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6.1級地震,日本南海海槽隱患大,但超大地震概率幾乎為0
地震是地球上的幾大自然災難之一,確實在全球不同的地區,幾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地震發生,並且產生的影響也不小,包括在5月份,我們看到了一個8級大地震的出現,雖然影響不大,但是也是2019年年度最強的地震之一,在北京時間5月31日18時12分左右,菲律賓棉蘭老島附近海域又發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90.2公里,暫時還沒看到影響數據。
所以說地震是一個「防不勝防」的自然災難,地震在科學之中無法進行預測,這個也是公認來的,但是我們時常看到一些地震概率的發布,所以這個數據也是百分比的模式,大家注意參考下就行。而在當地時間31日,日本科學界再次公布了關於地震發生的模擬數據結果,根據最新預測結果稱,如果日本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大概將有23.1萬人可能會不幸罹難。
當然對於日本南海海槽地震的問題,基本上每月都要進行研究發布結果,在日本氣象廳的科學公告之中可以看到,日本之所以要進行對該區域的秘密監控,因為他們一直擔心該區域會有大地震的發生,不過在早期的時候,日本科學界就給予了預測結果,對於9級左右的超大地震的概率幾乎為0,所以說超強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小點的地震還是可能有很大概率。
日本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地區,幾乎每天小地震的出現,但是日本南海海槽地震的震中區域東西範圍廣,所以要進行周期性的預防性撤離,而日本在不能準確預測地震的時代,進行初步的推算結果還是影響挺強的,日本南海海槽若發生大地震,最多可能造成約32.3萬人死亡、238.6萬棟房屋倒塌。所以日本在2014年3月就整理出防災對策基本計劃,並以未來10年減少8成死亡人數作為目標。
當然一次又一次的進行推算,地震訓練的「鍛造」,自然而言產生的影響就小很多,而在科學記錄之中,日本南海海槽過也發生過多次地震,例如1854年,南海海槽東側發生地震後,另一側在32小時後發生地震;1944年,地震發生2年後,另一側才發生地震(也就是1946年)。所以說日本南海海槽的地震「隱患」還是較大,難以避免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較高,不然也不會進行高度監測之中。
在科學之中,地震無法預測,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地震的發生產生因素很多,例如板塊運動(地質構造的突發性改變),地球內部的物質運轉等因素,都可能會引發地震,而如今我們在這種無法預測的情況之下,做得最多的就是地震預警問題,也是科學家們的一大突破點,未來如果我們實現了秒級預警,也就是在地震波到達破壞區之前的預警,那樣也能減少地震帶來的破壞性,所以值得研究。
TAG:環球科學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