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宗師——你所不知的傑出女學者、大書法家游壽先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
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
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
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
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
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
——《莊子·大宗師》
游壽先生畢生從事學術研究與教育事業,廣涉歷史、考古、文字、文學、書學等諸多領域,成就斐然。游壽先生書法植根於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文學修養,故有濃郁的金石氣與書卷氣。博學餘暇,游手於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游壽先生1906-1994
先師游壽先生,居北疆近四十載,致力於龍江考古、教育、書法事業,頗有建樹。先師書法尤為世所推重。
先師以88歲高齡作《學習寸得》一文,「寸心所識,以告讀者。」曰:「學習臨摹必在三十歲以前,下一段功力,以蓄內心。」「自三十至五十為書學成就之始,五十以後至七十為書法最佳時期,七十至八十為老年書法之蒼勁。」「書者如也,如其人之內心氣度。」「筆禿千支,此皮相之言也。吾最服膺筆已成冢,不如讀書萬卷。」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農曆丙午九月十三日。師生於福建霞浦赤岸。
這裡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海口,北通浙江,南接福州,是「閩浙門戶,一方襟喉」。商旅往來,熙攘繁忙。赤岸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唐代時已相當興旺,日本空海法師入唐,由此登岸。宋代朱嘉曾來此講學。霞浦長期為福寧州、府治所,有「海濱鄒魯」之譽。
師家世代書香。高祖光繹,清嘉慶時任陝西道監察御史,上疏痛陳時弊,為清帝所稱許。
游壽先生藏高祖父游光繹《炳燭齋詩》手稿
師曾祖大琛與林則徐同窗,道光年間進士。祖父寶榮精於金石、書法,尤擅小楷。父學誠,早孤,15歲即授徒養母。光緒十七年中舉,主持福寧府「近聖書院」。遊學誠學識淵博,德聞四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首創全縣女子高等小學,親任校長,並身兼多門課程。遊學誠生性儉樸,一條棉絮,久用板結,仍不忍更換。並且思想開明,因而師未曾纏足、扎耳。
1991年,游壽先生在家鄉龍首山的題刻「潛龍出谷」
據師自述,師少時不耐端坐,14歲前並未曾習字。然師自幼成長於鍾靈毓秀之地,登高山遠眺海濤洶湧,過長橋近觀激流人海,聆庭訓體會深厚家學,覽古迹感受文化積澱。自然、人文景觀對師精神氣質之陶治,對師藝術理念之影響,可想而知。師至耄耋之年,仍對故鄉魂縈夢牽,「翅首南天,耳際彷彿潮水澎湃。」題楊克炎山水畫冊曰:「余家鄉負山面海,草木常青。海霧煙霞,陰晴幻變。春秋佳日,臨流看花。輕雨霧迷,濤聲懸瀑爭鳴。五十年遠客,每懷太白天姥之吟,放翁霍童之憶。菊園石澗,歷代名流吟詠之矣。」「每夢遊奇景,煙影晴暉觸余懷。」足見其情。
游壽先生題楊克炎老師山水畫冊手跡
1920年,師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時鄧拓之父鄧儀中先生執教該校,他授徒甚嚴,要求學生詩文、書法俱佳,否則,勒令重寫。師習字從此始,由顏《麻姑仙壇》入,每日晨起,邊背誦,邊研墨,臨摹數紙,從未間斷。
師入大學之前書跡今不見,推想當是顏書風格。
游壽先生筆記 20年代
