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希捷中國區總裁孫丹:雲和邊緣是存儲市場最大機遇

希捷中國區總裁孫丹:雲和邊緣是存儲市場最大機遇

雷鋒網消息,希捷科技參展「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數博會」),並展出了最新的HAMR熱輔助磁記錄技術與MACH.2多讀寫臂技術,企業級存儲方案要兼顧成本與性能,希捷正是遵循這個軌跡做產品研發,會議期間,希捷科技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孫丹接受了包括雷鋒網在內的媒體採訪。

希捷認為,當下已經進入IT 4.0時代,IT 4.0時代意味著數據是主動的,而非被動的。AI用於預測。在網路邊緣附近分析物聯網數據並採取行動。5G帶寬實現了M2M通信的大規模增長。

基於此,希捷研究圍繞四大支柱領域展開:數據創建、物理設備、數據安全、數據流。作為一家存儲廠商,希捷首先要考慮的是客戶需求,雲計算廠商是目前增長最為可觀的一塊市場,雲計算行業還處在大競合時期,不論是互聯網雲計算廠商還是IT雲計算廠商,或者其他類型廠商,都希望儘可能實現低成本,這也是希捷首先要強調的。

「只有通過容量增大,成本才能降下來。所以大容量盤是我們數據中心產品面臨的最大的一個挑戰,我們即將推出20T, 再往後都是大容量硬碟」,孫丹表示。

容量變大意味著IOPS(每秒的讀寫次數)的降低,也就是性能下降,繼而希捷推出了新的MACH.2多讀寫臂技術,硬碟越來越高的磁密度會對性能施加向下壓力,而 MACH.2 多傳動器科技將會抵消這些壓力。這意味著擁有數據密集型應用程序的客戶將繼續享受最高級別的硬碟性能,同時也能夠滿足管理數量不斷增長的大量數據的需求。

MACH.2改善了單一硬碟平行資料進出的效能,資料中心電腦主機可分別自硬碟不同區塊取用及接收資料,不僅克服容量增加後不易取用資料的障礙,更讓個別硬碟的IOPS效能加倍。

除了MACH.2,希捷著重強調了熱輔助磁記錄HAMR技術,前者是將單個硬碟IOPS 性能提高,後者目標是提高單碟存儲密度。

存儲業界認為採用傳統的記錄方法其記錄密度極限為lTb/in2。這一極限產生的根本原因是記錄介質顆粒不斷變小時引發的超順磁效應。熱輔助磁記錄HAMR技術即——通過在磁記錄過程中使用激光加熱來降低介質的矯頑力,藉助HAMR技術提高單碟存儲密度,進而降低總體擁有成本。HAMR能夠增加可用區域的數據存儲量(「磁密度」),讓硬碟產品長久不衰。

希捷官方資料顯示,HAMR硬碟的磁頭壽命已達到3.2PB(6000小時),是目前工業標準的20倍。

「對於客戶來說一方面要容量,一方面要性能。我們研發方向也是在看邊緣數據,未來很多邊緣數據,包括物聯網、人工智慧,會有很多邊緣數據產生,一邊做數據的收集,一邊做人工智慧分析。」

孫丹認為,在存儲市場,雲計算佔比會越來越大,到2025年,差不多5年以後,公有雲佔比可能超過30%,企業級和雲計算加起來近70%,這一塊是希捷最大的機會點。同時還有一個趨勢就是人工智慧,邊緣數據會越來越多,邊緣數據中心在5年內會翻一倍的數據量,邊緣數據,比如無人汽車就是典型的應用,安防也是一塊,邊緣數據越來越多,這也是希捷未來發力的重點。

希捷中國區總裁孫丹:雲和邊緣是存儲市場最大機遇

數博會上的希捷展台

以下為媒體採訪實錄,雷鋒網略經編輯:問:上午看到有很多希捷自己做的設備服務於合作夥伴,我想知道這個會不會是未來希捷的一個常態?希捷是否希望能夠從幕後走到台前,自己推出面向大數據、AI應用的一些系統?

