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6歲女孩作詩,父親看後說她是禍水,送去尼姑庵卻弄巧成拙

唐朝6歲女孩作詩,父親看後說她是禍水,送去尼姑庵卻弄巧成拙

唐朝,是古代時期最為浪漫的一個朝代,人口鼎盛、經濟繁榮,這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反映在文化方面也是同樣如此,唐朝人才輩出,《唐詩》是這個朝代的代名詞,這時期的文化思想顯露出了開放之態,很多有條件的富貴人家女子也有了可以學習的機會,也因為孕育出了不少有名氣的才女,李季蘭就是其中之一。

李季蘭家地處烏程人(今浙江杭州),是個典型的江南水鄉,非常富裕,李家的家境也不錯,李父對女兒也是極為寵愛,幼時也給了她讀書的機會。李季蘭天賦極高,六歲的時候她就已經會作詩彈琴,神情洒脫不凡。有次她寫下《薔薇》一詩給父親看,李父讀完大吃一驚: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已看雲鬟散,更念木枯榮。 鞞鼓喧行選,旌旗拂座隅。 不睹河陽一縣花,空見青山三兩點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意思就是說支撐花朵的架子還沒有做好呢,花兒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開了。但是李父卻認為,「架卻」與「嫁卻」諧音,小小年紀的女兒竟然已有思春之意,長大後豈不是辱沒家風?於是李父說: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後以交遊文士,微泄風聲,皆出於輕薄之口。」後來乾脆將她送入玉真觀出家當了道士。

其實李父這種觀點就是典型的受了「三歲看老」這句封建俗語的毒害,或許看在身邊好好教養的話,女兒還能培養成大家閨秀,結果就是因為他的這個錯誤決定讓女兒後來真的走上了一條風流不羈的道路。唐朝女子出家為道,也不足為奇,楊貴妃就曾經以女道士身份入宮,后妃名媛當道士的更是比比皆是。

李父送李季蘭出家,是為了讓她在清修之地培養心境,但是父親的良苦用心顯然是白費了。李季蘭在道觀長大,出落得如花似玉,才華也逐漸顯露,成為了出名的女道士,也引得很多名士競相追逐。李季蘭不僅沒有迴避,反而非常喜歡和他們交往,當時無人不知她是一個風流道士。追求她的才子名單中,至少包括朱放、皎然、崔煥、肖叔子、陸羽、閻士和、劉長卿等知名人物。

尤其是閻士和,李季蘭為他寫下了《送閻伯均往江州》、《登山望閻子不至》、《送閻二十六赴剡縣》、《得閻伯均書》等多首詩文,情意綿綿,表達對閻士和的相思之情。茶聖陸羽也被李季蘭迷得死去活來,李季蘭患病陸羽一致貼身照顧,李季蘭十分感激,曾經寫下《湖上卧病喜陸羽至》。其中一句「相逢仍卧病,欲語淚先垂」,感人肺腑。李季蘭一掃女性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後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讓人可惜的是,如此有才華的女子卻是一個薄命的人,因為當時她給叛軍首領寫過詩,隨後叛軍戰敗,因此她也被連累了進來,被認為和叛軍私通,在那時候可是大罪,之後被亂棍打死,真的是可惜了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她的命運坎坷令人感嘆。(參考資料:《敦煌詩集殘卷輯考》、《太平廣記》)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劉備的「仁義」之名,到底有多大水分?他可沒電視里演的那麼好!
1966年,看到李蓮英的陪葬品才明白,慈禧當初對他有多好!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