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新白茶香氣不如老白茶,你可能是忽略了這個細節!

新白茶香氣不如老白茶,你可能是忽略了這個細節!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來了一位老茶友留言。

「為什麼今年的荒野銀針,沒有去年的香?」

以往茶友們問到香味的問題,多數是指沖泡後的狀態。

沖泡後,今年的銀針,之所以沒有去年的香,是因為2019年的白毫銀針它還很「新」。是白茶家族裡,最年輕的一輩。

太姥山產的2019白毫銀針,是從3月16日左右開始大範圍採摘,到如今,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

在短短兩個月內,它經歷了採摘,攤晾,萎凋,烘乾等步驟,體內的物質受到了影響,尤其是現在的白毫銀針,剛烘乾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體內的水分和香氣等物質,散發掉了部分。

只留下極小的一部分水分和香氣等物質留存在體內,此時沖泡它,自然是不如去年(2018年)的銀針來得香味濃。

等到再給它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香氣和其他物質重新聚集起來,將會有更好的湯感呈現。

但這位茶友的問題,卻問的更細緻:「我說的香氣不夠濃烈,是干茶狀態哦~~」

干茶聞著不夠香,這是為什麼?

還沒等村姑陳告知正確答案,資歷深的茶友,立馬指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會不會是因為我買的荒野銀針不夠多?我只買了80克一罐。這會不會影響它的香氣?」

答案是:會!

《2》

80克一罐的白毫銀針,為什麼不如一整箱的白毫銀針來得香?

如茶友所說,他這次購買荒野銀針(白毫銀針的一種),是為了日常方便喝茶,買的小罐分裝,凈含量只有80克。

這80克的荒野銀針,用雙層馬口鐵罐包裝,正好一罐,大小正合適,罐內沒有多餘的空間,對於荒野銀針而言,空間大小正好。

荒野銀針,在短期內存放於此,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但這80克的荒野銀針,在存放時,也有小小的局限性。那就是它的香氣,不如大量存茶時,來的香。

每日與白茶打交道的村姑陳,也發現了這一細節。

從大箱子(一整個大箱子,裝滿後,銀針有30斤)里拿茶時,它的干茶就已經足夠強烈,濃郁的毫香,劈頭蓋臉而來,都不需要燙壺溫杯,仔細聞、認真聞、努力聞才能捕捉到。

這是感受毫香的絕佳時刻,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讓人沉溺在毫香當中,宛若香氣的海洋,令人沉醉不知歸路。

但分裝到每天都要喝的小罐子里,香氣就明顯弱了許多。

剛打開鐵罐時,也能聞到毫香。

只是聞過了大箱子包裝的毫香,再聞鐵罐包裝的香氣,難免會有些落差。

大箱里的毫香,就像是剛噴出的香水,濃郁,濃烈,鮮明。

此處,就涉及到常說的一個概念——團隊陳化。

《3》

什麼是團隊陳化?

所謂的團隊陳化,就是讓同一年份、同一形態、同一品種的白茶,較多數量的存放在一起,共同參與陳化。

較多數量,這一數值,彈性較大。

如散茶,存放時,不低於三斤,可算作團隊陳化。

而餅茶,存放數量不低於八餅,也能算作團隊陳化。

當然,這些數值,自然是越多越好,人多力量大,茶多好轉化。

每每村姑陳建議茶友們讓白茶團隊陳化時,總有的人覺得這是在推銷,這是在忽悠他們買茶。

我已經買了一斤壽眉了,哼,還想讓我再多買一斤?

赤誠之心,結果被誤解,這種心情,大概竇娥能懂。

咱們客觀說說團隊陳化的重要性,至於茶友們如何選擇,是儘可能為白茶營造一個團隊陳化的條件,還是少量購買,悉聽尊便。

《4》

白茶為什麼要團隊陳化?

白茶的團隊陳化,與用柿子、蘋果催熟香蕉,有點相似。

以往,農家的院子里,都會自己栽種芭蕉樹,或者到山林去時,偶遇一兩株生長狀態正好的芭蕉,就會在它沒熟時,砍下來,拿回家。

但這青澀的香蕉,哪能吃呀,必然是又麻又澀,難以下咽。

人類的智慧,豈會被小小青澀的所難倒?

