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選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兩個字說明一切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選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兩個字說明一切

1367年,朱元璋準備過了年頭就要正式登基做皇帝,看到自己已經有7個兒子了。這時形勢已經初安,他決心要為兒子們正式取名。十二月,他祭告太廟,把自己渡江後生的7個兒子歸因於祖上的陰德: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子七人,長子命名曰標,……四子曰棣… …。

到了1402年,燕王朱棣打著「靖難」的旗號揮師南下,不費吹灰之力攻陷應天。燕軍入城後,皇宮燃起熊熊大火,建文帝朱允炆消失在這場大火中,行蹤成謎。燕王朱棣野心膨脹,以暴力手段將在位的皇侄趕下台,篡奪政權,坐上了龍椅。

而這一年,距離太祖朱元璋去世還不到四年。

朱元璋與劉邦一樣,都是出身底層社會的草莽英雄。朱元璋年輕時吃過百家飯,到廟裡當過和尚,他的出身在歷代開國皇帝中堪稱最低。由勞苦大眾到一國之君,地位的落差正是朱元璋能力的體現。

朱元璋的政治天賦極強,在天下初定,百廢待興之際,以鐵血手腕穩固江山,為明朝數百年江山奠基。朱元璋在皇儲問題上煞費苦心,為了給太子朱標、黃太孫朱允炆打基礎,朱元璋不惜背負「兔死狗烹」的惡名替後人掃清威脅。

可惜的是,朱元璋千算萬算,沒算到禍根潛藏在自己的子孫中。僅僅四年,朱元璋苦心構造的政治格局土崩瓦解。

那麼,在朱元璋生前,難道真的沒看到皇子朱棣的野心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已經用三十一載洪武朝證明了自己的眼光和智商,朱元璋登基後沒多久,便察覺到了燕王的野心,以至於,朱元璋晚年時就長期謀劃除掉朱棣這個生有反骨的兒子。

朱元璋一共有幾十個兒子,這些皇子中哪個最優秀?當然是燕王朱棣。朱元璋為何不將繼承權傳給最優秀的朱棣呢?儲君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朱元璋在選定太子時一定經過了仔細的考量和斟酌。

皇長子朱標活著的時候,朱元璋本著「無嫡立長」的原則選擇了朱標。朱標的能力雖然不如朱棣,但是,他的性格溫和,適合守成,在文武大臣中也有較高的支持率。此時,天下太平,已經不需要「武帝」了,擅長守成的朱標明顯是最合適的人選。

除此之外,朱標是皇長子,在同輩中年齡最大,最有威望,能夠壓得住其他皇子。欽定了繼承人後,朱元璋便開始全心全力為太子朱標掃清政治場上的潛在威脅,在這一過程中,朱元璋對朱標的能力深信不疑,認定他就是繼承江山的最佳人選。

可惜的是,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早期的一切努力化為烏有,只能重新考慮皇儲問題。

此時,擺在朱元璋面前的人選有兩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四皇子朱棣。論能力,朱棣絕對是皇子中的翹楚,但是,統治江山光靠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考慮其他因素,朱元璋必須站在全局之上客觀思考。

所以,筆者認為:朱元璋當時甚至考慮過秦王與晉王,不過,最終仍決定把江山傳給黃太孫。

那麼,朱棣為什麼會落選呢?

首先,除朱標外,朱棣還有兩個哥,他們分別是二皇子秦王和三皇子晉王,這兩個人雖然能力平平,但手握重兵。他們都是朱棣的兄長,資歷輩分均比朱棣高,若朱棣登基,他們必然不會心服,由此將會引發藩王之戰,這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皇權延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呢?

兩個字:穩定!

所以,必須樹立穩定的典範,千萬不能出現血雨腥風,否則,一旦開了藩王奪權的壞頭,國家勢必無法長治久安。況且,這是大明王朝第一次接班,對以後的「千秋萬代」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而藩王奪權是朱元璋絕對無法容忍的。

朱允炆是個不錯的小夥子,他在倫理宗法上的優勢是朱棣等皇子無法比擬的,那就是朱允炆皇長孫的身份。除此之外,朱允炆遺傳了朱標的性格,待人寬厚,且對長輩非常孝順。雖然,朱允炆的年紀不大,但他在文武大臣中口碑極佳。

筆者認為,之所以朱標和朱允炆能在朝廷建立口碑,完全是因為他們性格仁慈,文武百官有誰不喜歡好說話的仁慈之君呢?