1928年,師赴南京,經陳遵媯推薦,考入中央大學中文系。攻先秦文獻和文字、音韻、訓詁學,兼習詩文。見胡小石先生書,慕其勁拔放達,遂心摹手追。曾仿胡小石先生書,人竟以為胡先生真跡。胡小石先生熱情鼓勵師當自成一家。胡小石先生書從李梅庵先生指授,求篆於金,方圓兼備。求隸於石,參以漢簡。於真書則遍臨鐘王及隋以前南北碑誌,認為唐代諸家重法度而少天趣,雖肯定其成就,但從不臨摹。
師書法從此也走上了這條道路。篆學金文,隸學漢碑,楷學魏晉。對《禮器碑》、《張猛龍碑》用力最多。
同翔冬、仲子游北湖詩軸胡小石先生書於1926年,時年三十九歲
1932年,師大學畢業,執教於廈門集美師範。與謝冰瑩共同創辦詩社和《燈塔》月刊。
游壽先生與謝冰瑩共同創辦的《燈塔》月刊 創刊號
1933年秋,就讀於金陵大學研究班。並執教於南京匯文女中。
時,胡小石先生兼金陵大學教授,在該班首創「書學史」課程。此為當時最高層次之書法教育,具有開創意義,它使書法教育上升到理論高度,與經、史同為專門之學,而不再僅是技能傳授。師有幸聆聽胡小石先生系統講授書學史,從此繼承了胡小石先生的書學思想、創作理念和方法,以指導自己畢生的書法創作和研究。
游壽先生《書學史》筆記手稿
同游者有曾昭燏、程千帆、沈祖棻、高文等。
游壽先生致吳白陶、程千帆等故友信札
1936年,師研究班畢業,獲碩士學位。畢業論文為《殷周二代的神道觀念》。
另有《釋甲子》一文,發表於《金陵大學院刊》。
1937年至1939年,與雷潔瓊在江西臨川組織女子抗日後援會。
游壽先生《釋甲子》原刊
這一時期,師大字作品已不可見,幸有殘存金文考釋筆記,可窺其大略。
1941年1月至1943年7月,經胡小石先生推薦,執教於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重慶白沙)。
發表《閩渝紀行》、《楚漢之際人物與成敗》。作《山居志序》。
中央圖書館 《圖書月刊》 1941年第二卷第三期 書影
在重慶時期,師整理甲骨、鐘鼎、碑刻等金石材料,並撰寫研究文章。當時共事者多如李濟、董作賓、梁思永、向達、夏鼐、曾昭燏等著名學者。董作賓為師刻名字小印兩枚,師平生小楷多鈐之。發表《書苑鏤錦》、《論漢碑》等。作《伐綠萼梅賦》。
1943年,游壽先生應董作賓囑,題梁思成子梁從誡畫作
夏鼐致游壽先生信札(局部)
1946年8月至1947年12月,任職於南京圖書館。
發表《唐人卜葬邙洛之風尚》、《晉黃淳墓表跋》、《梁守謙墓誌與唐代宦官》。
1947年9月至1951年8月,執教於中央大學,任副教授。1949年8月,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
游壽先生 《梁守謙墓誌與唐代宦官》 原刊
《山居志序》:癸未(1943年)四月初稿手書,戊申(1969年)又加題記。此作與金文筆記風格一脈相承,更增爽暢銛銳,洵得胡小石先生 神采。1987年,師為《中國書法》撰文,紀念胡小石先生百年誕辰,附此《山居志序》篇首數行,竟被當成胡小石先生作品刊出。
《李徳裕年譜》:師自述,1943年時,已三易稿。此較金文筆記更秀潤流美,精緻人微。
被誤認為胡小石先生手跡的游壽先生《山居志序》手稿
游壽先生《李德裕年譜》 手稿
1946年
《伐綠萼梅賦》:書寫於丙戌(1946年)上元。此時,師年四十,對鍾繇書涵泳已久,同年,師曾臨《力命表》,跋曰:「以與舊歲較之,其老成之致,雖久不事筆墨,功力有加。」《伐綠萼梅賦》初稿創作於乙酉冬至(1945年),此譽錄稿距初稿不足二月。通篇以鍾書為體,又參以魏志爽利峭拔,且暗含大令風采, 其中「佳人」二字,全取法於《十三行》。想必師對小王書亦頗留意。余初入師門,師命習小楷,即從《十三行》入手,後始轉學鐘太傅諸表。可見師對小王書之推重。
1946年 游壽先生《伐綠萼梅賦》手稿
1951年9月至1954年8月,任山東財經學院圖書館主任。
1954年9月至1957年8月,任山東師範學院圖書館主任。
當時,山東師院接受圖書數萬冊,存書庫中鳥巢鼠跡,塵埃遍地。師惜之,毅然整理,不數月,全部圖書井然有序矣。
師在山東,曾手拓武梁祠等著名石刻,遊覽雲峰山摩崖、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流連其下,嘆其曠達宏偉之氣。並收集到許多碑刻和器物。《我的臨池簡述》稱:當時「古碑如山無人過問,也收了一些,都是好碑刻。」如,楚國玉帽飾,雕刻早期龍形圖案,頗精美。師作書,常鈐為引首章,漸成為師書之獨特標誌矣。
游壽先生在濟南所獲「楚國玉帽飾」
1960年 游壽先生與同事在哈爾濱松花江畔留影
