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研究佛經從理解古文入手,學習古文從《千字文》入手

南懷瑾老師:研究佛經從理解古文入手,學習古文從《千字文》入手

南懷瑾老師:研究佛經從理解古文入手,學習古文從《千字文》入手

研究佛經要從理解古文入手,學習古文可從《千字文》入手

弘宗師是年輕出家的尼法師。十六歲即考入大學讀本科,畢業後入世工作幾年,而後毅然出家,精修律儀!參究禪觀,多年不懈。

數月前,友朋們一起閑談,說起研究佛經,首要從理解古文入手。而百年以來,白話文盛行,古文修養薄弱,開啟古籍寶庫之鑰匙,幾近丟棄。席間,弘宗師談起自己披剃之前,無師自學時期,喜讀古文,有感而記文章數篇。友朋們聞閱之餘,紛紛贊成出版。本書作為青年人研讀古文之參考與鼓勵。

《心影留蹤》序言

南懷瑾老師:研究佛經從理解古文入手,學習古文從《千字文》入手

中國文學自五四運動以來,由舊的文學作品改成白話文後,有什麼功用呢?幾十年來親眼所見,中國的教育普及了,知識普遍了,對世界知識的吸收力增加了,無可否認,這些對於國家的進步有貢獻。但是對於中國文化,卻從此一刀斬斷了。什麼原因呢?中國文化庫存里堆積的東西太多了,幾千年來的文化都藉著古文保留著。至於接受白話文學教育的人們看不懂古文,當然就打不開這個倉庫,因此從中國文化的立場看,就此一刀攔腰斬斷了。

《論語別裁》

南懷瑾老師:研究佛經從理解古文入手,學習古文從《千字文》入手

其實古文就是小說,古文就是當時的白話文。為什麼白話文跟古文有差別呢?這就是中國人偉大。中國文化幾千年,中國人老祖宗早就知道,言語是三十年一變。現在不同了,現在語言十五年就一變了。言語如果不跟文字脫離關係的話,一百年以後的人就不懂一百年以前的文章了。

我常常告訴人,你們喜歡讀唐詩宋詞,先學會廣東話,先學會客家話,閩南話。那個音讀詩讀詞非常好聽,你拿國語一讀都不對了。所以現代人,很多人學國語出身來作詩詞,我看了蠻頭大的。我說你詩是很好,有詩才沒有好詩,不懂音韻。言語跟音韻,跟文字脫離,文字單獨。中國人知道,所以把言語跟文字脫開,變成中國一種文體,現在我們叫古文。這個道理一學就會了,只要一個孩子花一年的時間,認識了兩千多個字,五千年以前的書,五千年以後讀,完全可以懂。

你看英文、法文、德文就不同了,他們是跟著白話走的。白話文一百年以上的都變古文,非專家讀不懂。

你們現在偏偏要提倡白話文,還提倡簡體字,將來不曉得怎麼辦!比如我年輕時也住過上海,還懂一點上海話。我現在一講上海話,上海那個戴衛東經常笑我,老師啊,你這是老牌的上海話,現在上海話有新的。所以我說我這些數據發給你們,是當時的白話,如果你和孩子花一年的時間,把這些文字搞通了,就有四個字——博古通今。

從白話文教育入手的人,對於中國文化永遠通不了。中國文化許多資料寶庫都在古文裡頭,你這個鑰匙都打不開,歷史也讀不懂,中國文化讀不懂,西方文化也沒有搞通。現在就給你們改一改剛才那個師爺的話,哎,大家都是學了「不古不今之學」,處在一個「不生不死的時代」,多痛苦啊!

《南懷瑾講演錄》

南懷瑾老師:研究佛經從理解古文入手,學習古文從《千字文》入手

有朋友說,古文很難念,我說古文很好念,繁體字更好念。中國的方塊字,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你這樣讀下去只要半年一年,古文也就懂了。……

你們現在研究古文,中國方塊字認識了一千多個,就是大學問家了。我常說的,我們小孩子讀的《千字文》,只用一千個中國字,把上古到南北朝整個的文化大系,天文、地理、科學、政治,無所不包都講了。所以過去有些外國人到我那裡學中文,先學會這一本書,一年以後就行了,是真的。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南懷瑾老師:研究佛經從理解古文入手,學習古文從《千字文》入手

