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明星湧入「劇場」:是「過冬」措施,更是「沉澱」自我
白百何宣布出演李宗盛作品音樂劇、倪妮加盟賴聲川導演話劇《幺幺洞捌》、萬茜回歸舞台主演話劇《默默》……從2019年開始,不少一線明星都不約而同的有了出演話劇或音樂劇的工作安排。當下影視行業大環境的整體低落,讓優質頭部資源越來越稀缺,「電影咖」降級出演「電視劇」的情況都時有發生,如果有合適的機會,走向「舞台」似乎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大眾一直以來的「鄙視鏈」里,舞台劇相對於電影、電視劇更小眾、關注度更低,卻一直處於藝術「逼格」的頂端。不少「戲骨級話劇演員」的紛紛翻紅讓「有舞台表演經歷」成為了演技好、實力強的代名詞。而對於自帶流量的「明星藝人」來說,他們一旦踏入話劇或音樂劇領域,獲得的必定是常人望塵莫及的「頂配」資源。
既能在行業寒冬維持曝光、又能充電、鍍金,不難理解影視劇演員們為何要趨之若鶩的向「劇場」奔去。
中老年「戲骨」翻紅,話劇演員們展開「降維打擊」
從2018年開始,「流量失效」成為了整個行業最「熱」的話題之一,影視劇市場逐漸回歸了「內容為王」的大方向。不少低調內斂、在年輕觀眾中普遍關注度不高的「中老年戲骨」開始憑藉作品搶佔「C位」,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縱觀這些走紅的「戲骨」,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幾乎都有著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來自於「話劇圈」。例如在《都挺好》中塑造了「史上最強作爹」蘇大強的倪大紅。在劇中,倪大紅以入木三分呈現「人間真實」的神演技令觀眾為之折服,讓全網掀起了對角色的熱烈討論。而在影視劇之外,倪大紅一直是一個業內讚許有加的話劇演員,在《陽台》《臭蟲》《哈姆雷特》等作品中都呈現了出色的表演,《生死場》中「二里半」這一角色還讓他一舉斬獲了梅花獎、文華獎兩個戲劇類大獎。
還有飾演蘇明成的郭京飛,在跨界影視圈之前,他身上的title是「話劇小王子」、「話劇一哥」。上戲畢業後進入了上海話劇中心的郭京飛曾經出演過《終局》《牛虻》等一系列嚴肅正劇,從佐臨話劇藝術獎最佳新人到最佳男主角,他只花了2年時間,此外,郭京飛還有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在手。
同樣情況的還有《芝麻衚衕》中的「人藝台柱子」何冰、《人民的名義》中的吳剛、張志堅等等……不誇張的說,近年來任何一部「大爆劇」中都能找到不少優秀的話劇演員。以至於現在有了一種說法:話劇演員出演影視作品是對影視演員的一種「降維打擊」。
從2014年開始,「流量明星」的大肆崛起導致了演員生態的亂象頻出。小鮮肉、小花們不背台詞、濫用替身、摳圖等事件的不斷出現刷新著大眾的認知。當底線不斷被打破,觀眾們對好演員的剛需變得愈發的強烈,話劇演員們的「翻紅」恰恰是對這一空缺的填補。
不同於影視劇拍不好可以一條條NG重來,舞台劇是一次性的藝術,沒有NG的機會。故此不光需要演員自身的想像力、表現力、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反應能力和悟性,對戲劇表演四門基礎功課聲、台、形、表(聲樂(唱歌)、台詞、形體(舞蹈)、表演)的要求也極高。可以說一個演員必須具備紮實的基本功,再加以長時間的辛苦磨練,才能做到在舞台上遊刃有餘的直面觀眾,讓觀眾相信自己展現的規定情境和情緒。
有一句話說的好,「土裡難埋夜明珠」,這些「話劇實力派」的崛起是市場大環境演變下的一種水到渠成。
舞台劇難度大、收益低,卻是難得的「充電」機會
和這些「話劇咖」們在影視劇中大放異彩相反,今年,倪妮、白百何、趙薇等不少一線影視演員都紛紛走向了劇場,相信在未來,這個名單還會不斷的增加。但眾所周知,比起當下影視劇與綜藝節目動輒百萬、千萬級的薪酬,舞台劇所能帶來的收入可以算的上微薄了。而與低薪酬相對應的,是話劇和音樂劇巨大的排練難度。據悉,在話劇《幺幺洞捌》中,倪妮不僅要一人分飾兩角,還要快速換裝七次和背誦大量夾雜著日文的台詞,為此,她前前後後排練了足足有四個月的時間。
付出大、收益低,樂此不疲參與的人卻愈來愈多,這固然有行業大環境遇冷的原因,但大部分人的目的還是想要尋求一個鍍金沉澱,亦或轉型的機會。
