能出國,更不能為外國人辦事

你相信嗎?在晚清的時候,有一個清朝將領,曾給自己的子孫留下遺訓:要求他們不能出國,並且不能為外國人辦事。最重要的是,百年過去了,他的後世子孫堅守著他的話,真的沒有違背這個遺訓。這個遺訓的創始人,叫做聶士成,而他的遺訓,統統被自己的子孫銘記。

1899年的末期,義和團運動興起。而在1900年時,義和團運動甚囂塵上的時候,清政府又迎來了一個噩耗。那就是八國聯軍趁機以要剿滅義和團為由,進入了國內,準備在國內動武。

而在那個時候,聶士成就奉命守在了天津地區。最開始,他接到的人物是保護京津鐵路,到隨著義和團勢力的增長,以及八國聯軍的進入,讓聶士成腹背受敵。朝廷遲遲做不出處理義和團運動的方法,而當時的聶士成一部,更是尷尬。

最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在那種混亂的時期,朝廷對聯軍開戰。於是,聶士成開始對天津租界內的聯軍進行攻擊。聶士成很厲害,率兵打仗有著自己的本事,在他的帶領下,天津租界一度被打下來,算是小有成就的一場戰爭。而當時的西方軍隊,更是認為聶士成的部隊是最強悍的中國軍隊。

但,一個聶士成,既要與義和團周旋,又要與聯軍相互對戰,實在是無力進行更多的鬥爭了。可偏偏,就在這樣艱辛的時候,朝廷聽信謠言,說聶士成有通敵的嫌棄,更是對聶士成做了革職留任的處分。面對這樣的處理,聶士成非常的委屈,決定用死來表明自己的心意。他隨著部隊上了戰場。

本來,那一場戰爭,他是要對戰聯軍的。可偏偏,義和團不僅僅是派人抓聶士成的家人,更是與他手下的一個新軍聯繫,在背後給了聶士成幾槍。察覺晚了的聶士成,就在前後都中彈的時候倒下了。即便是這樣,義和團也還是不願意放過他,本想屠戮聶士成的屍體,因為聯軍的到達而最終沒有成功。德軍看到這樣的聶士成,心中不忍,給他該上了一條紅色的毯子。

就這樣,聶士成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為國犧牲。可以說,不管是在聶士成去世前還是去世後,清政府的態度都一樣的冷血。聶士成去世後,清廷本準備為他賜恤,卻收到了載漪,剛毅的阻礙,最後不過是輕飄飄的給他一個詔書,上面寫著:「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但說句實在話,清政府不配擁有這樣的熱血將領。

其實,早在參加天津保衛戰之前,聶士成就已經做好了要與天津共存亡的事情。他提前備好了自己的棺材,更是告誡自己的子孫,今後一定不能出國,也一定不能為外國人辦事。其實,這樣的說法在早些年的封建社會中,或許是非常容易辦到的。但是如果是在如今的時代,那這個事情其實還是比較苛刻的。但誰又能想到,這聶氏的子孫真的做到了。他們經過了百年的時間,卻都沒有出過國,更不用說是為外國人辦事了!

其實,除了這條遺訓外,聶士成還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了這樣一條規定,那就是要買就不要當官,要當官那就寧願受窮也別貪污。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事情,聶家子孫也都堅持下來了。他們真的是沒有從政經商的,大部分人還是主要成為了業務能手和技術骨幹。

這些事情聽起來似乎都很不可思議,畢竟,這些話都已經是百年前傳下來的了。如果按照如今的潮流和文化來說,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但偏偏,這些在我們如今看來,分明是苛刻的,並且是不切實際的,但偏偏這聶家子孫就接受了。

其實,我們如今想想,有這樣一個有血性的先祖,這聶家的子孫又何嘗會自毀門庭呢?

清朝時,為了悼念這位為國犧牲的將領,清廷在天津建立了專門的祠堂供後人瞻仰。而在他犧牲的八里台橋那個位置,也正式改名為聶公橋,並且在橋畔還樹立著一個寫有「聶忠節公殉難處」的標語。而在其他地方,也有著讚揚聶士成的一副對聯。可以說,聶士成,值得我們記住,他代表的是晚清少數有熱血的人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了個識 的精彩文章:

朱棣明明五次北伐瓦解蒙古,為啥不過就20年,蒙古就打回了北京
公主要求下嫁,結果男子為不當駙馬自廢雙腿,公主:殘廢我也願意

TAG:歷了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