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0年前的今天,要求降級的開國大將、裝甲兵之父許光達逝世

50年前的今天,要求降級的開國大將、裝甲兵之父許光達逝世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夢裡婉歌)

【1969年6月3日】50年前的今天,要求降級的開國大將、裝甲兵之父許光達逝世

1908年11月19日,許光達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的一個貧苦農家,兄弟姐妹眾多,排行第五,原名許德華。高小畢業後,許光達考入長沙師範學校。

1925年(17歲),許光達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後轉入中國共產黨。一年後,他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炮兵營任見習排長。

1927年(19歲),國共合作破裂,南昌起義爆發。許光達奉命前往南昌,但到達時,起義部隊已經撤離,南下廣東。許光達晝夜兼程南下,最終與部隊會合,在第11軍任排長。隨後,在梅州市的三河壩戰鬥中被炮彈炸傷,回家鄉養傷,與部隊失去了聯繫。

1928年(20歲),傷養好後,許光達輾轉跑到上海,找到黨組織。隨後,他鼓動安徽軍隊起義失敗,再次逃回老家。不久,遭湖南軍閥通緝,許光達改名逃亡河北,曾任清河縣公安局局長。

1929年,許光達再被通緝,逃往北京,經介紹在一個警衛營當排長。不久因偷步槍十餘支,只得再逃。他進入上海中共中央軍事訓練班學習,並被派往洪湖蘇區工作。

(許光達與妻子鄒靖華)

1930年(32歲),洪湖地區兩支游擊隊會師,成立紅六軍,許光達任參謀長。許光達多次參加反圍剿戰爭,多次受傷。

第4次反圍剿中,1932年的瓦廟集戰役,紅軍在劣勢情況下,奮勇作戰,敵我雙方都損失慘重,各自傷亡近2000人。這場戰役被譽為是湘鄂西蘇區歷史上最輝煌也是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許光達胸口中彈,身負重傷,昏迷不醒,被抬下前線。經檢查,發現子彈距離心臟僅有十公分。醫生連續開刀三次,也沒能取出子彈。許光達被緊急送往蘇聯治療,傷好後,他留在蘇聯學習長達5年。

許光達是極少數沒有參加長征的開國將領,同時也是為數不多擁有黃埔軍校和留蘇經歷的將領。

1937年(39歲),許光達回到延安,任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教育長,發表多篇文章,為培養軍政幹部和開展軍事理論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1年(43歲),許光達任中央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1942年,任八路軍第120師獨立第2旅旅長,領導抗日軍民開展游擊戰爭。

1945年(47歲),抗戰勝利後,許光達任雁門軍區副司令員,參加綏遠戰役,與傅作義的部隊交戰。1947年8月,許光達率西北野戰軍三縱隊西渡黃河,奮戰半年,終於收復延安。

1949年2月,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許光達任第三軍軍長。許光達率軍向西北挺進,8月全殲蘭州守軍,打開了通往新疆的通道。周恩來稱讚他「功不可沒」。

(解放戰爭時期的許光達)

新中國成立後,許光達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他提出「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兵」,著手研究新型國產坦克,組建起一支年輕而強大的裝甲兵部隊。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第二年坦克部隊就入朝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許光達給裝甲兵校官授銜)

1955年,許光達被授予大將軍銜,是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大將,年僅47歲。

許光達認為自己貢獻微薄,與一些資歷深厚的上將相比,自愧不如。他多次上書毛澤東、賀龍等人,要求將軍銜降為上將,並強烈推薦進軍新疆的王震,但最終未獲批准。

後來,許光達提出將行政級別降為5級(大將行政級別通常為4級),最終獲得批准。他是唯一行政級別為5級的大將。

毛澤東這樣評價許光達:「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明天下揚。」

(1953年10月1日,右起許光達、陳賡、劉亞樓、蕭克在天安門城樓上)

1957年(59歲),許光達任裝甲兵學院院長。在他主持下,裝甲兵部隊日益發展壯大,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骨幹力量。許光達是新中國裝甲兵事業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裝甲兵之父」。

(1958年,許光達與坦克兵在訓練場上)

然而,1966年「文革」開始後,許光達被冠以「兵變總參謀長」的罪名,遭殘酷迫害。1967年(58歲),許光達被抄家,並將他非法關押。

1969年6月3日,經歷十八個月審訊後,許光達在獄中去世,享年61歲。1977年6月3日,在許光達去世8周年之際,中央軍委簽發文件為其徹底平反。

(1964年6月,許光達陪同毛澤東觀看坦克部隊的軍事表演)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365篇作品,營員「夢裡婉歌」的第29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寫400部武俠的香港四大才子,5000里「大逃亡」的倪匡84歲生日
寫四百部武俠的香港四大才子,5000里大逃亡的倪匡84歲生日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