答:我們服務的幾個全球最大的客戶像IBM、Dell、HP,它們的量很大。所以從戰略角度來說,我們不會走向台前直接做最終用戶的系統。我們還是以合作夥伴為主,以OEM或者生態的合作夥伴為主。現在有一些垂直行業的合作夥伴,比如廣電,是我們目前落地最多的。我們會把系統這塊作為戰略重點,未來3年我們不光做硬碟,還有SSD和系統,這三塊都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問:現在好多數據中心和企業用戶都對使用SSD比較感興趣,希捷怎麼看待SSD對企業級應用的利與弊?

答:SSD的優勢在性能,所以它在替代以前萬轉,一萬五千轉硬碟方面最有優勢的,基本上資料庫這一塊,還有啟動時有很多熱數據是需要經常做計算的,那一塊肯定使用SSD,是趨勢。這一塊我剛才也講了是我們未來戰略的重點,所以我們在豐富產品線。如果看我們的產品線,企業級我們原來就有SATA、SAS、NVMe,我們接下來推出專門針對NAS的,還有PC端的。

所以到明年,產品線還會有新的更新,比如NVMe,我們還會有更多的高性能的新的產品,這一塊產品線會越來越豐富,增長比例和要求也是很高的。今年可能不會有特別大的發力,因為今年市場價格下跌是近幾年來最快的,我們覺得到年底會穩下來,但是到明年會相對平穩一點的,是周期性的市場,長線來說SSD是我們要做的。回到數據中心,除了剛才說的熱數據做計算,最大一塊還是存儲。這一塊我覺得SSD在短期替代HDD的可能性很小,因為成本太貴。所有的數據中心客戶最大的擔心和憂慮就是成本,他們會想盡各種方法降低成本,而SSD成本還很高,在短期內是替代不了硬碟。所以數據中心未來肯定是混合的,SSD+硬碟,而且硬碟從PB上來說遠遠大於SSD。

問:銀河X14現在更多的應用場景是什麼?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答:主要在數據中心裏面。現在從10、12TB以上基本上都是互聯網用戶,數據中心裏面的大容量存儲。傳統的客戶主要用還是10TB以下。數據中心裏面硬碟的應用還是最大的。因為數據中心客戶就是看每TB成本。

問:現在BAT互聯網上在超大功能應用和數據中心,你覺得在未來新的數據中心和SSD的背景下,希捷的新增長點或者說新產品發展空間在哪裡?

答:從未來的趨勢來講,可以肯定的是,雲計算佔比會越來越大,到2025年,差不多5年以後,公有雲佔比可能超過30%,企業級和雲計算加起來近70%,這一塊是我們最大的機會點。從未來5年來說,我們還會在雲計算這塊發力。同時還有一個趨勢就是人工智慧,邊緣數據這一塊會越來越多,邊緣數據中心在5年內會翻一倍的數據量,邊緣數據,比如無人汽車就是典型的應用,安防也是一塊,邊緣數據越來越多,這也是我們未來發力的重點。除了雲還有邊緣,這兩塊是我們看到數據量最大的。

當然雲肯定在我們這裡是最大的,在雲計算裡面客戶最大的擔心就是成本,或者說最大的痛點就是成本,一定要把成本降下來。

客戶最擔心的是什麼?成本。我們通過技術創新,製造大容量的硬碟。只有通過容量增大,成本才能降下來。所以大容量盤是我們數據中心產品面臨的最大的一個挑戰,我們即將推出20T, 再往後都是大容量硬碟。隨著大容量產品出來,客戶另外一個痛點也顯現出來,就是性能,容量大,IOPS就下來了,為此,我們推出了新的技術—多讀寫臂技術,下半年我們多磁臂的產品要出來,我們這個產品出來了以後會非常受歡迎,等於是說把硬碟變成了兩個單磁臂盤,性能提高了一倍,這是我們技術上的創新。這個對於客戶來說一方面要容量,一方面要性能。另外我們研發方向也是在看邊緣數據,未來很多邊緣數據,包括物聯網、人工智慧,會有很多邊緣數據產生,一邊做數據的收集,一邊做人工智慧分析。

