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古代燈具

中國古代燈具

陶燈——古燈之王。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燈是浙江出土的原始社會的陶燈,其形狀是無蓋的豆。兩漢時期,青銅燈具繼續盛行,陶質燈具以新的姿態逐漸進入主流。除人俑燈和日用器形燈之外,出現了動物形燈、多枝燈等。俑形燈以東漢的燈為代表。

多枝燈以河南洛陽出土的十三枝陶燈為代表。此燈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的底為一大圓形燈盤,盤中蹲一龜,龜上豎圓柱形燈柱,柱上分兩級各伸四根曲枝以承托燈盞,燈盤上亦立有各承一燈盞的四根曲枝,燈柱頂端放置一朱雀形圓燈盞。在燈柱、曲枝、燈盞和盤沿上,有羽人、龍、蟬以及花葉等立體雕飾。下部是一大喇叭狀的圓足燈座,外形似群峰環抱的山巒,自下而上分層堆塑各種形象的人和動物。此類燈亦稱「陶百花燈」。

中國古代燈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陶燈大量使用。唐代陶瓷業發達,陶燈出現了灰陶、釉陶和三彩的品種。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以白、綠、黃褐為主。如三彩獅子蓮花燈座,造型呈獅子站立,背負蓮花形盆,形象生動。燈身施赭黃、綠、白色釉,顯得柔和滋潤。

中國古代燈具

南北朝以後,由於瓷燈的大量應用,陶燈逐漸地衰落了。宋代仍有三彩陶器,名為「宋三彩」。河南出土的宋代三彩陶燈,腹部貼印蓮瓣紋,蓮瓣圓肥,層層疊壓,頗為精美。元代以後,陶燈完全退出了古燈的主流。

銅燈——古燈皇后。殷墟出土的一件盂形銅器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青銅古燈。人俑燈是青銅燈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如河北省平山縣出土的銀首人俑燈,湖北省江陵望山出土的人騎駝銅燈,山東省諸城發現的銅人擎雙燈,河南省三門峽上村嶺出土的跽坐人漆繪燈。

中國古代燈具

器物形燈是一些生活實用器的演變,主要為仿豆、鼎和簋等較為常見的器皿。

動物造型燈,有龍、鳳、鳥、牛、羊、豬等造型。如秦朝的雁足燈,形製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環形燈盤,上有三個燈柱,可同時點燃三支燭。

植物造型燈,以河北平山縣出土的十五連枝燈為代表,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樹,支撐著十五個燈盞,燈盞錯落有致,枝上飾有游龍、鳴鳥、玩猴等,情態各異,妙趣橫生。

中國古代燈具

從用途上可分為座燈、行燈和吊燈。堪稱經典的是以長信宮燈為代表的帶煙道式座燈。行燈是一種沒有底座和立柱,只在燈盤下設三矮足,而在燈盤一側裝有扁把手的器形燈,便於用手把持行走,故亦稱「拈燈」。吊燈發現較少,以長沙出土的人形吊燈為代表,由燈盤、「人體」和懸鏈三部分組成。

三國、兩晉、南北朝,陶瓷燈盛行,青銅燈逐步減少,但沒有消失。連枝燈、行燈仍有製造,但與當時社會的發展相適應,銅燭台成為古燈主流。如河北曲陽出土的北魏的銅燭台,設計靈巧,使用方便。

隋、唐、五代金屬缺乏,青銅燈具極少。河南出土的銅燈,器身呈淺碗形,一側有曲柄,柄端呈鳧頭形,下有三足,製作精良。

宋元的銅燈,與豆形燈相似,惟燭插加長。內蒙古庫倫旗出土的一件銅燈,其燈台、燈座為雙層覆蓮,下層九瓣,上層六瓣,燈柄作燈節狀,分為四節,長短不齊的六瓣蓮花作為燈盞,造型美觀。

明清的銅燈多為仿古造型,如駱駝燈、羊燈、鳳鳥燈、圓盤燈。此時的青銅燈已經變成古玩藝術品,裝飾和觀賞成為了主要的功能。

瓷燈——古燈王子。商代中期已經出現原始瓷器,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東漢時完美的瓷器已經形成,取代了價格昂貴技術複雜的青銅燈的地位,使用廣泛而年代久遠,獲得「古燈王子」的殊榮。

魏、晉、南北朝至宋、元時期,瓷燈成為古燈的主體,造型發生較大變化,小巧、簡易、實用,盞座分離,盞中無燭扦已成為燈具最基本的形制。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青瓷燭台十分盛行。燭台的特點是帶有便於插蠟燭的管狀立柱。有的瓷燈既可燃油,也可插蠟,故也被稱為燭台。浙江餘姚的越窯卧羊燭座,在羊頭正中有一圓形洞,用來插置燭把。

