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英國不能加入歐洲共同體,戴高樂:我們也不需要英國
歐洲共同體是歐盟的前身,起源於1950年由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倡議組建的歐洲煤鋼聯營。法國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國,一直以歐洲領導者自居,但在歷史上,卻屢次遭到德國的入侵,特別是二戰時期,竟淪落到亡國的慘境。法國人的情感被德國傷的體無完膚,歐洲大國的面子也被打擊的蕩然無存,所以在二戰結束後,法國迫不及待的要建立一個國際組織,共同管理法德兩國的煤鋼生產。法國建立煤鋼共同體,主要是為了約束德國,沒想到卻間接打開了歐洲一體化的道路。
歐洲一體化的思潮由來已久,歷史上的拿破崙,希特勒都曾幻想依靠武力統一歐洲,但很遺憾,他們都失敗了,而且敗的很慘。通過兩次糟糕的實踐,證明了武力統一歐洲是行不通的,但如果放棄一體化之路,眾小國互相傾軋,又不利於歐洲的長久發展。所以二戰結束後,歐洲一體化的呼聲再次高漲。然而令人倍感意外的是,第一個跳出來公開支持歐洲一體化的國家,不是法國,也不是德國,而是英國。
1946年,已經卸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公開表態,號召建立「歐洲合眾國」。丘吉爾的話在歐洲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二戰結束後,德意兩國基本失去了話語權,歐洲大國中,只有英法兩國有資格,也有能力推進一體化之路。所以丘吉爾的表態,給那些支持歐洲統一的人帶來了希望。不過令人鬱悶的是,丘吉爾表態之後,英國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幾年後人們才漸漸感覺到,原來丘吉爾只是口嗨而已。
英國人吹了四年一體化之後,還是法國首先付諸了行動,1950年法國和德國組成煤鋼聯營,隨後又邀請義大利以及三個低地國家,組成共同體。1951年,六國外長簽署了為期50年的共同體條約。眼看歐洲一體化之路成為了現實,部分英國人也開始蠢蠢欲動。當英國議會討論是否加入歐共體時,再次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和歐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組成部分。我們對它感興趣,但不能被併入或同化。我們處於英帝國和英聯邦的核心位置,並在英語世界裡與美國有著兄弟般的情誼,因此,我們不能加入歐共體。
綜合丘吉爾的兩次表態,意思就是說,你們可以成立歐共體,我們也支持,但我們不會和你們一起玩。那麼丘吉爾為何會做出兩種看似矛盾的表態呢?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二戰給歐洲造成了巨大打擊。丘吉爾希望一體化之路,能讓歐洲人避免戰爭,避免再犯過去的錯誤。第二,兩次世界大戰,使西歐國家喪失了列強地位,特別是蘇聯崛起後,丘吉爾又把西歐諸國當成了抵禦蘇聯的屏障,但西歐國家力量太小,無論是德國還是法國,都無法和蘇聯單獨抗衡。丘吉爾認為,為了保證英國的利益,必須讓這個屏障更加強大。於是他只好改變英國分化歐洲的一貫策略,開始支持歐洲整合,走一體化之路。但在丘吉爾又覺得,英國不僅是一個歐洲國家,還是領土遍布全球的英帝國核心,而且和美國關係密切。如果以一個成員國的身份加入歐共體,必定會受制於人,這與英國的國際地位並不匹配。所以丘吉爾一面支持歐共體,一面又拒絕加入。
在丘吉爾的堅持下,英國並沒有馬上加入歐共體,直到丘吉爾卸任,英國才首次提出了申請。英國人滿懷期待的融入歐洲,結果卻遭到了法國總統戴高樂的無情拒絕。拒絕英國後,戴高樂解釋說,如果讓英國加入,就意味著會出現一個「依賴美國並由美國領導的大西洋共同體」,所以我們不需要英國。在戴高樂眼中,英國就是美國安插在歐共體內部的「特洛伊木馬」。為了維持法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他不願英國加入。但英國人鍥而不捨,1961年被拒絕後,1967年再次提出了申請,結果再次被戴高樂否決。直到戴高樂去世後,英國才最終得以加入歐洲共同體。
TAG: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