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你知道嗎?心電圖正常也不代表心臟沒問題!

你知道嗎?心電圖正常也不代表心臟沒問題!

你知道嗎?心電圖正常也不代表心臟沒問題!

「我的心臟很好,公司的健康檢查項目中包括心電圖這一項,我的心電圖檢查沒問題,心臟很健康。」我想很多人都會小編的朋友有一樣的想法,真的是這樣嗎?心臟病有許多種,結構性心臟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等等等,可謂是五花八門,而且和心臟相關的癥狀也千差萬別,如果在體檢或者診斷時心電圖檢查沒問題,是不是就能判定心臟就一定沒有問題呢?非也!事實上,心電圖檢查只反應檢查時的狀況,有些疾病不見得會在那一刻表現出來。

你知道嗎?心電圖正常也不代表心臟沒問題!

我們先了解一下,心電圖檢查是什麼?

心電圖(簡稱ECG),是指心臟在每個心動周期中,由起搏點、心房、心室相繼興奮,伴隨著心電圖生物電的變化,通過心電描記器從體表引出多種形式的電位變化的圖形。

通過心電圖檢查:

可以分析與鑒別各種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顫等。

可以反映心肌受損的程度和發展過程以及心房、心室的功能結構情況,如心肌受損,供血不足、藥物和電解質紊亂等。對於懷疑心梗的患者,心電圖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在指導心臟手術進行及指示必要的藥物處理上有參考價值,如電解質紊亂等。

你知道嗎?心電圖正常也不代表心臟沒問題!


心電圖檢查有一定局限性:

有時,貌似正常的心電圖不一定證明心功能正常;相反,心肌的損傷和功能的缺陷並不總能顯示出心電圖的任何變化。

很多人一看到心電圖報告上的「異常、高、低、不」等形容詞,就誠惶誠恐,很怕自己是不是得什麼病了。

其實,單獨的心電圖診斷結果,大多數情況下是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結果的,必須要結合具體的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來判斷。

如果沒有明顯癥狀的時候,對於大多數檢查結果不需要過於緊張。

當然,對於已經有了心臟類疾病的患者,在家自查心電圖,發現了異常狀況,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醫生,方便醫生做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而且,也不是說心電圖無法判斷心臟健康與否就沒必要做了,要知道,心電圖主要是看心臟傳導的電訊號,從檢查結果可以觀察到心跳變化和推測心臟構造和功能發生的改變。

當心電圖上出現異常,顯示心臟機能有障礙時,可用來及早發現包括心房或心室肥大症、電解質代謝失衡等心臟方面的疾病。不過,對於有些發生在身體負擔加重或刺激增加時才出現的心臟病癥狀,就很難從安靜時測得的心電圖判讀出來。

你知道嗎?心電圖正常也不代表心臟沒問題!

所以體檢時心電圖正常≠心臟健康

體檢時所做的心電圖常是指所謂的靜態心電圖,它是一個即時與短暫的檢查,其結果是反應檢查時的狀況,因此,若為陣發性的心臟疾病或為疾病嚴重程度時好時壞的情況,都有可能無法在檢查當時顯現出來。

如冠狀動脈疾病的人,休息時的心電圖很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在運動時就會因為氧氣需求量增加,使得臨床上還沒有癥狀表現的冠狀動脈疾病在心電圖上表現出來,所以必要時應該另外安排時間做運動心電圖或 24 小時心電圖等高階心電圖。

如果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心臟健康狀況,可安排做高階檢查,例如有些屬於高風險者,想了解心臟狀況,就會考慮做類似的檢查。包括核磁共振、斷層掃描等檢查,也都是高階檢查。斷層掃描以及核磁共振檢查則能夠觀察到心臟(包括血管等)更細微的構造,判斷功能是否有問題,但相對所需花費的檢查費用較高。

你知道嗎?心電圖正常也不代表心臟沒問題!

別因年輕忽略心臟疾病

每一種檢查都有其不同意義及角色存在,不一樣的檢查可提供不同資訊,做出最準確的診斷,一般人想對自己的心臟狀況了解到什麼樣的程度,就要看自己的想法,與醫師討論,並聽從醫師的建議。

不過,高危險群就需要比一般人更早了解心臟健康情形。高危險群是指:

  • 已經有心臟方面不適的癥狀、心臟血管方面問題(包括腦中風、腎衰竭等),而必須追蹤治療者;
  • 未發病或癥狀不明顯者,則要再依個別健康背景做評估;
  • 其他還包括有三高問題、年紀大、有家族體質者、生活習慣不好(如抽煙),只要符合項目愈多,心臟病風險就愈高,就更需及早檢查,了解自己的狀況。

至於多久要定期追蹤檢查,則要看個別狀況給予建議。

心臟疾病絕非大家印象中只有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現在因為飲食、生活作息、壓力等等各種因素,使得心臟疾病呈現逐漸年輕化趨勢,不能以為自己還年輕就忽略它。假如檢查結果顯示異常,就應該遵照醫師指示好好診治,若檢查出正常時(尤其只做心電圖),也不可掉以輕心,還是要多關心自己心臟的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Q博士 的精彩文章:

夏季也需「進補」,6種類關鍵營養素幫你健康度夏
能減體重、穩血糖、降血壓,優秀的得舒DASH飲食模式了解一下!

TAG:健康Q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