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義文摘:善惡凡夫只要一念至心迴向也能夠往生

法義文摘:善惡凡夫只要一念至心迴向也能夠往生

二、二十五有眾生

「十方眾生」在《無量壽經》本身來講,是怎麼解釋的呢?

《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成就文言:

諸有眾生。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言:

余佛剎中,諸有情類。

「諸有」「諸有情類」,意思一樣,是指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

所謂「二十五有」,就是二十五種有著生死輪迴的生命形態,就是指六道,也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天界裡面又包含欲界六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同時,又涵蓋初果、二果、三果的聖者,這樣歸納起來,總共有二十五種,所以叫做二十五有。

「有」是佛教的專有名詞,「有」就是有生死輪迴。成了四果阿羅漢,了脫輪迴,就不再「有」,所謂「不受後有」,在此之前都是「有」。

《往生論注》八番問答

我們的凈土宗的祖師,對於「諸有眾生」是怎麼樣的眾生,有很簡要明了的定義。

在曇鸞大師所作的《往生論注》卷上的最後,就是「八番問答」的地方,曇鸞大師以問答的方式來顯示,「諸有眾生」是什麼樣的眾生。

何等眾生問答

第一問答,也就是「何等眾生問答」:

問曰:

天親菩薩迴向章中言:

「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此指共何等眾生耶?

凈土宗三經一論的《往生論》,是天親菩薩所寫,由偈語和論文兩部分組成,文字並不長,偈語也只有二十四首,每一首四句,每一句五個字。最後一首顯示作這部論的目的說: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

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他作這部《往生論》,目的是為了親見阿彌陀佛,同時,也普遍地跟所有眾生一起往生安樂國,所以說「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但若論天親菩薩,他不是凡夫,是菩薩。菩薩所說的「普共諸眾生」,這個「眾生」到底是菩薩的眾生,還是我們六道還有貪嗔痴、具足煩惱的凡夫呢?如果 他所共的眾生是菩薩的話,那麼這部論對我們來講就等於沒有份了;如果是像我們這樣的眾生的話,那麼他所說的法門,也就是我們所做得到的法門。那麼,到底是 共菩薩眾生還是共凡夫眾生?

曇鸞大師為了把「普共諸眾生」的定義顯示出來,讓我們凡夫得到安心、得到滿足,曉得這部《往生論》是為我們凡夫所寫的,所以做了這個自問自答。

「普共諸眾生」到底是共怎樣的眾生呢?曇鸞大師舉出《無量壽經》裡面的第十七願的成就文,以及第十八願的成就文來回答。

《無量壽經》佛告阿難:

「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

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

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

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案此而言,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

第十八願所講的「十方眾生」,成就文解釋為「諸有眾生」,而「諸有眾生」曇鸞大師就解釋為「一切外凡夫人」。諸有眾生,乃至臨終的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也能夠往生,所以就斷定一切外凡夫人也都能夠往生。

一切外凡夫人

曇鸞大師在這裡所說的「外凡夫人」,如果以天台宗的解釋,「十信」的階位叫做外凡夫,若論十信階位,初信位已是斷見惑之初果羅漢,不是一般凡夫。但是,曇鸞大師在這裡所講的「外凡夫」是指「十信外」之「博地凡夫」,既然是十信之外的凡夫,就表示還有煩惱,還會造業造罪。

道綽大師在《安樂集》,也對「外凡夫」有解釋,他說:

當今凡夫,現名信想輕毛,

亦名不定聚,亦名外凡夫。

輕毛

「輕毛」,像毛髮那麼輕,隨便一點點風一吹,他就會隨風或東或西。所以,「輕毛」就是形容我們一般的凡夫,心力很拙劣、很脆弱,會隨著環境而進進退退,而造善或是造惡。

由此可知,「諸有眾生」就是指一般的善惡凡夫。善惡凡夫只要一念至心迴向也能夠往生,也就是說,即使臨終十念、一念,至心愿生極樂,當下也能夠往生。

這就是第十八願成就文所講的,「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連載中...)

——摘自 慧凈法師《第十八願講話》連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中芬陀利花 的精彩文章:

念佛感應錄:已經往生,回來度母
法義文摘:為使諸佛稱揚,阿彌陀佛再度示現法藏菩薩發願修行成佛

TAG:人中芬陀利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