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收藏鼻煙壺,你們一定不知道的秘密,快來補充一下!

收藏鼻煙壺,你們一定不知道的秘密,快來補充一下!

鼻煙壺這個小東西大家肯定不陌生,對於專門收藏的或者在以往的古裝電視劇中都是常見的東西,鼻煙壺不論是從樣子上還是材質上,對於西多人想上手摸一摸,尤其是專門收藏它的人,小編個人覺得這個小東西很可愛,前幾天小編見到了一個藏友收藏的小鼻煙壺,是玉質的,明中期的產物,雖然看上去不是那麼的精緻(應該不是宮廷出來的),但是它小巧的樣子屬實很可愛。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鼻煙壺的一些歷史,以及從這些歷史中也能參透出你手中所收藏的鼻煙壺是不是老的,具體是哪個年代的。下面跟隨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中國最早出現鼻煙是在明朝中後期由歐洲傳入,鼻煙傳入中國時被做為藥品,認為有祛濕,提神,驅寒等功效,是歡洲各國向中國宮廷進獻的貢品、禮品,主要流行於宮廷中,只有少數王公貴族才有機會享用,當時裝盛煙的器具主要是西洋的煙盒(多為銅胎畫琺琅,還有一些為純銀或者純金製成形狀長、方、圓均有)或是用一些瓷製小藥瓶,還沒有專門的鼻煙壺出現,民間也沒有形成吸聞鼻煙的習俗。

清初順治時期,統治地位尚不穩定,由於明未清初戰亂不斷,社會經濟一片蕭條,順治帝設立海禁,所以吸聞鼻煙的人很少。到了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國泰民安,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康熙廢除海禁令,中國同歐洲的貿易日益增多,此時大多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貿易往來,呂宋國(今菲律賓呂宋島)馬尼拉港,是中國對歐洲的主要中轉港口,唐宋時期,廣東福建等地與菲律賓群島有著密切的商業往來,清代開放海禁後經泉州、漳州、廣州的商船與馬尼拉的鼻煙貿易成倍增長。

最早的鼻煙壺出現於何時,現在還是說法不一不能確定,有人認為是明代,有人認為是清初,目前現存最早由確切年款的是清代順治元年程榮章造的銅陰刻龍紋鼻煙壺,至於有些清代瓷製鼻煙壺寫「大明嘉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宣德年制」等款識與當時崇尚宣德成化瓷器的社會風氣有關,這些瓷器從胎釉以及青花的發色看都應為清代所制。康熙時期有一種鼻煙壺底款書「成化年制」,因為「年」字寫得像「多」字,所以後人稱為「多年」壺,是典型的康熙寫款方式。

康熙年間,法國里摩日生產的畫琺琅手工藝品傳入中國,其風格華麗、彩繪精巧,深的清聖祖康熙帝喜愛。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法國琺琅藝術家格雷佛雷被任命為清宮造辦處琺琅作匠役長,專門為宮廷製造精美的畫琺琅製品。清聖祖通過各國使節把中國精美的畫琺琅鼻煙壺轉贈給各國國王。康熙時期生產規模有限,傳世鼻煙壺變得稀少。

雍正、乾隆兩朝國富民豐是中國盛世時期,資料中記載「雍正嗜鼻煙最甚,對於鼻煙十分講究。鼻煙壺之講究,亦此時最甚,全京人士如痴如狂,康熙之時尚未若斯也。」乾隆皇帝對鼻煙和鼻煙壺的喜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朝野上下更是上行下效,稱為鼻煙壺發展最輝煌的時期。乾隆年間吸聞鼻煙已成習俗,精明的廣東商人見鼻煙有利可圖,開設了「怡和」「天寶」等洋行,專營鼻煙,不僅販賣還開始生產鼻煙銷往全國並成為著名商行。

這一時期鼻煙壺的生產達到空前繁榮,製造工藝涵蓋燒造、鑲嵌、鏤刻、琢磨、繪畫各行,原料的採用更是包羅萬象,金、銀、銅、鐵、竹、木、牙、角、陶瓷、玻璃、玉石、瑪瑙、寶石無所不有,可以說鼻煙集清代工藝之大成,這也是中國鼻煙壺成為收藏熱門的原因,在國際市場上有專門收藏研究中國鼻煙壺的學會。

