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佛門廣大,難度少緣不善之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序淺釋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B4.說儀周普
【湛智海之澄波,虛含萬象;皎性空之滿月,頓落百川。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無違後際,暢九會於初成。盡宏廓之幽宗,被難思之海會。圓音落落,該十剎而頓周;主伴重重,極十方而齊唱。】
這一段文是「說儀周普」,就是說經的這種儀式,周遍法界。
湛智海之澄波:湛,是湛寂;智海,就是智慧好像海似的,但是是湛寂的,就是不動的,是靜的。澄波,是澄清的波浪,什麼波浪都沒有;沒有波浪,也就是煩惱斷盡了。因為沒有波浪,所以說「湛智海之澄波」。
虛含萬象:在這智海裡頭,好像虛空包含萬象一樣,所有一切的道理,佛都明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皎性空之滿月:皎,是皎潔、清凈的意思。性空,是指佛性就好像虛空的滿月;滿月,就是十五的月亮。
頓落百川:百川,就是有水的地方。頓落,就好像虛空的滿月,那圓圓的月亮,頓然間落到一切水中;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有月光。所謂「千潭有水千潭月」,潭就是深水池,也就是有水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就有月光在那水面上。這就是《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的: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一月當空,普遍在一切水裡,都會現出來這個月的光影。是不是有這麼多的月呢?不是的。所有一切水裡的月亮,就是這一個月亮現出來的、攝照的;雖然有千千萬萬的水潭,現出千千萬萬月的光影,但是月的本體就只一個。
皎性空之滿月,皎潔的自性,好像虛空的滿月一樣;頓落百川,頓然間,都落到這一切的水裡邊去了。那麼眾生心裡頭都有水,佛性裡邊呢?就有月光,照到我們眾生的心水裡邊來。
眾生心水凈,菩提日日增。
這個心若清凈了,心水清凈了,菩提就一天比一天長得大了,長得高了,所以「頓落百川」也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眾生的心水要是清凈了,佛的光明也就照到我們的心水裡邊來了;我們的心水要是不清凈,佛的性光也不能照到。就好像那個水池子一樣,水要是渾濁,就沒有月光;水要是清凈,在水裡就現出一輪月亮來。
不起樹王:釋迦牟尼佛說《華嚴經》,是在菩提樹下坐著說的,他沒有起來到旁的地方去,就在那裡坐著說,這叫不起樹王。這個「樹」就是菩提樹,為什麼叫樹王呢?因為這菩提樹比其他的樹都高,它的根也扎得深,枝葉也茂盛,所以叫樹王──就是樹中之王。這「不起樹王」,也就是這菩提道場。
羅七處於法界:羅,是羅列,羅列七處,在七個地方說九會的《華嚴經》。因為有的地方說兩次,有的地方說一次,所以說七處九會。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七處九會是:
第一會──在菩提道場說的。
第二會和第七會、第八會──都在普光明殿說的。
第三會──在忉利天說的。
第四會──在夜摩天說的。
第五會──在兜率天。
第六會──在他化天說的。
第九會──在逝多林說的,逝多林又叫重閣講堂。
佛在這七處,說了九次法會;這七處九會,都是在最初成道說的。
佛最初成道說了九會《華嚴經》,最後一會所在的「逝多林」也叫「重閣講堂」,是後來才修造的;在佛成道的時候,這個講堂還沒有呢!沒有這講堂,佛怎麼能在這兒說《華嚴經》呢?這就是要談到一個「妙」字上。
佛可以把過去的無量劫,搬到現在;把未來的無量劫,也搬到現在;所以也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也沒有現在,所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你說有現在,這也是個執著;你說有過去,也是個執著;你說有未來,還是個執著。你若沒有執著,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現在的不停──你說這是現在,這個眼前這一剎那間又過去了,所以現在的不停──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呢?還沒有來。所以說「三心了不可得」,這就是破人的一種執著。現在釋迦牟尼佛「不起樹王」,他在這一個地方不起於坐,卻能升到一切處,遍一切處去說法。能在所有的諸佛國土,都坐在菩提樹下,不起於坐,而升到一處為眾生說法。
又可以說,佛在這一個地方,而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說法,也不起於坐,就能夠到其他的世界去說法。
又可以說,佛在一處就可以遍滿七處來說法。為什麼呢?這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能納無量劫為一念,延一念為無量劫──把這個無量劫納到一起,就是好像一念之間這麼長,又能把這個一念延成無量劫,所以就說「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就在那兒坐著,到七個地方去說法,說九會的《華嚴經》。
無違後際:依照我們人的思想來看,一定有前有後,後邊的不能搬到前邊去,前邊的也不能把它搬到後邊。可是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妙處,就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