所以我們也根據這些應用做邊緣的解決方案。實驗室在做這方面的東西,未來更多的包括邊緣數據怎麼做數據轉移,也是個挑戰。這方面很大的瓶頸是網路,這個我們也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我們的研發方向除了大容量,同時也有性能的解決方案,性能除了是剛才講的雙磁臂和SSD,同時根據數據產生的位置在做新的研發產品,未來是「端、邊、雲」,會有新的負載變化。以前是收集數據,現在負載變化可能同時做人工智慧的分析,AI的信息流,這些都是新的變化。

問:您說數據應用和傳輸會在一起?

答:會的,我們垂直行業都是有聯繫的,提供所謂的端邊雲的解決方。比如無人汽車、物聯網,都是典型的有端有邊有雲的;包括安防,最早落地人工智慧,也是很典型的「端、邊、雲」。比如,手機就是「端」,最前端的數據,安防來說,端就是攝像頭,然後有一個所謂的小的園區的機房,那個是邊緣的數據中心,最終還要上到雲。所以這個是最典型的,從攝像頭到小的園區的數據中心到最後我們所謂的雲。而且現在攝像頭都帶人工智慧,直接做人臉識別,一邊收集一邊馬上做決策了。所以為什麼我們前年就推出了AI硬碟。就是因為它負載的變化,我們都是根據客戶的場景變化推出我們的產品。其應用是整個安防產業人工智慧場景方面最早的。

問:剛才也談到了,現在算力日趨多樣化,雲計算、邊緣計算以及各種類型的加速計算,他們對於下面到存儲作為一個承載來說,對於存儲產生哪些新的需求和挑戰?會做什麼來識別算力的變化?

答:我覺得傳統雲計算還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可能反而出現分散式是一個最大的趨勢,現在叫霧計算,對分散式存儲是未來最大的趨勢。但是這一塊我覺得現在是初始階段,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包括從計算到存儲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現在可能看到的分散式最常見的就是區塊鏈應用虛擬貨幣,虛擬貨幣的價值是交換,把客戶把剩餘的存儲空間放出來。

現在還有一些霧計算方式是把未來的所謂的雲計算、數據中心通過分散式的存儲作數據中心。以前部署很大的數據中心成本很高,現在我們大家進行分散式的存儲,提供數據中心的存儲,這也是我們跟生態領域的合作夥伴進行的最新的做法。我覺得現在還是區塊鏈的初期階段,因為它還沒有什麼應用,坦白來說現在基本上都是做虛擬貨幣,沒有新的應用。比如現在所有的應用,比如所有服務方面的應用都是中心化的,未來要去中心化,就是分散式存儲,對於存儲的挑戰就是未來分散式怎麼管理?有很多安全性方面的挑戰。

問:今天在展台裡面看到的,我們跟不同的合作夥伴推出不同的高密度的盒子(機架),針對不同的夥伴推出不同的產品,有什麼措施?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但差異化卻不是特別大?

答:還是根據客戶場景,像4U106基本上就是對象存儲。我們也有2U面對傳統用戶的產品。我們基本上在後面,跟OEM廠商,他們省掉了這方面的研發工作。比如4U106就是一個機架,OEM可以做一些軟體,有一些自己定製化的場景和範圍。但是主要還是以他們為主面對客戶。我們只是對垂直行業有自己的一些研究,比如我們在美國專門研究的是電信、運營商,而中國這邊運營商不做自己的東西。所以運營商少,我們發現廣電的數據量非常大,而且他們有很多機架的要求,但是最終還主要是OEM去銷售。

問:剛才我們看到萬轉,一萬五千轉的SAS硬碟,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容量上,SAS硬碟好像沒有太大的優勢。