1951年 游壽先生《鐘鼎款識》題記
游壽先生在山東手拓當時出土的當時出土的西漢墓磚銘文
1960年,在哈爾濱東郊考古,發現猛獁象骨,上有人工鑿擊痕迹,從而證明黑龍江的古人類活動。同時,師與蘇淵雷、周齊等先生廣求文物,創建歷史系文物室。並時有探討、唱和。
60年代,游壽先生授課考古學時,學生的課堂筆記,可見游先生之博學。
1966年至1969年,「文革」浩劫,歷史系八位專家被打成「八大怪」,師列其中,遭批鬥、抄家,身心俱遭迫害。個人藏品損失慘重。文物室也險遭砸搶,師挺身而出,保護文物室,使之免於厄運,澤及今日。
「文革」後期,周恩來總理曾問國家文物局長王冶秋,
國內能識甲骨、金文者幾人,以不及十人對,
游先生列在其中。
游先生作《有感》一首,曰:
「聞征奇字問子云,江南彈射久紛紛。
交親零落耆宿盡,不知何人作殿軍。」
1962年,游壽先生抄錄胡小石《敘悲詩》(局部)
1966年,游先生節錄清人筆記《清人逸事》
對聯「顧視、遠開」:無年款。裝裱背面被人塗鴉,其中有「六六年」字樣,想必是「文革」中所遭蹂躪,因知此聯作於是年之前。較之師60年代所書另對聯,風格一致。此聯集杜甫詩句而成。其書純用隸法,頗有《禮器》挺拔瘦勁之神韻。名款二字,尤具胡小石先生隸書風采,與胡先生所書陳幻雲先生詩句聯比較,用筆形神畢肖,令人嘆服。
顧視清高氣深穩遠開山嶽散江湖
1960年代,游先生集杜甫詩句並書
胡小石先生書陳幻雲先生聯句
1979年,在黑龍江、內蒙古考古研討會上,提出鮮卑石室當在嫩江流域的推斷。
米文平先生在游壽先生的啟發和指導下,發現鮮卑祖室嘎仙洞祝文
1975年 小楷 重書《伐綠萼梅賦》
1975年 游壽先生臨米芾《彥和帖》
游壽先生書自作詩歡慶十大祝詩七律次聯
跋曰:丙辰龍年客哈爾濱龍沙漁村落款:七一媼 閩游壽
臨《千字文》:用筆精爽。每行末均附草書一字,同智永《真草千字文》,知當為臨摹此帖。可見師取法之寬廣。
臨智永《千字文 》
書毛主席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
篆書毛主席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該作品載於《紀念游壽先生誕辰百年研討會》
篆書毛主席詩詞《清平樂?六盤山》(該作品載於《紀念游壽先生誕辰百年研討會》)
書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句
1980年,指導發現嘎仙洞祝文,此為新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參加首屆全國書法篆刻展。
游壽先生與黑龍江省老一輩書法家們合影
期排中為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原省長陳雷
1985年,任黑龍江省政協委員。主編《殷契選釋》。
是年,國家設立教師節。師恰逢八十誕辰,從教六十年。哈爾濱師範大學、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特舉辦隆重慶祝大會和師書法作品、著作展覽。時任黑龍江省長侯捷前來祝賀,師撰書「既考肅慎矢,如煖挹婁貂」一聯相贈抒懷。
1985年,游壽先生(前排左五)出席黑龍江省政協會議
2006年,欒繼生教授錄 丁廣惠教授詩作祝游壽先生八十壽辰及紀念執教六十周年
鶴齡初度骨嶙峋,籬綻黃花照綠筠。
劫歷千遭松尚勁,術通百代道尤醇。
詞追漱玉清兼秀,書比宣和瘦益神。
更喜三江多杏李,秦磚漢瓦晚為鄰。
1986年,任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影印早年所撰《李德裕年譜》。
1987年,招收古文字學研究生。參加北京?中日婦女書法交流展。
沈鵬先生在3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曰:「江南的蕭嫻與北國的游壽分別出自康有為、胡小石門下。蕭嫻與游壽歷經坎坷,如今年屆八旬以上,都宗法北碑,大氣磅礴,人書俱老,當之無愧。」此後,「南蕭北游」之說起。
1988年,師出席全國古文字學術研討會。吾與高潤生師兄撰文,在《中國書法》介紹先師書法。
1989年,發表《我的臨池簡述》。
游壽先生著《李德裕年譜》