佛在最初成佛的時候,就可以現出來一個逝多林,在那兒說法;那叫重閣講堂,又叫野閣講堂,因為是在野外造那麼一個閣樓,有好幾層樓,所以叫做重閣。佛最初成佛時,沒有這個講堂,但佛可以現出這個講堂,在這兒講《華嚴經》,所以這叫「無違後際」,不違背後邊的邊際。
暢九會於初成:佛暢談九次的法會,在最初成道的時候,用了三七二十一天的時間,說完華嚴大法。
盡宏廓之幽宗:盡,是窮盡;宏,是宏大;廓,可以說是「空」,又可以說是「張」,張大的意思。幽宗,幽也就是一種玄妙的意思。本來「幽」是很幽暗的,但是這裡的「幽」不是黑暗,這是有一種妙處;這種妙處,人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見著,也不容易聽到,這叫幽宗,這種的宗旨。
被難思之海會:被,是教化,就是加被;加被,也就是教化。佛法可以教化不可思議數量的眾生,不知有多少這麼多的眾生,好像大海會在一起。海會,就是好像大海似的,大家聚會到一起。佛說《華嚴經》,是用「海印三昧」說的;佛說《妙法蓮華經》時,則是入「無量義處三昧」。
什麼叫海印三昧呢?海,是指所有的香水海,這香水海是澄凈無波的,一點波浪都沒有,可是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色身,都現在這個香水海里,就好像用這個印章,印到一種物質上一樣。所有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有形有色的,都有一個影子在這香水海里,好像有一個印紋似的──用這個印章,印到紙上,就有一個印現出來。因為十方的眾生在香水海里,都有一個印,印現出來,所以就叫海印。而佛是入了這種三昧,用海印三昧說法,所以說是「被難思之海會」。
圓音落落:怎麼叫圓音呢?圓,是圓滿;音,是音聲,這種的音聲非常圓滿。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天人聽,就是天上的語言;菩薩聽,就是菩薩的語言;阿羅漢聽,就阿羅漢的語言;人聽,就是人的語言;畜生聽,就是畜生的語言;餓鬼聽,就是餓鬼所說的語言;地獄道的眾生聽,就是地獄裡邊所用的語言。所以佛用一種音來說法,無論哪一種類的眾生都明白這個法;這叫「圓音落落」,就是一切的眾生,一聽這個法就明白了,好像落到他心裡一樣,這是圓音落到眾生的心裡頭。
這種音聲不是單單在一個國土,就是在其他的他方國土,也能聽見佛說法的音聲,也能見到佛說法的形相。好像什麼呢?好像虛空里那個凈滿月一樣。凈滿月在虛空,每一個人見了月,都說是對著他,「月光正照著我呢!」佛也是一樣,佛說法的時候,眾生看見,都是和佛面對面,佛在那兒給他說法呢!就好像月光照著自己一樣,所以這叫圓音落落。
該十剎而頓周:頓,是頓然間;頓周,是頓然間就周遍了,包括諸佛國土、諸佛的剎海。這十剎,也就是一個國土的總名。其實不只十剎,無量諸佛的剎海,都現出釋迦牟尼佛說華嚴大法的樣子。
主伴重重:主,是釋迦牟尼佛;伴,就是一切的大菩薩。「重重」是重重無盡,無盡重重;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極十方而齊唱:極,就是到極點了;極十方,到這十方的諸佛國土。而齊唱,在這個同時,都演說《華嚴經》,講《華嚴經》。那麼在每一個諸佛國土裡邊,都現出這七處九會,其他的世界也都現出七處九會這種的境界;這種的不可思議,演說這華嚴大法,所以說「極十方而齊唱」,同時來宣說這部經典的道理。
講到這一段序文上,有人又起了懷疑心,說:「法師,您前幾天講,佛說《華嚴經》的時候,二乘人有眼不見,有耳不聞。今天又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豈不是前後矛盾嗎?這個道理講不通呀!」不錯,你問得很有道理,可是這個道理只是你自己這麼樣想。我已經講過,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你還這麼樣想「怎麼可以呢?」雖然說二乘不見不聞,這是因為緣還沒有成熟,所以他不見不聞;等緣成熟的時候,不單是二乘,就是三乘、四乘,都可以聽見了。什麼叫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什麼叫四乘呢?再加上佛,就是四乘。有這麼一句話說:
天雨雖寬,不潤乾枯無根之草;
佛門廣大,難度少緣不善之人。
天上下雨,也就好像佛法似的,大樹就得大的滋潤,小樹就得小的滋潤;可是干而無根的草,雨想要滋潤,也滋潤不了它。佛門雖然很廣大,可是也沒有法子度少緣不善之人,也就是難度和佛沒有緣的人。所謂「當面錯過,交臂失之」,就是對著面錯過去了,不認識佛;兩個人本來手可以拉著手,但是他也失去這個機會了。這就所謂的「對面不認觀世音」,你念觀音、拜觀音、誦觀音,見到觀音──觀世音菩薩就在你對面,你也不認識。說:「我沒有見過呀,我見到了,我就會認識。」其實,你天天都見到,你天天都不認識!觀世音菩薩認識你,你不認識觀世音菩薩,也就是這個道理。
佛門雖然廣大,不想往善的做,不想往好的做的人,也沒有法子度他。所以有的人學佛法,學學就跑了;這就是好像沒有根的草,雨沒有法子來滋潤它,學佛法也是這樣子。那麼你現在知道了,見和聞,這都要有一種緣;若沒有緣,就想見,也見不著的。
所以,各位現在到「中美佛教會」暑假講修班,我們都很有緣的,才能遇到一起,共同來研究佛法,這是多快樂的一件事!多應該高興的一件事!你看果遵、果循,家裡離這兒有四、五十miles(英里),都到這兒來聽聞佛法,我真高興!
※念佛這樣迴向,功德更大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這樣就得到佛光普照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