去年因為「TF老boys」,成為了「叔圈」翻紅團隊一份子的李光潔就曾在採訪中直言:在他對整個行業和演員這個職業產生了茫然和心理危機時,他的第一選擇就是投身話劇。直接面對觀眾,第一時間與他們有效交流和感受反饋,讓李光潔找回了表演中最本真的東西,「一個演員站在舞台上謝幕的時候,如果大家真的喜歡你的表演,他們的掌聲會讓你知道自己有多偉大,知道表演是這麼的純粹,你也會知道他們要來看的是什麼。」
這一點其實不少演員在採訪中都曾提到過,如果說出演影視劇是一種能量的釋放,那麼走進舞台表演則更像是一種沉澱和充電的過程,也就是行業內所講的「長功」。並且通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也會有助於他們回歸影視劇的時候拿出更加精彩、紮實的表現來。
另外,對那些苦於被偶像標籤所桎梏,想要謀求轉型的青年演員來說,話劇也稱得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台階。胡歌曾經在低谷期出演了《永遠的尹雪艷》和《如夢之夢》兩部話劇,特別是《如夢之夢》幾乎成為了他演藝生涯的重要節點。在劇中,他飾演的「五號病人」身患絕症,糾結於痛苦的過往和離奇的夢境,為了演好這個頗有難度的角色,胡歌把自己沉浸其中,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他甚至會為了在觀眾入場時就進入角色狀態,每次都提前30分鐘躺在舞台的病床上。舞台經驗的積累讓胡歌克服了不少表演上的弱點,隨後,他順理成章的憑藉《琅琊榜》中的梅長蘇一鳴驚人,從偶像小生晉身實力派。
與胡歌相差無幾的還有王傳君,為了突破大眾心目中「關穀神奇」的固化印象,王傳君跑到話劇工作室免費幫人讀劇本,2018年他出演了話劇《抄寫員巴特比》,收穫了不錯的評價。三個月後,王傳君憑藉《我不是葯神》中的呂受益感動了所有的電影觀眾,證明了自己是一個真正的演員。雖然他們的轉型成功與踏上舞台未必有著百分百的因果關係,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舞台劇對演員的雕琢、提升功能是相當大的。
「明星」是把雙刃劍,不尊重舞台必然被diss
越來越多明星藝人加盟,無疑會給話劇圈或音樂劇圈帶去不小的流量,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些相對小眾的藝術,但流量帶來的巨大的話語權讓明星成為了「舞台」上的一把雙刃劍。
趙薇在今年年初與導演田壯壯合作了話劇《求證》,該劇劇本出自美國金牌編劇大衛·奧本之手,曾在2001年獲得托尼獎、普利策戲劇獎等多個獎項的肯定。這種豪華的配置讓該劇一直備受期待,結果上演之後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大部分觀眾認為趙薇的表演偏離了人物方向,田壯壯也沒有發揮出導演該有的水平,浪費了一個優秀的劇本。在該劇的主創見面會上,趙薇曾經透露,從拿到劇本到開演的排練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對比其它動輒打磨、排練三四個月乃至一年的話劇來說,也不難去理解《求證》的質量為何一言難盡。
如果說趙薇跨界話劇的「失利」只是證明了「明星效應」在話劇圈裡沒有起作用,那麼韓雪的《白夜行》「假唱」事件就直接挑戰了行業的底線。
4月20日晚,在主演韓雪突發感冒失聲,就醫無效的情況下,音樂劇《白夜行》寧波站演出既未安排B 角,也未提前通知觀眾辦理退票,而是採用播放錄音的方式唱完全場。這種不尊重舞台、不尊重職業的操作迅速在全網引發了軒然大波,韓雪本人更是罕見的遭到了行業內外一邊倒的diss。
音樂劇作為一門小眾藝術,韓雪的出演顯然起到了為《白夜行》「引流」的效果,使其收穫了更高的關注度和票房。但在國內音樂劇市場還未發展完善的今天,發生這種破壞規則的「事故」,無疑對音樂劇從業者和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其實對影視明星和舞台劇而言,兩者之間本該是一種各取所需、互惠互利的「雙贏」關係:一方需要展示自己的業務水平、強化實力派標籤;一方需要流量來促使更多的人進入劇場。但是,如果舞台劇不能堅守自己的創作底線,而是為了流量去遷就明星,那麼非但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還有可能會倒逼行業退步。
而對於那些單純想要靠舞台劇「鍍金」的明星來說,觀眾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不管跨界到任何領域,都應該以尊重藝術為核心,真正沉下心來去打磨作品,腳踏實地的把人物塑造好,否則不但鍍不成金不說,還可能會被「差評」反噬。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