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安石為了推動變動,給考生除了道題,竟引來貶謫之禍

王安石為了推動變動,給考生除了道題,竟引來貶謫之禍

文/王國棟

在現代社會,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雖然還會給人民群眾造成重大損失,但是已經無法從心理上對人民群眾造成巨大恐懼。然而在800多年前的北宋,一位官員因為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的觀點,被天下人視為叛逆,也讓後世統治者整整詬病了800餘年。這位提出"天變不足畏"觀點的政治家就是王安石。

"天變不足畏"這句話的本意確實是王安石最先提出來的,但是將這句話"發揚光大"的卻不是王安石本人,而是王安石的死對頭司馬光。

宋神宗熙寧年間,朝廷照例對新中進士的學子進行考核,宋神宗將出題的差事交給了翰林學士司馬光。司馬光正因為王安石積極誘惑皇帝搞法制變革,並提出了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觀點而頭疼不已,多次在朝議時進行爭論辯駁。無奈宋神宗像吃了王安石的迷魂湯一樣,根本就聽不進不同的意見。故而司馬光吃了雄心豹子膽,決定豁出仕途干一件像他小時候砸缸救人的大事,挽救落入水缸的北宋王朝。司馬光幹了件什麼事呢?原來他借著宋神宗叫他出題考新科進士的便利,將考題私自變更為策問:"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謂三不足!"讓這些北宋王朝未來的執政者討論。司馬光這招相當的陰險毒辣,讓這些涉事未深的青年學子來討論皇帝與大臣之間私下交流的言論觀點,也就是逼著這些未來的官員選邊站隊,在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及以司馬光等人為首的舊黨之間做政治選擇,這不是故意引起黨爭嗎?司馬光自以為很得計,誰知道他以上了一位極有政治頭腦的主子。

宋神宗雖然年紀不大,但是老成持重,非常的勤政。他在百忙之中,沒有忘記交代司馬光的差事,將已經密封好的考題拆開來看了一下。這一看就看出了大問題,司馬光竟然私自變更試題,把他和王安石平時交流討論的問題拿出來讓新科進士討論,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宋神宗非常生氣,對左右人說:"何謂三不足?朝廷何時有此議題?"左右不敢回話。宋神宗親自用白紙將司馬光出的考題覆蓋,命人重新出題考核。

第二天,宋神宗將司馬光擅自更改考題為三不足的事情和王安石說了。王安石聽了心裡真不是個滋味,平心而論,司馬光是他多年的至交好友,兩人在文學詩詞上都名操一時,堪稱一時瑜亮。只是王安石當上參知政事以後,漸漸醉心於政治變革,引起了司馬光等保守派大臣的強烈反對。為了攻擊王安石,司馬光別出心裁的將其言論編輯為著名的三不足——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什麼意思呢?

用白話翻譯過來就是:天、地與人,相互之間沒有關聯,月亮圓缺、山搖地動,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足畏忌。祖宗之法,未必都是經久實用的,可以廢止就廢止,可以變革就變革,不能因循守舊,阻止社會的發展。那些庸俗懶散的人,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想做,整天只會指責他人,這樣的人的就會發發牢騷,空談誤國,像這種人的建議,不能採納。在這三個觀點當中,王安石自己認可的主要是天變不足畏和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純粹是司馬光栽贓嫁禍給王安石的。王安石就不止一次在宋神宗面前鼓吹水旱災難、地震雪崩,上古以來就經常發生,和皇帝的言行舉止沒有任何關係;祖宗創立的法度,通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漸漸落後於現實社會的需要,應該留下有用的部分,而把已經不適用於當今社會的法律廢止或革新,這樣國家機器才能正常運轉。王安石的觀點用今天的思維來看當然是正確的,但是在900多年前的北宋,這種觀點就顯得有些大逆不道。

孔子有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王安石直接就把孔老夫子的聖言給否定了。雖然王安石在中國儒學地位上一度排名第三,僅次於孔子和孟子,但是想推翻孔子的聖言,也未免太自不量力了。時任宰相曾公亮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王安石這種言論的危害:"天子唯忌天耳,如不懼天,則何事而不可為!"用白話來說就是皇帝唯一懼怕的就是上天,如果上天都不怕了,那麼還有什麼事情是不敢做的。果然,宋神宗聽了王安石的教誨後,獨斷專行,將北宋皇權提高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以至於從宋太祖以來士大夫與天子共天下,變成了天子一個人的天下,就算王安石晚年想勸諫宋神宗收斂一二,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後來宋神宗通過無上皇權,炮製了轟動一時的趙世居謀反案、蘇軾謀逆案,就是最好的例子。

後世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和清高宗乾隆最痛恨王安石。朱元璋痛恨王安石不尊重天地鬼神,離經叛道。而乾隆則是厭惡王安石和宋神宗那種君不君臣不臣的關係,縱觀中國5000年歷史,也沒有見皇帝給臣子親筆寫道歉信的。而宋神宗為了挽留王安石,竟然數次親自提筆給王安石寫道歉信,這不是有違君臣之禮嗎?從宋徽宗開始,一直到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都將王安石的言論視為謬論,唯恐躲之而不及,誰敢冒天下之大不諱,推崇他的超過現實800多年的"神論"。倒是近代史上的三位偉人:列寧、孫中山和毛主席比較推崇王安石,不但稱其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還將其政治理念融入社會,將其發揚光大。

今天的人們應該不會再嘲笑王安石的愚昧無知了,實踐證明王安石的觀點和理論是正確的,唯一不足的是,這些科學觀點不應該出現在900多年前的北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張鈁的傳奇經歷,從晚清到民國,風雨漫漫四十年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