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徵被稱作唐太宗的明鏡,為啥魏徵去世後,李世民卻怒推其碑

魏徵被稱作唐太宗的明鏡,為啥魏徵去世後,李世民卻怒推其碑

在古代社會中,皇上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那更是「聖意」,是不可違抗的。即便是賢君,也不願意聽到每天有人在你的耳邊嘰嘰喳喳,說著和你意見相反的話。而在昏君那裡,每個敢直言犯上的大臣基本都是大「傻瓜」,輕者丟了仕途,重則丟了腦袋。聰明的大臣在勸諫時總會為帝王留些面子,用比喻及旁敲側擊的方式去點醒君主,而要說到摸能透帝王心術的高明諫臣,那縱觀歷史,恐怕除了魏徵再也找不到第二個。

起初,魏徵曾在武陽郡丞元寶藏的手下任職,後來投靠瓦崗軍李密。在投靠李密時,他曾為李密制定了多條可以壯大瓦崗寨的計策,但是李密對此不感興趣,並未採納。等到李密與王世充大戰時,他多次獻才獻策,但同樣未曾受得重視,無奈之下,他只能親眼看著瓦崗寨步步衰落。

李密戰敗後他曾短暫投降唐朝,但是很快,他又成了竇建德的俘虜。但是竇建德還算識才,封賞他為起居舍人,負責記錄行軍戰事與國家大事。然而,官沒當多久,他就又被李世民所俘虜,重新回到唐朝懷抱。這次,他加入了李建成的麾下,並受賞成為了太子洗馬(教太子文理,政事的官職)。在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李元吉被斬,李世民感嘆於魏徵的高風亮節和博識才學,不忍殺他。並赦免他的全部罪過,封他為正三品官員,詹事主簿。

為了展示自己的明君身份,不管魏徵如何直言不諱,李世民都一一虛心採納,並稱其為自己明得失的「鏡子」。當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曾一度痛哭流涕,懷念魏徵的功績,並將他歸入凌煙閣二十四賢臣中,永世牢記他的功績。然而,本因是賢臣良主的二人,卻在魏徵死後發生了一些小矛盾。這些小矛盾甚至使得唐太宗憤怒的推倒了他的墓碑。那為啥一代明君李世民會這樣做呢?其實,歸根結底,其實是魏徵犯了這兩條大忌。

1. 魏徵挑戰李世民的底線。魏徵直言進諫是出了名的,他知道唐太宗以明君自居,便多次當著眾臣的面來揭李世民的短。一次,群臣請李世民去泰山封禪,李世民也有些意動,唯有魏徵對此極力反對,他勸諫也就罷了,還在席間瘋狂諷刺李世民愛慕虛榮,讓李世民有些下不來台。但這並不是李世民惱怒的原因,畢竟自己一向以明君示人,忍一時風平浪靜嘛。

然而據書中記載,魏徵每份上奏奏章都留有根底,都是他曾勸諫過李世民的文章。更為過分的是,他居然把這些奏章交與史官記錄!這樣一來李世民哪能忍的了?對比唐朝另一個諫臣馬周,他在臨死前就將奏章全部燒掉了,完全不給李世民添堵。要知道,李世民可是一直在美化自己的形象,不管是玄武門之變,還是刻意抹黑隋煬帝(本來為隋明帝),他都在竭力的塑造一位千古明君的身份。而魏徵這樣一抖,李世民可不得恨他么!

2. 魏徵誤舉二人。魏徵曾為李世民舉薦過兩個人,一個叫做侯君集,一個叫做杜正倫。當時魏徵推薦他們時,把他們都吹上天了,說他們是當世奇才,就算是做到宰相,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尋常的事。李世民一聽:呦,這麼厲害,便立即將他們重用。然而,他們兩人一個身為太子老師,卻無法約束太子,甚至讓太子變成了一個有著反逆之心的人。另一個呢,更是到處鼓動將領謀反,這樣還不夠,還去誘導太子產生異心。大家想想,作為舉薦人的魏徵,能逃得了干係么?因此唐太宗對他產生了猜忌,不僅取消了魏徵長子與衡山公主的聯姻,更是推倒了他的墓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呂布曾與此人交戰,剛交鋒便潰不成軍,事後才知對手是個農民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