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澳門填海擴張史:100年土地面積增長300%,未來還會更大

澳門填海擴張史:100年土地面積增長300%,未來還會更大

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地處繁華的珠江口西岸,2017年生產總值500多億美元,摺合每人約8萬美元,是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地區,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然而,在高速發展的經濟背景下,澳門那捉襟見肘的陸地面積,以及龐大的人口基數,卻極大地限制了澳門的發展的潛力。就整體而言,澳門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數量超過2萬,相比之下,香港雖然也十分擁擠,但香港畢竟還留有80%的非居住用地可以使用,而澳門除了大海之外,什麼也沒有。所以他們只能向海洋索要土地,以滿足城市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即:填海造陸。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澳門從清朝末年(1912年)到現在的一百年的時間裡,土地面積增長比例接近300%,有超過2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靠填海得來的。2018年,澳門的總面積為32.8平方公里。

一百年的時間,土地面積翻三倍,澳門填海造陸的規模和力度不可謂不瘋狂,並且這種靠填海增加土地的方式至今仍在繼續,澳門的形狀大小也如同她的未來一樣,令人難以捉摸。

許多人可能都還依稀記得,上世紀末期的澳門是由一個半島 兩個島嶼構成,即:澳門半島 氹(凼)仔島、路環島。但現在,澳門的最新地圖卻變成一個半島 一個島嶼,因為氹仔島和路環島已經通過填海變成了一體。而在葡萄牙殖民者到達之前,澳門地區的澳門半島都還只是幾個零星島嶼而已。

澳門填海擴張史:

古代填海史:

在宋朝以前,廣東的珠江口地區經常洪水泛濫,河道混亂不堪,河口的格局與現代大不相同,像中山、珠海、東莞的許多地方都曾是海洋或者島嶼、沙洲,甚至整個中山(香山)曾經也都是島嶼。珠江三角洲地區包含「門」的地方,在古代大多都是珠江某個水系的出海口,但現在我們看到,江門恨不得都快成內地城市了,由此可見珠江口的歷史變遷幅度有多麼恐怖。

與珠江口的大部分地方一樣,早期的澳門半島也與現在不盡相同,這裡曾是個島嶼,與香山並不相連。直到南宋末期,因為戰爭原因,南遷的人口變多,珠江口的土地開墾因此變得更加廣泛,水土流失現象進一步加劇,沉積的泥沙讓澳門島和香山島逐漸有了一些聯繫。到了元明時期,一條「長10里,寬五六丈」的狹窄沙堤終於將澳門島與香山聯機在一起。至此,澳門島成為半島。

(古代澳門島形如蓮花,而且上面還有個蓮花山,這條細長的沙堤酷似支撐蓮花的花莖,也曾被稱為「蓮花莖」。)

到了16世紀,葡萄牙人開始侵佔澳門,並在不久之後同明朝政府取得了一定的許可權,澳門這個狹小地帶因此成為葡萄牙對接中國貿易的中轉站。在往後的一百多年裡,葡萄牙賺了很多錢,澳門的人口進一步增多,填海造陸行動也經常發生,但大部分都是基於耕地開墾而進行的小規模填海,並且填海範圍僅限於澳門半島。

清朝時期,澳門由於清政府閉關鎖國而一度進入低谷期。到了19世紀,英國加緊了在中國的殖民掠奪,靠著萬惡的鴉片貿易賺得盆滿缽滿。1842年,英國通過鴉片戰爭侵佔了中國香港,建立了新的殖民地。鴉片戰爭後,葡萄牙乘勢脅迫清政府,侵佔了氹仔島(當時分為大凼島、小凼島、一粒米三個島組成)和路環島,也就有了現在澳門的格局。

近代填海史:

從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澳門的填海區域主要集中在澳門半島,包括南灣、淺灣,以及連接了澳門半島西北部的青洲島,澳門半島的面積由最初的2.7平方公里擴大到5平方公里左右。而氹仔、路環二島則因為距離較遠,而且島上多山的緣故,一直未曾開展填海項目。根據一份1912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澳門當時的面積僅有11.6平方公里。(如上圖米黃色區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濟開始迅速復甦,澳門的填海工程也因此進入到一個小高峰時期,主要包含兩個比較大的工程。

首先是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澳門的大氹島、小氹島之間修建了一道海堤,把大小氹島連為一體,並在海堤南部進行小規模填海造陸,使之成為凼仔島。

然後就是1919年-1939年間在澳門半島上進行的,內港、外港,以及徹底連接青洲島的填海工程,這幾個地方為澳門製造了約2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澳門半島上進行的最大規模填海項目。

現代填海史:

澳門填海的第二次高峰,也是澳門填海規模最大的一個階段發生在20世紀後期,澳門的面積在此期間至少又增加了三分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濟再次回歸正軌,澳門也不例外,並且人口數量也出現大幅度提升。在1959年到1969年的十年間,澳門人口從16萬暴增到24萬,凈增長比例達到40%,這讓澳門變得更加擁擠不堪。在這種背景之下,一個瘋狂的填海計劃悄悄上線,即:路氹地區填海工程,將氹仔島與路環島之間徹底填平。

然而,當時澳門的人口主要聚集在澳門半島,要想在氹仔、路環島之間填海,必須要先把它們與澳門半島連接起來。於是乎,1968年,連接氹仔島和路環島的路氹連貫公路正式動工,次年正式通車。1974年,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島的澳氹大橋也正式通車,這兩個通道的完工標誌著澳門已經實現全線貫通。三地貫通之後,氹仔、路環地區的填海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1987年,澳門機場及其附近填海項目開始實施,並於1996年基本完工。1997年,氹城填海項目啟動,並於2006年完工。至此,澳門僅用了20年左右的時間,就讓路氹地區的面積增加了一倍多,達到19.3平方公里。

2006年後,澳門相繼完善了機場東部的路氹填海項目(已完工),並推出了新的「澳門新城區」填海計劃,預計填海3.5平方公里(目前實施中)。按照澳門目前的發展速度和人口增速,「新城區」計劃能夠保證澳門10-20年的土地需求。

截止到2018年3月,澳門整體面積已經達到32.8平方公里,比100年前足足增加了21平方公里,增長比例接近300%。而且,這個數據還不包含未完工的「澳門新城區」項目。

綜上所述,澳門的填海造陸規模未必世界上最大的,但澳門填海的力度一定是世界上最瘋狂,未來的澳門究竟會有多大?我們難以想像。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土地狹小不足以限制澳門的發展,澳門的百年發展史早已證明,耕耘不輟的澳門人總是能夠在困境中開闢出一條新路,哪怕是劈山填海。

或許,這就是澳門精神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民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英國人誤把砒霜當白糖,2公斤糖果毒死21人,最後卻被無罪釋放

TAG:草民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