1987年,沈鵬先生在3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
細分之,可以1985年師80歲為界,再劃為兩個階段。前五年結字緊健,隸意猶濃,橫向取勢。後五年漸趨縱勢,多參楷法,以北碑意味為主,將隸楷自然融合。1985年以前,尚多小楷作品,《題嘎仙洞祝文》、《跋放大本鐘繇帖》、《春江花月夜》、《題畫詩》,皆天真爛漫,耐人尋味。此後師眼疾漸深,1983年初,師手書《般契選釋》序時,已嘆:「未及兩行,已昏暗不辨。」1987年,師印《炳燭齋詩》手稿,後記曰「手麻木不能作小楷矣。」1989年,師撰《我的臨池簡述》,說:「八十四歲了,眼力不行,只能寫大字,天朗氣清之早晨,寫三四幅而已。」從中可體會出師對創作小字作品之鐘情與留戀。古人曾說:「不善作小楷者,不能為書家。」師大字之超妙,實得益於小字功底之精湛。
《題嘎仙洞祝文》
《殷契選釋》手寫序言
1981年
對聯「神龍、莽鹿」,「出田、好風」:師常集古字作對聯或詩句,敘龍江考古發現,所用紙張多手拓古玉器紋飾,精美華麗。
神龍出天漢莽鹿集草原
篆書出田獲大象好風佔有年
1982年
北地早成」:全然《張猛龍》、《張黑女》神采。「自愛新梅」:多用隋志意趣。「殷契集句」:甲骨文與楷書渾然一體,天真灑落。「舊事仙人」:將《張猛龍》與黃山谷行書有機結合。「雲母屏風」:以《禮器》之纖而能厚,輔以行書之流暢,清爽生動。「寥廓江天」:以《禮器碑》之瘦勁為主,微參楷法,體現出楷隸融合的自家特色。對聯「大木、朱弦」,「浮榮、曠達」:取法於《禮器》碑側,波畫飛揚,氣勢沉雄。「巴陵洞庭」:上年春節,師還故鄉,在赤岸考察發現許多唐宋文物,曾多次書寫此詩,以抒歡暢。此幅以隸、楷為主,參以行意,獨具特色。「轉壑」,「晴煙」: 楷、隸間出,偶用漢簡、行書筆意,蘊涵豐富。
錄朱德委員長《十月戰景》詩句
錄韓翃《送齊山人歸長白山》
錄李商隱《嫦娥 》
錄蘇軾詩句
錄許渾詩句
1983年
《春江花月夜》:余見二本,一署「一九八三年五一」,一署「癸亥初夏」,時間相近,風格一致。俱以鐘王書風與《張黑女》、《董美人》相互滲透,並巧妙融入行書意趣,戲海游天,舞姿翩翩。「六幅輕綃」:頗具《薦季直表》古厚神髓。「城外無塵」:汲取《曹全》秀潤韻致。「石抱龍堂」:師小行書取法胡小石先生,又自出新意。胡小石先生行書雄暢,剛中寓柔;師行書秀潤,柔中寓剛,胡小石先生行書勁健如發條之常運,先師行書飄逸似彩練迎風舞。「落日五湖」:《禮器》之瘦勁中更増溫潤。「輕舸」:於遲澀沉厚中蘊含飛動之勢。
《春江花月夜 》
題畫詩
錄陸暢詩
錄朱慶餘詩
錄薛瑩詩
錄王維詩
1984年
臨甲骨文、金文:師所臨甲骨文簡凈爛漫,金文凝重醇厚,與胡小石先生所臨卜辭、金文一脈相承,足見師對胡先生筆意理解之深。
臨殷契
1985年
「地連三萬」:漸趨於縱向取勢。「萬樹江邊」:漢隸與魏碑交融。「宿雨川原」:波勢漸斂,真書意味增多。「經過婦女」:樸拙之氣與師1987年中日書展之作相同。對聯「地留、人育」:楷法為主,偶用隸筆。
錄楊賓詩
錄王涯《游春詞》
錄楊賓詩句
錄楊賓詩句
1986年
「天邊心膽」:由以隸為主轉變成以楷為主,全用縱向取勢。「年少新豐」:以楷為基礎而參以簡書,豐腴俊逸。對聯「雪霽、雲開」:楷書中偶出隸意,雄渾遒麗。臨黃山谷:是年夏,師臨書示余。依次臨楊凝式、黃山谷、林逋等,其中,臨黃山谷書二幅,一幅題曰「山谷行書,幼年好之。」
錄崔鉉詩
錄錢起詩句
臨黃庭堅
1987年
「予歸東土」:融合《張猛龍》、鍾繇楷書神韻,展現楷情隸意。
題古印:是年春,余將文物室所藏古璽印匯鈐紙,師欣然題跋相賜。高潤生師兄適來,師甚喜,亦題贈一幀。此時,師已難作小楷矣,是日欣快,書亦古秀舒暢,可見師晚年小字風貌。所以題「九九媼」者,師笑曰:九九八十ー歲也。
臨《張猛龍》二幅:其一譽之為「北魏之最。」其二深情題記,「此六十年前致力,今老,筆力不從心。」足見師對此碑喜愛、涵泳之深。
臨金文、《雲峰山》、《倉頡廟碑》:深得樸拙之趣。
錄《穆天子傳》
題古印
臨《張猛龍碑 》
臨《張猛龍碑 》
臨金文
臨《雲峰山 》
臨《倉頡廟碑 》
1989年
臨金文、臨五風刻石:此為四屏之二,沉靜老到。恰見師書法淵源。
臨金文、五鳳刻石等四條屏
游壽先生書法藝術長編
1990-1994
1990年,師退休。
1993年,《書法賞評》載余文,述師生平及書法。在歷史系黨總支吳賢忠書記的支持下,編輯師書法作品選。函請沈鵬先生題詞,不料久未寄達。
1994年,沈鵬先生複信欒繼生教授