隋、唐瓷燈主要有青瓷和白瓷兩種。如唐代末期的缽形燈,腹部和圈足繪有精細的褐彩捲雲紋和蓮花紋,筆法嫻熟,色彩鮮明,顯示了唐代釉下彩繪的水平。

宋代是瓷燈的繁榮時期,省油瓷燈被廣泛使用。此時遼、金的瓷燈也在發展,特別是遼代的瓷燈工藝水平高。如摩羯燈造型生動,裝飾性很強。元代的瓷燈也很發達。

明、清由於景德鎮瓷器的興盛,瓷燈是實用燈具的主流,精品迭出。書燈十分流行。燈盞做成小壺狀,壺直口,帶圓頂蓋,短頸,腹扁圓。前帶管狀長流,後一弓形把,立於帶矮圈足的寬邊圓盤中央,燈芯從壺嘴插入壺中。此燈具有實用、美觀、省油、清潔的特點。瓷燭台在明清兩代十分盛行。明永樂流行八方燭台,正德燭台常飾青花回紋,嘉靖燭台常用寬把豆托底,萬曆燭台造型分大小兩個承盤、支柱鏤空底座,柱頂燭盤內有一尖狀高燭插。彩繪和鏤空並用,最為精美。

宮燈——古燈公主。宮燈,南朝已有記載,既是照明工具,又是建築裝飾藝術品,主要是指以細木為骨架鑲以絹紗和玻璃,並在外繪各種圖案的彩繪燈。雖然歷朝歷代王宮中都有宮燈,如最著名的長信宮燈,但現在「宮燈」的概念是指達到輝煌時期的明清宮燈。宮燈與宮殿建築相輔相成,互相映襯,達到完美的統一,是我國古燈的瑰寶,豪華典雅,具有公主的風範。

從質地看,宮燈大部分以紅木、紫檀、花梨、楠木等貴重木材作為立柱,也有骨刻、銅鑄、燒藍、雕漆等作為立柱的。紗燈用竹子劈削成篾條,糊紮成橢圓形,然後裱上紗絹而成。雲南首創的玻璃燈又稱料絲燈。在形狀上除圓形的外,還有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的。一般分上下兩層,上大下小。宮燈的骨架,由近百塊大小不同並刻有花紋的木片粘合而成。燈頂雕龍鳳等圖案,燈的各面繪有精緻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文玩以及戲劇故事等圖畫,每角上都懸掛各種色彩的縷穗,燈底墜紅黃流蘇。宮燈里照明燃料全是蠟燭。從用途來看,宮燈可分室內燈和室外燈兩大類。室內燈有客廳禮堂用的吊燈、桌上使用的桌燈、座椅兩旁的戳燈、牆壁懸掛的壁燈、宮殿內懸掛的彩燈、供結婚使用的喜字燈和供祝壽使用的壽字燈等。室外燈有庭院使用的牛角明燈、用於道路照明的「戳燈」和「插燈」,專門用於祭祀的廟燈,還有手持可移動「提燈」等。宮燈豪華典雅,在古燈史工藝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古燈的文臣武將——其他材料的古燈。玉燈數量極少。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戰國勾蓮紋青玉燈應是突出代表,淺盤,細葫蘆形的把,喇叭口形底座,系由三塊玉料琢成後合為一器。燈盤腹凹,盤心一個凸起的五瓣團花座,整體有亭亭玉立的感覺。

兩漢時期,出現了鐵燈和石燈。河南洛陽東漢墓出土的一件鐵燈,高73厘米,下部有一圓形底座,中間有一燈柱,沿柱向四外伸出三排燈枝,每排四枝,共十二枝,每枝枝頭都有一圓形燈盞,在燈柱頂上站立一展翅欲飛的瑞鳥,堪稱鐵燈的代表。

漢代青玉的神牛提梁燈極為珍貴。高22厘米,長17厘米。神牛站立狀,雙目平視,嘴微張,尾捲曲。牛背呈桶狀與燈連接,燈鏤空雕龍、鳳和熊,燈框兩側出廓雕雙獸,燈傘雕蓮瓣紋,上提梁連接於牛頭上,造型優美,工藝精湛。

魏晉南北朝至宋元時期,漢代始見的石燈,隨著石雕工藝的發展也開始流行,另外,鐵質、玉質燈具和木質燭台也有使用。

陝西博物館藏的一座唐代的石燈,高193厘米,燈分九層,以類似博山爐的群山做底座,四條蟠龍構成燈身,用豐滿的蓮座承托燈室和蓋頂。各層布置錯落有致,結構精巧。

明清兩代是中國古代燈具發展最輝煌的時期,最突出的表現是材料和種類更加豐富多彩。除金屬、陶瓷、玉石、木質外,出現了玻璃和琺琅等新材料。古燈種類繁多,特別是花樣不斷翻新的宮燈興起,形成了我國古燈的鼎盛時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