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趣說端午:好玩的「粽子對聯」,你聽過幾個

趣說端午:好玩的「粽子對聯」,你聽過幾個

■周洪林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而粽子對聯則為聯苑中的一朵奇葩。

趣說端午:好玩的「粽子對聯」,你聽過幾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明太祖朱元璋擅長對聯,一年端午節,他賜宴群臣,席間出一上聯,聯云:「端門北,午門南,朝廷賜宴於端午。」

上聯中的「端門北」中的「端」和「午門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為「朝廷賜宴於端午」中的「端午」,要續下聯有一定難度。

此時,群臣中的沈應思索片刻,對道:「春榜先,秋榜後,科場取士在春秋。」

明代時,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進士;秋榜,亦稱乙榜,乙榜取舉人。下聯以春秋兩榜對上聯端午兩門,同時「春」、「秋」合成「春秋」,與上聯「端」、「午」合成「端午」相對應,可謂對答工巧,貼切自然。

趣說端午:好玩的「粽子對聯」,你聽過幾個

故宮「端門」 概念圖

有一年端午節,明代大畫家文徵明路遇一書生,那書生吟一上聯要求作對,聯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夏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別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聯語中有四處相重。

文徵明隨口應對:「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上下聯自然天成,不露斧鑿之痕,堪稱妙對。難怪那書生擊掌讚嘆不已。

趣說端午:好玩的「粽子對聯」,你聽過幾個

相傳,古時一位姓陳的才子,常與一位姓李的才子作對互娛,一次端午節,兩人路過一湖畔,那姓陳的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見重陽。」

那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脫口而出:「天氣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兩人不禁相視一笑。上聯巧嵌「端午」、「清明」、「重陽」三個節氣名。下聯巧嵌「大寒」、「霜降」、「小雪」三個節令名。以天寒對日暖,形象鮮明,意境優美,別有一番情趣。

趣說端午:好玩的「粽子對聯」,你聽過幾個

據傳從前一少年,才學過人,一年之內,在端午節前應童子試,重陽節後應鄉試,兩次應試都順利通過,於是有人撰聯以示慶賀,聯云:「端午以前,猶是夫人自稱曰;重陽而後,居然君子不以言。」

乍看此聯難以理解,其實,上聯的後半句出自 「君子不以言舉人」之句,這裡隱去了「舉人」。此聯的意思是:端午前你還是童生,重陽節後,你便成了舉人。聯語貼切,獨具匠心。

清代戲曲理論家、文學家李調元,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有一年端午節回家,進廚房發現一鍋粽子,剛要拿起吃,被他的三嫂攔住。三嫂深知五弟文思敏捷,就隨口說出一句上聯:「五月五日五弟廚房討粽子。」

並聲稱對不出下聯,不能吃粽子。這上聯連用三個「五」字,加之有個「討」字含有貶意。李調元很不高興,剛要賭氣離開,忽又見到廚房中有油糍粑,便伸手去抓,又遭三嫂阻攔,說:「這糍粑是我昨晚熬夜熬到三更,春米做成的,如果對不上,還是別吃。」

李調元聽三嫂這樣一說,急中生智,對出了下聯:「三更三點三嫂檐下偷糍粑。」

字字對仗工穩,且用「偷」字報了「討」字之仇。三嫂深感欽佩,但還佯裝不滿。李調元也覺語出不恭,兩人相視而笑,各自更換一字云:「五月五日五弟廚房吃粽子;三更三點三嫂檐下春糍耙。」最後李調元終於喜得香粽而食之。

趣說端午:好玩的「粽子對聯」,你聽過幾個

清末民初,有一年,廣東高擴墟舉行扒龍船比賽,河邊照例搭台唱戲,熱鬧空前。有人請來當地文學家何淡如撰寫楹聯助興,只見他揮筆如飛,一口氣寫下九個「扒」字,每寫一個「扒」字,旁邊圍觀熱鬧的人就跟著高聲讀一個「扒」字。寫到第十個「扒」字時,何淡如笑著問圍觀的人們:「扒夠了沒有?」大家應道:「扒夠了!」何淡如繼續寫道:「扒到龍門三級浪。」

大家正喝彩間,只見何淡如揮筆疾書,又寫出九個「唱」字,然後又寫道:「唱出仙姬七姐詞。」人們定睛再看時,只見這副妙聯為「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龍門三級浪;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詞。」這一奇特的聯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水中賽龍舟和台上唱戲的動人情景,眾人看了,無不稱絕妙。

趣說端午:好玩的「粽子對聯」,你聽過幾個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副描述端午節的對聯,聯云:「端午午時人賞午;立春春日客游春。」端午節這天民間有包粽子、懸菖蒲、賽龍舟等活動,中午時分,戶戶過節,家家熱鬧。

上聯正道出了民間過端午節的氣氛。「立春」以後,春回大地,人們紛紛外出踏青尋春,下聯正描述了民間此時游春的情景。同時,上聯中的「三午」對下聯中的「三春」,可謂嚴絲合縫,自然流暢,讀來興趣盎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當閔氏幾何和狹義相對論「對上眼」
大米「高產就不好吃」?打破魔咒,中國水稻領先世界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