1994年2月16日,農曆甲戌正月初六,師逝世,享年88歲。
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孫維本、省委副書記單榮范、省委宣傳部長楊光洪、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政協黑龍江省委辦公廳、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參事室、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中共南京大學黨委、南京大學、中共福建霞浦縣委、縣政府、縣人大、具政協、中共哈爾濱師範大學黨委、哈爾濱師範大學等單位發來唁函並敬獻花圈。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唁電:「游壽女士是傑出的書法家、古文字學家、書法教育家、學者,為中國書法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她的病逝對中國書法界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向游壽女土學習是我們後繼者的歷史責任。」
2000年,沈鵬先生錄舊作《追懷游壽女史》
沈鵬先生《詠游壽詩四首》
這一時期,師作書雖常有力不從心之嘆,實已入物我兩忘,不計工拙,返璞歸真之境。今有作偽者,多冒稱師此時之作以熒視聽。其實,師雖年老,精神猶在,明眼人體悟自知。清王文治《跋定武蘭亭》說:「鑒書如審音、切脈。知音者一傾耳而識宮商;知脈者一按指而知寒熱。門外之人盡其智量不能擬議也。」此言不虛。
1990年
題常用印章:師退休時,余集師常用印鈐於紙,師逐一述其來歷,余分記之。師信筆題跋,沖和明麗。
游壽先生常用印章及題記
印蛻右四、五為董作賓為游先生刻名兩枚字小印,
游先生跋曰:
「來哈三十年,從學書者欒繼生,此印為繼生所印。」
1993年
「黃河人海流」:是年夏,為編師作品集,余陪同攝影師為師拍照,師即興書寫兩幅。另一幅為「大鵬一日同風起」。字跡鋒芒盡斂,氣韻平和。
1993年,書《黃河入海流》
1993年,游壽先生在家中揮毫
對聯:「映階、隔葉」,此書恬淡清遠,令人如對明澈天空,斷無塵俗之想。
1993年,游壽先生書杜甫句
余侍師硯席,親聆謦欬十四載。深愧菲陋,難承師學。今師百年誕辰,情動於中,謹此紀念。並乞教正於同道智者,請增益於博雅君子。
1984年,游壽先生指導學生書法活動右為欒繼生教授
1986年,游壽先生與弟子欒繼生教授在哈師大院中
1988年,游壽先生出席長春?中國古文字學術研討會,揮毫作書。旁為欒繼生教授
1985年,游壽先生書贈欒繼生教授顧亭林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
( 原文載於 《清風流響》,2006)
哈爾濱師範大學所編游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清風流響》
作者簡介
欒繼生教授
欒繼生教授,1963年生於黑龍江省雞西市。1984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師從游壽教授,兼任游壽先生助手十年。一直從事中國歷史文獻、書法藝術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同時進行書法創作。作品碑帖融合,富於書卷氣息。已出版《欒繼生書法作品集》2部,在《中國書法》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曾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參加國家、省內外書法展覽 和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人民日報·市場報》、人民網、《書法賞評》《黑龍江畫報》《書畫世界》等媒體有專題介紹。
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理事、中國《史記》研究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