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兒時的粽子,現今的龍舟,端午不僅僅是一種記憶

兒時的粽子,現今的龍舟,端午不僅僅是一種記憶

文/芨芨草

又到一年粽香飄!五月初五即將到來,而粽子的香味也在各家各戶的廚窗中飄散出來,似乎在告訴人們:我家包粽子啦!

端午節,又稱粽子節,因為屈原而起。相傳二千多年前,在聽到楚國被秦國攻破的消息之後,楚國大夫屈原抱恨投汩羅江殉國。

之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開始有了吃粽子的習慣。最初,粽子只在汩羅江附近的人家流傳,慢慢地,全國,現在乃至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有了端午吃粽子的習慣。

小時候家裡窮,特別喜歡過節,因為一到節日,才有多一些的好吃的東西。

記憶中最初的粽子,只是一些白米,加上一點調料,然後用粽葉來包成的,就成了粽子。那時沒有什麼好吃的,哪怕只是白米,但因為有了粽葉的香氣,便也覺得是美味了。

但是我對粽子其實還有一種恐懼,那就是每次吃粽子之後,總會拉肚子。可能那時因為窮,所以碰上好吃的就使勁地吃,所以腸胃根本受不了。但即使知道會鬧肚子,還是捨不得不吃。

記憶中,每年到了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開始到山上採摘竹葉。首選的,自然是又大片又青嫩的竹葉了。但是竹子高,又難爬,所以人們只能從最低的地方開始摘取。好在,那時山上竹子多,能採摘的竹葉也不少。少的,反而是家裡的大米,因為窮,每家每戶的大米其實都是不多的。

摘來竹葉,要先洗好晾乾。但是這種鮮竹葉不能放太久,要在一兩天之內就把粽子包好,不然,竹葉就容易壞掉。因為那時沒有冰箱,很多東西都不容易保存。

我想,我之所以會吃壞肚子,也跟天氣有關吧。南方天氣天氣熱,又潮濕,包好的粽子其實也更容易壞,所以我們一是吃的多,二是有的是放到第二天第三天的,其實就是壞的了,但捨不得扔,吃了肚子自然是不舒服的。

現在有了冰箱,只要把包好的生粽子扔冷凍庫里,想什麼時候吃再拿出來煮熟,既方便又衛生,吃起來也不會再鬧肚子了。

除了這個,現在粽子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有甜的,有鹹的,有一半甜一半鹹的,還有各種餡的,只要你想吃的,都能包在裡面。

所以,現在的粽子,不再是兒時那種記憶了。而且,現在也並不只在端午才有粽子,一年四季,市場上天天都有粽子賣,想吃,買上幾個,就能過到癮了。

所以更覺得,現在的粽子,和屈原的關係也似乎越來越遠了。那時是一種紀念,而今,更多是一種食物而以。

不過,在端午的時候,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倒一個應景的活動。粽子可以天天有,但賽龍舟倒不是能天天看到的。只有在端午之前,才能看到龍舟出水,來幾場聲勢浩蕩的龍舟比賽。

總之,不管是粽子,還是龍舟,都是端午帶來的產物。而我們要記住的,更多的還應該是屈原的那種精神和風骨。這種傳承,是不應該被淡忘或者遺忘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荒原芨芨草 的精彩文章:

人生路上,要親近這三個人,還要遠離另外三個人,才能有好的收穫
六月,你好!願一切因為開始而美好!

TAG:荒原芨芨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