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宋代名窯之鈞窯,是誰丹青妙手,令其妙景竟生,引人遐思無窮!

宋代名窯之鈞窯,是誰丹青妙手,令其妙景竟生,引人遐思無窮!

明初 鈞窰天藍釉六方花盆 底刻「十」字

明初 鈞窰天藍釉六方花盆 底刻「十」字

明初 鈞窰天藍釉六方花盆 底刻「十」字

明初 鈞窰天藍釉六方花盆 底刻「十」字

明初 鈞窰天藍釉六方花盆 底刻「十」字

鈞瓷,河南鈞州(今禹州)鈞窰燒製。其韻雅緻,釉質厚重,溫潤如脂,釉色天藍,變幻不一,至臻至美。如此盆之鈞瓷花器,底部多刻數字,由一至十,以示盆及底座尺寸,一為最大,十為最小。此類刻數字之鈞瓷,傳統斷代北宋,然學術爭議頗多,近來研究多斷代十五世紀。霍吉淑於其著作中指出,此類底刻字鈞瓷,除清宮所見數例之外,均未見於其他地區,也無墓葬出土例。此外,鈞瓷燒造所用之雙層模具法,至十五世紀初方由河南窰工匠所創。由此可推,此類瓷器應為永宣年間御製,置於北京新都皇宮,以供賞玩,遂流傳明清。

北宋 鈞窰天藍釉折沿盤

北宋 鈞窰天藍釉折沿盤

鈞窰天藍釉盤,淺壁寬沿,經典雋永,名列宋朝五大名窰,天藍釉色澄澈明豔,胎骨厚實,器行簡素,韻味悠長。

鈞窯天藍釉葵花形盞托(北宋)

托盤淺腹,整體塑作五瓣葵花狀,口沿五齣,邊緣出小立邊兒,托盤內壁出五道曲轉的筋紋,是為五瓣花瓣,甚是美觀。托盤中央起托杯,中空斂口,與底部圈足相通,足壁內傾。內外施天藍色釉不及足底,釉色勻凈純厚,瑩潤光亮,引人入勝,釉面見淺灰色片紋。

鈞窯瓷器以釉色鮮麗多變、質感深厚著稱,其單色釉製品中,以此天藍色為最尊貴者。本品口沿、邊緣、出筋等釉薄處色顯黃褐,與天藍釉色相映襯,韻味清雅。

鈞窯天青海棠紅釉碗(金)

鈞窯碗中大碗、小碗常見,中型尺寸者反而較少。本品尺寸適中,斂口,碗腹上豐下削,小圈足。鈞窯釉色,變化多端,異彩紛呈,各個不同。此碗滿施淺天藍色釉,色閃灰,其上大面積浮現海棠紅色,內壁幾乎覆蓋,外壁覆蓋三分之二,十分罕見。釉面具玻璃質感,有大小片紋。紅釉彩紅中泛粉,若胭脂,似朝霞,美艷惹人。

鈞窯天藍釉菊瓣盤(北宋/金)

小盤造型規整、別緻,敞口,平底,淺腹,口沿、器壁塑成24瓣菊花瓣,整觀如菊花綻放,優美、典雅。內外滿施天藍釉,光潔瑩潤,玻璃質感強,釉面滿佈開片,細小鬃眼較多。器壁、口沿等釉薄處顯露胎骨而色顯黃褐,與天藍色相襯,韻味清雅獨具。

值得一提的是,此盤採用滿釉支燒工藝,底部三個支釘痕呈三角形分布,規矩有致。「滿釉支燒(或稱裹足滿釉)」工藝的流行,體現著這一時期鈞窯生產技術的精湛和對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同時也是其生產精緻高檔產品的重要技術保證。

宋金時期,鈞窯產品中花式造型並不多,小尺寸者更少。本品品相完整,造型美觀,胎質細膩,釉質一流。同類器見一例河南博物院藏品。

鈞窯天青釉大碗(北宋)

大碗直口斂收,斜弧壁,至底急收出窄而淺的圈足,修足規矩,足壁外傾,足心有乳突。整器唯圈足澀胎,其餘滿施天青色釉包括足內,口沿釉薄處顯薑黃色。釉面可見流釉,滿佈細小鬃眼和片紋。釉色素雅淡逸,釉水光亮。

鈞窯天藍釉蓮子罐(北宋)

小罐斂口,鼓腹,圈足,狀蓮子,故名蓮子罐,也有稱雞心罐。尺寸較常見者略矮,更顯飽滿圓潤。釉色天藍,純凈素雅,口緣釉薄處色淺醬黃。內外滿釉,圈足澀胎,足心抹釉不勻。釉面平滑光潤,佈滿大小片紋。整器修足立坯規矩精湛,配以單一色的天藍釉,形正釉美,氣韻佳。

