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年傳奇丞相,其墳邊古樹聞聲下雨,專家給出解釋卻站不住腳
縱觀歷史,古人素有「敬天法祖」的傳統,對於英雄聖賢也會加以紀念。很多時候,英雄聖賢已經消失於歷史長河之中,但是一些與他們相關的事物卻會被人們附以特殊意義,這便是所謂的寄情於物,最常見的便是各式墳墓和衣冠冢。今天子淵就給大家介紹一座充滿傳奇色彩的南宋墓葬。
這座墓位於如今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墓主便是南宋傳奇宰相虞允文。虞允文,南宋名臣,唐初重臣虞世南之後,以科舉入仕,書法氣象雍容,面對國家危亡毅然挺身而出,一路征戰南北,成為赫赫有名的儒將,史家贊其「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近代甚至有「偉哉虞公,千古一人」的高度評價。
北宋晚期,女真人在白山黑水之中崛起,在出河店之戰、護步答岡(今黑龍江五常西)之戰中,以摧枯拉朽之勢大破遼軍,並在極短時間內就徹底攻滅享國兩百餘年的遼國。不過女真人並沒有留給北宋君臣太多時間以感慨,很快就讓北宋步了契丹後塵,好在康王趙構率臣民「建炎南渡」,這才留下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再度南下。金國此時已經休養生息數十載,所派出的兵力早已非之前可比,大軍人數號稱有60萬之巨。在金軍的凌厲攻勢之下,原本部署在黃河一帶的南宋防線頃刻間化為齏粉。在這樣的危急關頭,虞允文閃亮登場。
這時虞允文的正式官職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奉命前往採石(今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犒賞三軍。當時淮西主帥王權因為兵敗被朝廷免職,詔令李顯忠接任,然而此時李顯忠尚在就職途中。虞允文抵達軍營後,為低落的士氣感到十分擔憂,於是果斷決定親自督師,以文臣身份領兵與金國大軍交戰,把沿江各處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統合起來。在大戰之前,虞允文對眾將士高喝:「危及社稷,吾將安避?」
軍法有云:哀兵必勝。這些士兵和南宋朝廷一樣已然避無可避,唯有拚命一搏方可爭得一線生機。於是,這些已經毫無退路的士兵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在采石磯以一萬八千之數擊潰十五萬金兵,取得名揚後世的「采石磯之戰」。在此戰之後,領軍親征的金主完顏亮移兵揚州受阻,決定孤注一擲,以三日為限要求軍隊渡河,否則失期皆斬。這種行為迅速激起兵變,兵馬都統領耶律元宜與其餘將領聯合反叛,將完顏亮縊殺于軍帳之中。正是因為「采石磯之戰」的勝利,金國滅亡南宋的計劃就此泡湯,同時金國內部還陷入大亂。此後,虞允文出將入相,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特進、四川宣撫使,封雍國公。
總理四川軍政事務期間,虞允文積勞成疾,於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孝宗為之輟朝數日,追贈少師,親兵們則將虞允文靈柩一路運回其故土安葬。如今,虞允文墓完好無損,墓旁還有一株據說有八百多年壽命的古樹。只要有人站在這顆樹下說話或是鼓掌,古樹就會突然下起雨來,甚至能把人的衣服打濕。久而久之,人們認為這是虞丞相顯靈,所以「天降甘霖」。此事越傳越廣之後,有許多好事者前往探查,結果發現古樹確實經常滴水,這也成為當地一大奇談。
有專家前往考察後指出,這是屬於「局部小氣候」。因虞允文墓位於龍泉山脈下段,墓地四周乃是茂密山林,所以空氣比較潮濕,形成了所謂的「溫潤小區」,最終出現了罕見的「晴雨」現象。乍一聽很有道理,可是為何此地的其他樹不會下雨呢?另外有專家稱,樹上棲息著巢沫蟬科昆蟲,這種昆蟲僅有米粒大小,以吸食樹汁為生,每天會排出大量水分。當有人在樹下吵鬧時,巢沫蟬受到驚嚇,就會迅速排出水分,讓人誤以為下雨。這種解釋聽著也有道理,但是要製造一場能把衣服淋濕的「雨」,需要多少巢沫蟬?有這麼多巢沫蟬棲息,古樹還能如此長壽嗎?這一謎題或許將隨著虞允文墓一直存在下去,等待後人揭開其神秘面紗。
參考文獻:
《宋史·卷三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仁壽縣誌》
※湖泊之中勘探出巨量石油,美國一口咬定是海,俄羅斯卻堅稱只是湖
※此人本是同治皇帝表弟,卻被一介平民狀告,袁世凱得知下令槍斃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