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這些東西,可能脾氣差、有暴力傾向……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本文4000字,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
你是不是有時候餓了,會大發雷霆,甚至有點想罵人,打人。
如果你有孩子,是不是發現孩子總是莫名奇妙的大發脾氣,甚至有暴力傾向。
本來前一秒還都好好的,後一秒脾氣說來就來,大發雷霆,又或哭天搶地,更為嚴重的,還會亂摔東西,拳打腳踢。
有一次在朋友家,我就親眼目睹了幾歲的雙胞胎兄弟,為一袋餅乾,大打出手,大人怎麼勸說都沒有用,場面異常激烈。
朋友有點尷尬地解釋,一般他們也不這樣,不知道為什麼,有時候就會變得異常狂躁?
其實,很好理解,發脾氣是天性,大人有時候都控制不了,小孩更加不容易控制。
但是,我們看到很多人脾性很好,有些人脾氣卻很糟糕,那麼脾氣不好,暴力傾向和飲食有關係嗎?
我看到過很多飲食和暴力相關的研究,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
其中有一項研究,就很有意思,也頗具意義,是有關少年時期的飲食習慣,對成年之後行為的影響。
孩子吃太多糖,長大後更暴力?
英國研究者Simon Moore等人,展開了一項長達40年的研究,對象是17,415位出生於1970年代的人。
研究者在他們10歲時,調查每天的飲食狀況,然後,在他們34歲時,調查他們的行為情況,比如是否有暴力和犯罪行為。
在有過至少一次暴力行為的人群中,69%的人在10歲時,每天都大量吃糖果或其他甜食。
當然,大家也都會想到,這和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方式等也會有關聯,但是,研究仍發現,吃糖太多與暴力行為的關係不可忽略。
Moore等人當時是從心理學解釋背後的主要原因:父母讓孩子每天吃糖,可以讓他們得到暫時快樂。
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成長,及長期情緒的穩定沒有任何益處,孩子碰到問題就想馬上滿足,沒有學會延遲滿足,到了成年之後,容易衝動行事。
研究者最後提出,兒時的健康飲食,營養攝入足夠,可以促進孩子心理健康,減少暴力行為。
吃糖,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行為
此外,以色列Bar IIan University也進行了一項類似研究,對象是137,284位青少年,來自歐洲25個國家和加拿大,年齡是11歲,13對,15歲。
主要研究他們每天攝入的糖分,以及他們行為之間的關聯。
比如他們是否會經常打架,是否欺凌他人,是否抽煙、酗酒等。
結果發現兩者之間關係顯著,每日郵報也報道了:那些吃糖過量的青少年,更容易暴力,酗酒和抽煙,更會欺凌同學。
研究者還發現,比起糖果,含糖飲料會讓孩子的行為更為糟糕,在英國,吃大量甜食、巧克力和含糖飲料的孩子,喝酒的機率比同齡人高了72%,抽煙的幾率要高出89%。
同時,他們打架鬥毆的機率,也比同齡人高出2.13倍,欺凌他人的機率高了69%。
為什麼吃糖和暴力傾向有關係?
一說到吃糖和暴力傾向有關係, 有研究者會對此結論表示質疑,認為這些項研究只證明相關性,不能證明因果關係。
這個沒錯,我們暫時不能下定論說:吃糖的孩子,就一定會變得很暴力。
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們之間的聯繫,這些研究不論是對個人、家庭和社會來說都很有意義。
從小吃太多不健康食物,攝入過量的糖類,含糖飲料,巧克力等,孩子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光不利於孩子健康,還有可能會引發將來一系列的行為危機。
為什麼吃糖會影響脾性,行為?