答:理論上是這樣。從我做伺服器到現在20多年,你會發現你認為從價值的角度來說這個東西該沒有了,但是會延遲非常長的時間。比如我們PC硬碟500G和1T價錢差不多,但是過了2年時間,500G都沒有消失。所以會有人疑惑,成本一樣、價錢一樣,為什麼還會有客戶要這個?因為這個市場非常大,客戶轉型比我們想像的時間長很多。比如換一個機器,但是原來的機器還在,擴容、升級的時候還需要萬轉、一萬五千轉轉速的。所以換代速度是非常慢的,比我們大家認為按照價值發展來說,發展要慢很多。比如現在任務關鍵市場在中國我看到幾乎是停止的,絕對沒有快速的增長。我們會承諾任務關鍵這個市場,只要客戶有需求我們就會提供產品,但是300G、600G可能就不做了,我們現在基本上都是1.2T、1.8T。

問:我問一個關於行業的問題,在即將到來的5G和大數據時代,數據量會飛快增長,我們希捷怎麼樣在行業當中繼續保持優勢?

答:通過技術創新。我們在國內去年增加了實驗室,主要為了接近客戶,研究新的客戶方向。新的方向剛才講了,我們未來更多會在邊緣。因為在雲計算這一塊已經做了很多的技術創新,主要挑戰是大容量以及性能,這個是很傳統的挑戰。剩下的就是邊緣的,包括未來分散式存儲的,這些都是新趨勢的挑戰。這一塊我們怎麼去接近客戶?

比如我們現在專門有負責無人汽車、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垂直行業的,有專門的負責人和專門銷售跟他們一起做產品。明年上半年你們會看到的新的解決方案是從邊緣到數據中心怎麼傳送數據,也是做這些新的技術創新。所以我們的戰略還是要通過技術創新早一點推向市場,一方面希望大容量方面是領先的, 比別人早推出,容量比別人大,這是佔領先機。性能方面就是雙磁臂技術,剩下的就是邊緣數據,就看我們要做的新產品的研發。

問:大家談到一個話題,希捷在幕後做一些支持,有沒有計劃想衝到前面去?

答:沒有。我們肯定會通過OEM。但是會有一些垂直的行業,我們主要做技術方面的支持。我們6年前跟互聯網廠商合作,見面第一句話是,我是來跟你做技術合作的,通過技術合作鎖定我的份額。但是我不賣東西給你,我只給做技術。我們定位很清楚,還是一家科研+工廠型為核心的公司,從銷售方面講,我們幕後會多一些。目前跑到前面主要學習市場、了解市場、研發產品,還有一些技術合作,不是為了銷售。

問:很多用戶都是希望能把放在硬碟上的數據利用起來,從您的角度來說希捷是不是會跟一些軟體SaaS企業合作來共同開發一些應用?幫助他們把數據更好應用好?

答:應用上不會。但是我們在生態領域確實跟他們合作,但是我們底層更多是一數據安全的管理,一個怎麼樣數據中心的管理,包括硬碟監控健康管理這些。應用層面不會做。但是剛才說的分散式存儲如果做起來了,客戶剩餘的存儲量可以利用起來了。所以我曾經說過分散式開始做,很多硬碟需求量會下來了,因為大家剩餘存儲量會用上了。比如我買1T的每一家只有一半用起來,等於把目前剩餘的空間先用起來,但是未來當區塊鏈加了很多應用以後,應用的增加會產生更多的數據。所以應用起來了會有更多的數據,我覺得要關注一下未來分散式存儲和區塊鏈。

問:您認為分散式存儲目前有什麼挑戰?

答:目前關於分散式存儲和分散式計算也好都是很初期的,真的應用上來了,有很大一塊是安全性的要求,包括數據怎麼管理,數據分散在所有的平台怎麼管理。所以軟體這一塊要求更大了。

問:這是基於以往對某一些批次硬碟數據的統計嗎?