朱允炆即位後,會實行什麼樣的政策呢?像歷史上的孝文帝一樣,悲天憫人的朱允炆一定會實行一套較為寬鬆的政策,緩解社會壓力。朱元璋拼了一輩子,明朝當前面臨的武力威脅所剩無幾,國家再也不需要殺伐果決的武皇帝,太子朱標與皇太孫朱允炆有成為守成之君的潛質。

決定了人選後,朱元璋便開始考慮燕王朱棣將來會給朱允炆帶來的威脅。

若由朱標即位,朱棣會礙於輩分不敢謀反,但是,朱標死後皇儲成了朱允炆,形勢已大不相同。洪武二十年,朱元璋終於決定對朱棣採取行動,於是,朱元璋暗中培養了一批親信安插在燕京城內,時刻觀察燕王府的風吹草動,對朱棣的言行進行嚴密監視。

朱元璋等了六年,終於迎來剷除朱棣的機會。

洪武二十六年,朝鮮國王李成桂從國家挑選了幾百匹駿馬,派五王子靖安大君李芳遠出使明朝,將駿馬作為貢品獻給朱元璋。李芳遠從平壤出發,途經燕京,在燕京盤桓數日,期間與朱棣來往密切。據朱元璋的探子彙報,兩人在燕王府中徹夜長談,對未來兩國的外交發展達成共識,一拍即合。

探子將兩人密談的內容一字不漏地記在紙上,次日快馬加鞭趕赴南京將情報送到朱元璋手上。

李芳遠在朝鮮的境遇與朱棣差不多,所以,兩人才會惺惺相惜。李芳遠是朝鮮國王的第五子,在兄弟中能力最強。在李成桂建立朝鮮時,李芳遠居功至偉,結果,李成桂卻並不打算將王位傳給李芳遠,反而將小兒子立為儲君。後來,李芳遠野心膨脹,將其他兄弟全部殺死,還將父親李成桂趕出了朝鮮,不過這都是後話。

李芳遠與朱棣在燕王府聊得熱火朝天,李芳遠覺得自己與朱棣相見恨晚,便自作主張,把即將送給朱元璋的貢馬分成兩份,將其中一份送給朱棣做禮物。

朱元璋收到線報後,心中已有些不忿,後來更聽說李芳遠將貢馬分給朱棣一半,再也按捺不住心裡的怒火,想要借著「剋扣貢馬」的罪名除掉朱棣,再將燕王府的大臣一網打盡。朱棣找到大臣劉三吾,與他聊起這件事,想要借刀殺人,讓劉三吾做屠夫。劉三吾聽說朱元璋要除掉四皇子後,連忙對朱元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他打消這個主意。

劉三吾認為:此時還不是除掉四皇子的最佳時機。

朱元璋冷靜下來,覺得時機的確不成熟。雖然,自己能找個理由殺掉朱棣,但是,朱棣一死無人牽制二皇子和三皇子,豈不是「按倒葫蘆起了瓢」?於是,朱元璋收起殺心,放朱棣一條生路,等待更好的時機。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病故,朱元璋的身體亦一天不如一天。此時的朱元璋放鬆了警惕,他覺得自己駕崩後,尚有三皇子制衡朱棣,憑藉明朝禁軍的強大風險尚在可控範圍內。況且,此時的朱元璋已垂垂老矣,那顆殺伐果決的心也被歲月磨平了稜角。

畢竟,朱棣是朱元璋的親生兒子,虎毒尚不食子,教朱元璋如何下得去手?

然而,洪武三十一年三月的一場變動使形勢再次逆轉。三皇子晉王朱棡病逝,此時,再無皇子能制衡朱棣。問題突然變得棘手,要知道朱元璋是在這年閏五月去世的,此時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朱元璋聽聞三皇子死後,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朱元璋已經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而三皇子的病逝更是讓他傷心。朱元璋活了一輩子,大半個身子都已入土,卻還要白髮人送黑髮人,多麼凄涼悲痛。此時的朱元璋神志尚清醒,對駙馬梅殷說道:「燕王病矣!」,這裡的「病」意為危險之意。

直到此時,朱元璋才深切體會到當初沒有處理朱棣是多麼大的錯誤。

朱元璋仍能意識到危險,但他已有心無力。此時朱元璋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恐怕他誅殺燕王的手諭還沒傳到燕京,自己就已一命嗚呼。朱元璋萬分無奈,只能將希望寄託於梅殷,他對自己最信賴的駙馬留下了一句話:將來全靠你了,一定要好好輔佐皇孫。

最終,一代傳奇梟雄告別人世。

朱棣聽說朱允炆於南京即位後,怒不可遏。不過,朱棣是個聰明人,他隱忍了這麼多年,不差這一年半載。朱棣前往南京奔喪未果,回到燕京後秘密訓練了一大批死士,與此同時,朱棣擴編了燕軍。一年後,朱棣以太祖駕崩時朱允炆禁止皇子奔喪為由,發動「靖難」。

由於,朱棣登基後,大量篡改了史籍,所以,現今的我們看不到更多朱元璋針對朱棣的歷史,甚至,在史書中反而出現了一些證實朱棣皇權合法化的內容。可以說,朱棣此舉開明朝篡改實錄之先例,荼毒無窮,後世學者無不對此大為批判。張岱更是痛斥道:「事皆改竄,罪在重修」,夏燮直接指出:「自謂倫序當立,藉以文其篡逆之名也。」

成王敗寇,所見不一定為真,這類被修改過的內容,後人自有公論。只是,可憐朱元璋辛苦構建的格局,最終,還是逃不過命運的安排。該來的終究會來,站在後人的角度來看,歷史就是這麼殘忍。

參考資料:

【《明史》、《奉天靖難記》、《太祖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順治帝不喜歡孟古青,為什麼還讓她當了皇后,不久又將她給廢了?
中國最混亂時期,影響中國歷史走向幾百年,幾乎人人難以自保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