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口!你還記得嗎?30多年前割麥的童年,看哭了
往事如夢,那段塵封的記憶,撕裂了一道縫隙,回放出多年前割麥的童年場景。在生產力低下的當時,繁重.鎖碎的體力勞動,全靠精神支撐。割麥日當午,汗滴麥根土,誰知盤中餐,包著農人苦。真難想像,一刀刀硬把所有的麥子割了,一捆捆移到了麥場,一遍遍碾壓成麥粒,一袋袋又扛回了家中。孩子們只知道戲耍調皮,那知大小們在勒緊褲腰帶,忍飢忍渴,把該完成的活熬晌熬夜幹完。收麥的場景你我留下鮮活的回憶,但在大人們的心中是一道深深的裂痕。無須解釋,時代造就如此。但那個時候,人與人之間沒有心理防線,遇到困難大家都一起上,沒有考慮到利益這一層。雖然苦了點,但心態極好,沒有多餘的嗜望索求。對國家對集體都滿懷熱枕的,從沒什麼怨言。一晃二十幾年過去了,當時的你我已成家立業,步入社會了。住的是高樓,吃的是燕窩,但心中總覺有點缺憾。讀了本篇,找出了糾結的病症,那就是:物質生活再富有,代替不了精神方面的空白。一個不管位置有多高,但不能忘夲。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善念,共築中國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二十多年前,
中國農村幾乎還沒有自動收割機,
人們都是這樣用鐮刀割麥子的。
割完麥子,
還得把它拉到場里,
這時候是有牲口的用牲口,
沒牲口就得用人力。
俗稱軋場
軋好了,就得起場,
下面就是起場用的叉子和耙子。
兒時的打麥場,
大人的繁忙場,
孩子的歡樂場。
那時的麥秸垛,
就是孩子們的蹦蹦床,
無所顧忌,不怕磕著碰著。
等過了麥季,依然可以玩耍,
沒準兒還能摸出倆雞蛋。
沒有麥粒的麥秸稈堆成麥秸垛,
堆出一個既穩定又漂亮的麥秸垛,
也是需要技術含量的。
揚場
趁有風的時候,
用木掀把軋下來的麥粒迎風拋向空中,
借用風力吹去麥糠等雜物。
麥子入囤之前還得晒乾了,
要不會生蟲。
最後就是裝袋運回家了。
無人玩耍的麥秸垛,
顯得異常孤單。
麥秸垛,青麥芽,大石磙,
這一雨後初晴的鄉村景象。
▲老人也喜歡在麥秸垛上曬暖兒…
好的麥秸垛,必須是有角有楞,
規規矩矩,一看就很漂亮。
曾經的麥秸垛,
是鄉村的一道風景,煞是漂亮。
麥秸稈不是喂牛,
就是用來燒火做飯。
割過麥,也代表著夏天正式來臨!
池塘成了天然的游泳池,
一到傍晚就有孩子偷偷來玩水了。
看著就想吃的小白瓜
甜瓜,
以前基本上加家家戶戶都會種的。
西瓜,
自己種的,天然無公害。
新鮮的豆角,
雖然有那麼幾個小蟲子。
青椒綠油油的,
城裡好幾塊錢一斤呢!
什麼時候吃,
什麼時候摘,保證最新鮮!
晚上幾個小孩玩老鷹抓小雞。
偶爾趕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