元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洗

鈞瓷絢爛奇妙之色彩,絕非世間丹青妙手心思所能及,因其色其形皆為天成,所現窯變尤象,妙景竟生,引人遐思無窮,觀其漫無崖際之變化,皆自以為獨有心領神會之境界,陶然自樂,情悅性怡,斯則觀賞鈞瓷之獨特樂趣也。本品誠為鈞瓷之佳美者,形製為六瓣葵花形,侈口出沿,沿邊凸起一道細棱,器身、圈足皆隨形而生,婉轉而不失剛健。釉色厚潤,色澤依器型的轉折而豐富多變,口沿與外壁釉色幻化為玫瑰紫,燦若晚霞,絢麗奪目而變化無窮,內壁則是天藍色,靜穆湉謐,與外壁的熾烈瑰麗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此冷暖色澤的搭配符合美學的原則,折射出工匠們的巧思和皇家審美的品味。內壁的每一處轉折均見釉色淺淡,以致黑褐堅硬的胎骨若隱若現,使得造型輪廓鮮明,釉質的溫柔婉約和器型的剛健硬朗合二為一,別見一番古樸典雅之風韻。平底,敷塗褐色護胎釉,周緣存支燒痕,口徑為25cm,此器為已知同類器中尺寸較大者;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藏有類似式洗,唯本件釉色更加紅蘊,且體型皆比故宮所藏略大。乾隆皇帝有喜歡銘刻堂名款的習慣,由此可以推知,凡是帶有清宮諸處堂名款的官鈞花器必定為內府舊藏,並深得乾隆皇帝喜愛而被選用,檢視目前公私典藏,此類官鈞花器底部銘刻堂名款者不足20例,綜合考察其品質皆屬同類之精華者,可鑒乾隆皇帝當時對此曾經嚴格挑選過。故此,凡是銘刻堂名款者的品格一定高於無銘刻者。其銘刻內府堂名款遵循嚴格的格式,皆呈「T」字形布局:先橫刻大的宮殿名稱,後豎刻具體的安放廳堂,例如橫刻「建福宮」,豎刻「竹石假山用」;橫刻「養心殿」,豎刻「隨安室用」。細察本品底部,留有「T」字形磨痕,顯然是人為消除的結果,側視隱約可見字跡存在,由此可知本品屬於以上乾隆皇帝御用之物,後來散失出宮,很可能前賢恐其為官府所追究,故而磨滅銘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兩件與本品類似者,唯尺寸比本品略小,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上》,圖版29、31。北京慶寬家族藏有一件鈞窯玫瑰紫釉菱口水仙盆,直徑25.5cm,形制全同,唯尺寸與本品略大;洗內一色天藍,而本品則半紅半藍,宛如雲霞幻化之美,此洗於1997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過,2014年北京保利拍賣過!

宋-元 鈞窯天藍釉鼓釘式三足洗

本品別緻古雅,腹形如鼓,平底,下承如意雲頭形三足。口沿、腹壁各弦紋一道,鼓腹按飾鼓釘紋兩周;上緣二十枚,下部十八枚。胎骨厚重,端莊古樸,通體罩施月白色濃釉,色澤乳濁而質地厚潤。外底塗褐色護胎釉,周緣存支燒痕十七枚,支點粗大,排列緊密,足內壁刻「七」字。此類鈞窯宮廷陳設器,底部各刻一個從一到十的數目字,基本規律是數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若如本品式樣者,底部刻「七」字,存世稀少,目前同類僅見二例,一為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典藏原始編號C.700-1920藏品「鈞窯內天藍外玫瑰紫釉鼓釘三足盆托」,口徑為19.4厘米;一為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品《鈞窯天藍釉鼓釘式三足盆托》,口徑為16.8厘米,後者釉色則與本品最為接近,參見HE LI著《Chinese Ceramics》頁151,圖236。

此類鈞窯陳設類器皿,質精式雅,備受世人珍視,近年對其年代歸屬問題上頗多爭議,傳統北宋說遭受國內一些學者質疑,認為此類編號鈞窯精瓷應出自元末明初(公元十四世紀後葉至十五世紀初)。除了援引最新考古資料為論證之外,同時著重指出,中國元代以前的文獻中從未提及鈞窯及此類精瓷,但在明代後葉的著作中卻頻頻出現。若將之與其它瓷窯的製品(包括景德鎮明代官窯出土的文物)作一比較,便可發現,這類器物很可能是明初宮廷用器。故新學術觀點亦為可信,不宜盲目否定。但無論其年代歸屬如何,只是學術之爭,毫不影響其作為內府御物之性質,更不會降低其故有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內涵,畢竟珍稀程度一直客觀存在,不曾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收藏 的精彩文章:

美國現在搞中國華為,不看看他們這些博物館裡藏了我們多少國寶!

TAG:講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