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兔奶糖唇膏、老乾媽衛衣……「國潮」為什麼這樣紅?
首發:5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調查·觀察周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裘立華
故宮日曆、大白兔奶糖唇膏、回力球鞋,改良旗袍、老乾媽印上衛衣走上時裝周……這幾年來,以新製造為代表的新國貨不斷受到熱捧,形成滾滾「國潮」。
消費新國貨,已經成為年輕人的潮流,打開阿里、天貓、京東、網易嚴選,不難發現,各種新奇特的國貨產品,讓人愛不釋手,忍不住「剁手」下單。數據顯示,去年「雙11」當天,天貓平台上237個成交額破億元品牌中,國貨品牌佔比過半。
新華社發 郭德鑫 作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一篇題為《別了,價格屠夫》的文章中回憶,20多年前他在調研長虹彩電廠時,以「價格屠夫」名震天下的董事長倪潤峰曾對他說,「在同樣的技術參數前提下,長虹彩電的售價必須比日本產品低30%。30%是我們的生死線。」但是,吳曉波發現,那道橫亘在國貨面前的「30%生死線」,赫然消失了。
「奶粉、洗滌劑、運動鞋、葡萄酒等等,許多國產品牌的價格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一些國際品牌,在空調、冰箱、手機、家居、定製女裝、啤酒等行業,都可以列舉出很多的國貨品牌,它們不僅在規模上實現了市場佔有率第一,同時,更是在零售價格上不讓國際品牌。」
國潮消費的崛起,促使生產企業、網路平台不斷生產新潮的國貨產品。
各大電商網站,紛紛推出了國貨品牌,如阿里巴巴發布新國貨計劃,協助全國1000個產業集群全面數字化升級,全面扶持創意特色商家、老字號品牌。蘇寧則推出「拼品牌」計劃,將用大數據、雲製造等孵化萬家中小品牌。網易嚴選和製造工廠合作開發「新國貨」,美團點評開放平台服務更多原創設計品牌……引入新理念、新模式,製造、消費甚至服務的邊界越發模糊。
國潮的形成,可歸因於以下三點:一是國產品質的提升,「國貨已自強」。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製造早已不是低端的代名詞,與國外知名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小,大量國產品牌,質量優、售後服務又好,自然吸引越來越多人選擇國貨。
《人物》雜誌報道稱,英國知名諮詢公司Brand Finance發布的《2018年全球品牌500強》報告顯示,中國上榜品牌連年攀升,10年來價值上漲近9倍,在全球品牌500強價值佔比從3%提高至15%。
二是國貨不斷創新。隨著電商等消費渠道的改變,傳統生產模式生產的大而統的產品越來越不受歡迎,而小、快、新的訂單越來越多,越是新、奇、特,越是受到歡迎,這就倒逼國貨不斷創新,而越是創新,又越是吸引國人消費,形成良性循環。
三是新消費群體的迭代。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中國主流消費者不再是「價格敏感體質」,他們更注重品質、注重創新、注重個人體驗,本土審美不斷蘇醒,盲目崇洋意識日漸消失。
《人物》雜誌報道稱,瑞士信貸銀行第八次年度新興消費者調查的結論,他們發現,在18-29歲年齡段的中國消費者中,超過9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6-12個月內購買國產品牌家電。「中國更自信的一代消費者正在崛起。」
國潮的形成,還應歸功於傳統文化的覺醒和正在建立的文化自信。經濟崛起帶來文化復興,近年來,國風潮流一浪接著一浪,國風音樂、經典永流傳、詩詞大會等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創新,也吸引著年輕人的注意力,形成了新的消費熱潮。
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選擇國貨,形成國貨消費潮流,對生產、消費、創新、文化等具有更多積極的意義。
在當前背景下,研究和推動這一潮流,提升國貨,拉動內需,形成消費驕陽,對抵禦外部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國家、社會、企業、個人都應該積極思考,踏實行動,「以國為潮」,做好自己。
往期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劉新華 | 校對:趙岑
※「無小店不上海」:上海十招保護「特色小店」,留住城市記憶
※王蒙:為什麼不讀書的挺能耐,讀書讀太多反倒顯得傻呢?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