答:其實是大數據分析。我們最早6年前開始跟百度做了,這麼多硬碟在線,我們通過硬碟所有的數據判斷,這個盤大概很快要壞了,看他的數據,根據log,然後做分析。

問:您剛才說從邊緣到數據中心這一塊,這一塊有什麼解決方案?

答:一個是邊緣有一個解決方案,垂直邊緣的解決方案,我們最早推的是安防AI盤。因為我們發現邊緣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只是數據採集,現在一邊採集一邊做分析同時又做決策,跟以前不一樣的。

問:怎麼把他跟數據中心聯合起來?

答:同時有一些數據會推到數據中心做深度學習。所以現在這一塊是邊,我們在邊根據他的負載做人工智慧;雲是傳統的雲,中間缺一塊運輸,我們做中間數據傳輸這一塊的解決方案。所以從邊到傳送到雲就好了。雲就是大容量,因為最終大數據全在雲上,做機器學習的,前端一方面採集一方面要做決策。現在最大的瓶頸是網路。為什麼做分散式呢?就是因為網路挑戰很大。

還是以安防為例,安防的圖象想通過網路傳過到後面,再做決策後傳送回來,那個需要的帶寬太大了。這就是為什麼CDN有前景。一定要做成分散式的。前端開始做決策也是一樣的,我等數據推送到後端,後端再推回來已經來不及了,罪犯已經跑了,一抓到就要馬上做決策把這個人鎖住。包括無人汽車,後備廂基本上就是硬碟,因為產生的數據全在後面,如果要傳到網上肯定來不及。為什麼最早做無人汽車的時候把這麼多的數據怎麼傳到雲?因為雲要做深度學習。怎麼把數據快速傳到數據中心裏面,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不能通過網路的。即使5G出來,成本太貴了,通過網路傳的成本不如直接傳。而實時數據的需求要求前端必須要做決策。

問:多讀寫臂等技術有沒有廠商在測?

答:我們公司早就有客戶在測多讀寫臂技術,有互聯網的客戶還有OEM的客戶早就在測了。熱輔助磁記錄(HAMR)方面,有一些客戶拿到工程盤也在測了,其實熱輔助磁記錄(HAMR)我們在全世界差不多出去上萬片了,已經不是實驗室階段了,早有廣泛的應用了。因為我們搞了10來年研發了,其實很快就大量的客戶了。確實這個技術是下一代的希望,因為現有的技術很難突破面密度壁壘。

問:我們數據安全這方面,在提高設備安全或者保證客戶存儲數據安全這方面有什麼分享?

答:我們有特別先進的安全措施,只是國內的安全盤要政府管制。比如一鍵擦除、加密在我們固件裡面就有,還有專門的安全盤帶這個功能的,我們國外很多客戶在採購時一大半都帶有安全功能的,只是國內是管制的,需要政府批准。但是從技術和功能上講我們有這樣的解決方案。

問:我們通過演算法對數據加密以後,讀取性能會下降厲害嗎?

答:不會。加密然後擦除都有。

問:存儲是一個軟體驅動更多一些的市場,包括軟體從互聯網公司,他們首先是有應用,然後才有一些需求,有需求再用去配置,會是這麼一個過程嗎?

答:對,根據負載和工作的要求。可以這麼理解,從存儲角度來說從硬體來說,我們就給人家磁頭和碟,監控盤、企業盤的區別就是軟體。對於客戶來說也是一樣的,根據負載的要求我們給他們寫不同的軟體固件,有這方面的差異。

問:從客戶角度可能需要一個統一標準?

答:PC有統一標準,企業級有統一標準。但兩者標準不同,伺服器要求24小時在線,PC則不同。我們有定製固件和定製軟體,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產品定製。例如安防領域客戶對於圖像的管理有一些特定需求,我們可以通過定製固件滿足這類客戶的需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Windows 10 大進化:微軟正式宣布將打造一款 Modern OS
全球超50000台伺服器遭攻擊,它說是中國黑客乾的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