《千字文》也是四個字一句,那是一本了不起的好書,用一千個中文不同的字句,寫出一部中國文化基本的大要。這本書的第一句是「天地玄黃」,第二句是「宇宙洪荒」。但上首詩里,為了拼湊七個字一句,只好把這兩句話截去一字,變成「天地玄黃宇宙洪」。既合平仄,又正好押韻。

《千字文》的作者,是梁武帝時代官拜散騎員外郎的周興嗣。歷來在正史上的記載,就這樣一筆帶過,但據私家筆記的野史記載,內容就不是這樣簡單了。周興嗣同梁武帝,本來便是文字之交的朋友,在蕭齊時代,還在朝廷上有過同僚之誼。到了梁武帝當了皇帝,那就變成君臣的關係。由朋友變君臣,說是關係不錯,其實,伴君如伴虎,反是最糟糕的事,周興嗣有一次不小心得罪了梁武帝,梁武帝一怒之下,想殺他或很嚴厲處分他,到底還於心不忍,只好下令把他先關起來再說。但梁武帝又說了一句話,你不是文才很好嗎?你能在一夜之間,把一千個不同的字,寫一篇好文章,就赦你無罪。因此,周興嗣就在一夜之間,挖空心思,寫了這篇《千字文》。文章寫好了,可是在一夜之間,頭髮、眉毛、鬍子也都白了!大家要注意,用一千個不同的中文字,一夜之間,寫出有關宇宙、物理、人情、世故的文間,等於寫了一篇非常精簡的「中國文化綱領要點」,雖然,只寫到南北朝時期的梁朝為止,實在也太難了。梁武帝本人,才華文學都自命不凡,看了周興嗣一夜之間所寫的《千字文》,也不能不佩服。周興嗣因此得到寬恕,而且還特加賞賜。

《大學原本微言》

南懷瑾老師:研究佛經從理解古文入手,學習古文從《千字文》入手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前頭四句從天文開始,是科學的,唯物的。「天地玄黃」,在中原看天,玄,青色的,假使到喜馬拉雅山的高原,或者在蒙古、在海洋上看到的,是藍天白雲。地,中原黃河以北的黃土高原,是黃色的。「宇宙洪荒」,「宇宙」兩個字代表空間與時間。上下四方謂之宇,宇是空間,這個太空有這樣大;往來古今謂之宙,宙是時間;這個物理世界是以時間與空間為架構。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但沒有辦法把時、空兩個統一起來,宇宙生命的來源究竟是怎麼來的?他解答不了,因此最後老了,只好信仰宗教。時、空兩個是什麼關係?到底時間是由空間產生的?還是空間是由時間構成的?這都是科學的大問題。沒有地球、沒有人類以前是什麼?「宇宙洪荒」,洪,非常廣大,無量無邊;荒,沒有東西,這個宇宙之先什麼都沒有,但後來形成了宇宙萬物。所以中國文化假定這個名稱,不是上帝,不是閻王,也不是菩薩,是個洪荒的天地。……

「日月盈昃」四個字難講了。什麼叫「盈昃」呢?我們中國人用的是陰陽合曆,但民間對農業氣候是採用陰曆。月亮每個月陰曆十五,一定從東方起來到西邊下去,以中國文化來講,圓滿的時候叫「盈」。每個月初三從西南方起來的就是眉毛月了,譬如李後主的名詞,「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月如鉤」怎麼畫啊?把月亮畫成這樣一個鉤就成了。那是什麼時候的月亮啊?每個月初三出來是和眉毛一樣的月亮,月如鉤。那麼太陽呢?「昃」,太陽斜到西面,向西邊落下。這都是科學啊!在過去,世界的科學領域裡,中國的天文數學一路領先幾千年,現在變成落伍了。

「辰宿列張」,辰是什麼?辰星,早晨的星;宿,晚上的星座。譬如我們學軍事的要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如果有一天在前方帶兵打仗,或者在海上,或者在荒野裡頭,沒有手錶,也沒有指南針,什麼都沒有,你怎麼樣斷定方向呢?看天上,一看這個星星在哪個位置,哎呀!我現在大概在湖南北部哪裡,方向在哪裡就清楚了。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身中四百四病,但稱我名即得除愈
傳統文化:經典名著精華100句,值得收藏!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