後來,人們發現,把成熟的柿子、蘋果和這些青澀的香蕉一起放在一個相對密閉的容器里,香蕉熟的特別快,不用多久就能吃了。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發現,把香蕉催熟的,是一種名為乙烯的物質。

青香蕉與蘋果之間,因為同處於一個密封的容器里,蘋果產生的乙烯,不斷刺激著香蕉,從而讓它從青澀變得成熟,從青綠變成金黃。

而團隊陳化的原理,與此相似。

大量的茶葉、茶餅放在一起,它們之間共同呼吸,此起彼伏地吐故納新,互相刺激,互相成就,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作用於同一個內袋裡的所有茶葉,作用於同一個提袋裡的所有茶餅,才會讓茶葉們轉化得更快,形成更多的,更強有力的香氣。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聞數量多的白毫銀針時,香氣濃郁,而聞小罐子裝的白毫銀針,香氣則淡了很多。

若是給這些小罐子里的白毫銀針,找到數量足夠龐大的同伴,假以時日,它也能重新恢復香氣,氣味濃郁。

《5》

白茶的前期修復、長期存放,都少不了團隊陳化!

也有的茶友會困惑:什麼情況下,才要給白茶創造團隊陳化的條件?平時喝的白茶,需要團隊陳化嗎?

團隊陳化,也要分情況,在兩類情境下,要使用團隊陳化。

1.前期修復

所謂的前期修復,就是茶葉從烘乾後,到上市的這段時間內。

在這個特殊時期,要儘可能多地讓白茶聚集在一起。

經過烘乾,白茶中的香氣物質被分散,這時候要重新聚攏起來,就要拉它一把。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藉助團隊的力量。

白茶中的香氣物質,能找到歸屬感,自然能更好的恢復。

要是這段時間,少了團隊的作用,白茶的陳化速度,會受影響,可能就耽誤了我們的香氣的感受。

也正是因為團隊香氣聚集這一需求,春白茶到了5月才大量上市。

2.後期陳化

在後期陳化時,白茶保存的數量,也要足夠多。若是只有孤品,白茶形單影隻,那將是孤掌難鳴。

這一點,S師傅就貫徹都很好。

還是那絕無僅有的八兩2013白毫銀針的故事。當時S師傅十分闊綽地把僅有的2013白毫銀針送給村姑陳時,興奮了好久。

這可是S師傅的珍藏,居然就拱手讓人了?

還來不及竊喜,S師傅潑了一碰冷水,澆滅了村姑陳的熱情。

「量太少,陳化得慢,陳化的效果也不好,至少要3-5斤,放在一起存,香氣才聚得起來。茶多,聚香。」

好吧,差點自作多情。

作為白茶界的前輩,S師傅的做法,卻值得我們借鑒。

要想自己存的老白茶,夠香,夠有味道,必然要數量多地放在一起,這樣效果才好,花相同的時間成本,為什麼不做更好的事兒呢?順手多存些白茶,權當投資。

這可是經驗之談!

至於每天都要喝的茶,能夠創造出團隊陳化的條件,最好。但鑒於每天都會打開包裝,還是少量分裝,喝完再補充,避免茶葉變質是關鍵。團隊陳化,可不必強求。

《6》

人是喜歡群居的。害怕寂寞。

白茶也一樣。茶多力量大,茶多香氣足。

要是讓白茶落了單,它的香氣數量,太有限。僅有香氣物質,要想迸發出驚人的香味,難。

唯有讓白茶大量地聚集在一起,它們的香氣,才足夠有穿透力,它們的陳化,才會超乎想像,它們未來的品質,才有石破天驚的可能。

尤其是新白茶的保存,更要注意它們的團隊陳化。

眾人拾柴火焰,高土多好打牆,白茶量多好陳化。

你的存茶,做對這個細節了嗎?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孟母三遷的現實版,排除影響白茶儲存的五大外因,存出老白茶!
不是所有茶都適合紫砂壺泡,喝茶過程中,容易弄混的四條茶知識!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