除了第一個研究所提到的心理因素,背後的生理機制更加值得注意:
人體血糖的驟升驟降,會引起的一系列情緒變化、和行為的反應。
高糖飲食,會引起血糖升高,然後導致胰島素迅速上升,胰島素降糖速度很快,血糖驟降後,從而導致人體緊張,變得易怒,行為更容易變得失控。
每天吃糖,高碳水食物的人,一旦肚子餓,就很容易低血糖,導致脾性失控,甚至有暴力傾向。
大部分人的低血糖都是高碳水食物導致的,血糖的快速變化,確實會讓人做出些瘋狂的行為。
很多朋友反饋,在低碳以前,很容易因為飢餓而變得暴躁、憤怒、更有敵意,而現在,情緒更加穩定,情緒波動也變得很小。
這個現象,在英文中有一個單次叫做「Hangry」,飢餓hungry 生氣angry,飢餓後,變得很容易生氣。
基本上,所有人都經歷過這種因血糖變化而產生的情緒波動,當然,我們不能輕易就得出結論說,血糖高低變化會引發暴力行為。
但是,血糖水平確實與自控力和情緒關係很大。
監獄研究,戒糖可以降低暴力事件發生
有研究發現,在英國監獄,研究人員發現犯人所吃的食物與在監獄的行為表現也密切相關。
監獄裡,無營養高糖的加工食品,會讓犯人變得暴躁,產生更嚴重的精神問題,提高暴力事件風險。
去掉加工食品,給他們更加營養的食物之後,犯人的情緒變得更加穩定,暴力事件也減少。
自控力的生理機制
日常生活里,很多事情需要自控,比如早起、鍛煉、戒煙、控制負面情緒、處理各種壓力等等,我們大多數人的狀態是,有時候自控很好,有時候又很難控制,容易情緒崩潰。
實際上,自控力背後有更為具體的生理機制。
簡單來說,你可以將「自控」想像為一塊肌肉,它同樣需要能量,來維持其存在。
如果說,這個能量來自身體的糖,那麼糖原虧空了,自控這塊肌肉自然就沒力了,當人血糖過低時,自控的肌肉就不會有效運作,從而容易引發失控行為。
正如上面的結論顯示,在美國,血糖代謝紊亂的地區,犯罪率更高。
總的說來,這些研究都指出:糟糕的糖代謝能力,導致自控力的降低,更容易引發攻擊行為。
關鍵的瘦龍說
其實現在回頭想想,在低碳飲食之前,自己也是經常受情緒困擾,也經常會因為飢餓而憤怒,會變得更著急,更焦慮,更何況孩子呢?
而低碳後,就算再餓,我的心情也很平靜,因為我的血糖一直比較穩定,我是深切體會到,人的行為、情緒和飲食之間的關係巨大。
兒童和少年時期的營養攝入,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對於成年之後性格和大腦都會有影響。
那麼,作為家長,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請讓孩子去吃真正的食物,減少糖和精加工食物的攝入。
對於家長來說,沒有什麼比看到自家孩子健康快樂更滿足的了,很多家長最初給孩子吃糖果,蛋糕,冰激凌,也是為了讓孩子開心,他們並不了解,糖對孩子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以下是一些貼士,幫助你的孩子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可能讓孩子一輩子受益。
1、以身作則
孩子總是最先從父母那裡學到一切,關於生活、愛、是非、對錯,如果你想要孩子有健康的飲食習慣,首先需要從自己做起,你是不是經常吃甜食?是不是抽煙喝酒?
你只要自己做了,孩子也會自然地跟著做,自己都做不到,我們就無法要求孩子做到。
2、趁早開始
飲食習慣在兒時就開始形成了,越早開始越好,出生後,就開始限制精加工糖的攝入,他們成長並不需要糖、蛋糕或冰淇凌,儘早教會孩子糖和健康的關係。
3、相比體重,更關注健康
不要過於關注體重和身材肥胖問題,而是關注健康本身,讓他們養成健康的習慣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過早有體重的焦慮,就有更高可能性陷入到進食障礙,或者容易有極端的體重控制行為。
相反,去和孩子討論健康。讓他們明白,吃得健康對與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4、讓孩子自己選擇
只要父母給予適當的支持和鼓勵,當我們不斷和孩子分享關於健康、營養的知識,長此以往,他們自然會做出健康的選擇。
5、教會他們聽從自己的身體
當你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健康,他們也會開始注意到那些對身體不好的食物,比如糖,給他們解釋,糖是如何影響到他們的情緒和身體的,糖是如何損害牙齒。
告訴他們,吃糖可能讓他們生病、變胖,吃營養的健康食物是如何讓他們精力充沛,長高個子,情緒穩定的。
孩子比你想像的更聰明,能做出明智的選擇。
6、教會孩子看食物成分表
孩子長大識字後,要學會看配料表、營養成分表了,讓他們看懂他們所買的食物到底是什麼,告訴他們很多加工食物里添加的不健康的隱形糖。
7、和孩子一起下廚做飯
有機會就和孩子一起下廚,教會孩子做飯的基本技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烹飪健康飲食。
我們都會注意讓孩子遠離酒精、香煙和毒品,但是,卻在平日里忽視了糖和加工食物的危害,如果不注意,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不亞於毒品。
作為父母,孩子長遠的健康和快樂,比眼前短暫的甜蜜要重要得多,我們現在不要為了省心,用糖果去哄他開心,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給他投毒。
希望以上這些建議,能幫助到你。
最後,祝天下孩子節日快樂,遠離糖的毒害,永遠健康、開心、快樂。
TAG:瘦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