雍乾時期主要生產鼻煙壺的地區:

北京、山東、廣東主要生產玻璃類鼻煙壺;蘇州、北京主要生產玉石、瑪瑙類鼻煙壺;宜興、景德鎮主要生產紫砂、陶瓷類鼻煙壺;揚州、廣東主要生產漆器端石類鼻煙壺;內蒙、新疆、西藏主要生產金、雜石類鼻煙壺;遼寧出產瑪瑙鼻煙壺,有一種瑪瑙鼻煙壺膛壁掏得極薄,蓋上蓋後放在水上能漂,古玩行稱為「漂壺」或「水上漂」,因製做難度大,掏膛時容易爆裂,在當時相當名貴。

清代嘉慶年間,嘉慶帝不像其父乾隆那樣對鼻煙壺痴愛,加之國力不如前朝,鼻煙壺的數大大減少,原料選用不如前朝精細,官窯器基本保持乾隆風骨。

道光年間,道光帝提倡節儉,反對奢糜,加之戰亂四起,國庫空虛,皇宮對鼻煙壺的需求大減。民間卻逆勢而興,官員、商人、平民百姓人人必備,即使不好古玩的人也必備幾件,吸聞鼻煙、收藏、觀賞鼻煙壺成為時尚社交禮儀,鼻煙壺更成為比闊鬥富的工具,達官貴人一年四季每天所用鼻煙壺都不會重樣,平民百姓也是以擁有一兩個名貴的鼻煙壺為榮。

這一時期鼻煙壺數量雖多,但用料、工藝精者不多,玉質鼻壺多用青白玉,少見無瑕白玉。瓷質鼻煙壺胎質比乾隆時期粗了許多,畫工更是一般。鼻煙壺除了屬年款外,堂名款盛行,如「行有恆堂」、「慎德堂」等。雕瓷鼻煙壺大量出現,其中不乏高手如「王炳榮」、「陳國治」、道光雕瓷水平比同期其他瓷器水平高。

清末民國的鼻煙壺水平不高,在各類鼻煙壺中內畫鼻煙壺異軍突起成為新貴、內畫鼻煙壺相傳始於乾隆未年,有位小吏進京辦事,盤纏用盡,寄宿在一座古廟之中,他嗜鼻煙如命,苦於無錢購買,無奈只好用煙匙刮粘在壺內壁上的鼻煙,在內壁上划了許多痕迹,一位和尚看後受到啟發,便彎勾竹籤蘸上墨,伸進透明的料器內作畫,並研究開創了內畫技法,現存最早的內畫鼻煙壺是甘文作品,製作於嘉慶丙子年秋(1816年),構圖、技法功力不凡,絕非初學。

由此可斷內畫鼻煙壺創始年代應為乾隆末年或嘉慶早年,清咸豐、同治時人趙之謙所著《勇廬閑詰》一書詳盡論述各種鼻煙壺,唯對內畫鼻煙壺隻字未提,可見當時內畫鼻煙壺並未流行,到光緒、民國才湧現出一些內畫藝術家,如馬少宣、葉仲三、丁二仲、周樂元等。

鼻煙壺自順治開始在清代百年間得到極大的發展,科學客觀地鑒別,對每一收藏者來說都很重要,只有不斷研究學習,掌握清代各時期的制瓷、繪畫、琢玉、鏤刻、造型等特點,才能成為鼻煙壺收藏方面的大家。

好了,今天小編就介紹到這了。大家是不是對這個小東西也來也愛了?小編認為,現在有是盤珠子、盤核桃、盤這盤那,真不如買個這個小東西來盤,我相信通過今天小編的介紹,也有很多收藏鼻煙壺的兄台,為自己的鼻煙壺找到了大概的年代,或是各位兄台對小編說的有什麼不同的一件和小編沒說到的地方,歡迎各位兄台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卞氏拍賣 的精彩文章:

《重磅》鑒賞古書畫不為人知的七字真言
你對南紅瑪瑙的了解有多少?

TAG:北京卞氏拍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