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在蘇俄海軍歷史中,阿穆爾河區艦隊(АВФ-Амурская Военная флотилия)與我國最有淵源,因為這支區艦隊了見證了兩國關係的風風雨雨。

17世紀二三十年代,俄國勢力伸展到勒拿河流域,於1638年在勒拿河建立了雅庫茨克城,作為進一步擴張的據點。1643年7月,哥薩克首領波雅爾科夫(В.Д.Поярков)從雅庫茨克出發去探尋黑龍江。1644年夏天,船隊自結雅河進入黑龍江,並順流而下到達出海口。在下游過冬後於與1645春天經鄂霍次克海返回雅庫茨克,這是俄國船隊第一次進入黑龍江。1646年,Е.П.哈巴羅夫船隊也從這裡出發,沿該航路前往阿穆爾河,船隊里的一些獵戶和漁民在阿穆爾河一帶建立第一批俄羅斯村落。

1649年哈巴羅夫(Е.П.Хабаров)經勒拿河、奧廖克馬河及烏爾卡河進入黑龍江並繪製了相關地圖。在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後,俄國勢力基本退出了黑龍江流域。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哈巴羅夫斯克的哈巴羅夫斯克雕像

隨著18世紀俄國在勘察加的考察以俄美公司的建立,物資供應成了問題。從喀琅施塔得海運物資無法滿足需求,大家都在設想,利用巨大的水上幹線-阿穆爾河及其支流能夠局部解決俄羅斯中心地區與遠東的交通問題。但是這條河能不能全線通航呢?1783年,法國航海家拉佩魯茲打算從日本海方向進入阿穆爾河三角灣,但他的船擱淺了。於是,他得出結論,薩哈林是個半島。十年之後,英國航海家布勞頓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1805年,俄國海軍大尉克魯森施特恩(И.Ф.Крузенштерн)也未能從北方進入阿穆爾河河口。

從19世紀中葉開始,俄國覺得從西伯利亞通向太平洋方便出海口的阿穆爾河對其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開始再次進入黑龍江流域。1845年,加夫里洛夫指揮的「康斯坦丁」號雙桅帆船探索阿穆爾河河口未果。1848年海軍大尉涅維利斯科伊(Г.И.Невельской)率領「貝加爾」號運輸船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交付了從喀琅施塔得為俄美公司運來的貨物後,從鄂霍次克海方向進入阿穆爾三角灣。淺灘、急流和風浪使得運輸船無法航行。他決定乘小舢板進行查看。他一邊測量水深,一邊深入了阿穆爾河,最終確信,大型海船可以自由進入河口。8月3日,發現了分隔薩哈林與大陸的海峽,證實了薩哈林是一個島,海船從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方向,甚至從兩個海之間,都可以自由進入阿穆爾河河口。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涅維利斯科耶1849年在鄂霍次克海探險,發現薩哈林是島且阿穆爾河可以航行船隻

1850年,他建立了尼古拉耶夫斯基軍事哨所(今尼古拉耶夫斯克),在此後的1850-1856年,俄國的阿穆爾河考察團陸續發現了迭卡斯特里、莫索洛沃港、因佩拉托爾斯卡亞港灣(今蘇維埃港灣)和其他港口。1854年5月18日,位於石勒喀河支流恰爾布奇河畔的石勒喀造船廠為鄂霍茨克區艦隊(1856年改稱西伯利亞區艦隊)建造的額爾古納號輪船自石勒喀河畔下水,並順流而下直抵黑龍江下游,這是俄國軍艦第一次航行黑龍江上游和中游。與此同時,鄂霍茨克區艦隊的「東方」號螺旋槳帆船也和阿穆爾探險隊的「希望」號汽艇完成了在黑龍江下游的航行。之後克里木戰爭期間的1855年4-5月,由於面臨被英法艦隊圍攻的威脅,鄂霍茨克區艦隊的駐地從勘察加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遷到阿穆爾河畔的尼古拉耶夫斯克。

鏈接-涅維利斯科耶

全名根納季-伊萬諾維奇-涅維利斯科耶(Геннадий- Иванович - Невельской) 1813年11月23日(12月5日)出生,1832年畢業於海軍武備學校,1836年畢業於海軍軍官學校。1848-1849年任「貝加爾」號軍用運輸船船長,對薩哈林島北部、薩哈林灣和阿穆爾河河口進行了勘察,證明了薩哈林是一個島。1850-1855年領導阿穆爾河考察隊考察了阿穆爾河下游、薩哈林島和韃靼海峽,1854年8月26日晉陞海軍少將。1857年9月任海洋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1864年1月1日晉陞海軍中將,1866年12月6日成為海軍部海軍技術委員會成員,1874年1月1日晉陞海軍上將。1876年4月17日(4月29日)去世。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涅維利斯科耶

在此之後,俄國軍事力量正式進駐黑龍江流域,當然最初的活動範圍還是局限在出海口和下游的部分水域。1856年底,俄國成立了東西伯利亞濱海省,該省包括原勘察加省、烏茨基邊區和阿穆爾河沿岸邊區,尼古拉耶夫斯克成為新的省會,改名為阿穆爾河沿岸尼古拉耶夫斯克,而鄂霍茨克區艦隊也改名為西伯利亞區艦隊。1858年《璦琿條約》和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將我國黑龍江北岸和烏蘇里江東岸大片土地割讓給俄國之後,原為我國內河的黑龍江(阿穆爾河)成為了中俄界河。

《璦琿條約》簽訂後,沙俄將璦琿北岸的海蘭泡改名為「報喜城」(即布拉戈維申斯克Благовещенск)以慶祝條約成功簽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特頒嘉獎,以表揚侵略簽約「有功」的穆拉維約夫(Н.Н.Муравьёв),同時晉封穆拉維約夫為阿穆爾(即黑龍江)斯基伯爵。

在1858年《璦琿條約》和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前後,俄國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部署了隸屬於西伯利亞區艦隊的2艘木質炮艦以及「松阿察」號和「烏蘇里江」號輪船,主要任務是在烏蘇里江、松阿察河、興凱湖一帶警戒並為沿線的軍港和哥薩克兵站運輸補給。而隨著1862年符拉迪沃斯托克改為軍港後,尼古拉耶夫斯克的作用相對小了很多。1871年2月,西伯利亞區艦隊主要港口由原來的尼古拉耶夫斯克遷移到符拉迪沃斯托克。1875年,符拉迪沃斯托克正式宣布為市。

隨著條約的簽訂,俄國在黑龍江地區的利益不斷增加,黑龍江及其支流的航運價值凸顯,當地輪船數量和航運規模都得到飛速發展。當時,這些輪船除了少部分是私人經營之外,大多受政府管轄,其中隸屬於陸軍部並加裝有武器的有6艘輪船,同時西伯利亞區艦隊的8艘非武裝輪船與一些汽艇和駁船等被部署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承擔運輸和供應補給任務。根據統計,到了19世紀末,俄國共有160艘蒸汽輪船和261艘駁船在黑龍江及其支流活動。

1884年科爾夫男爵出任阿穆爾河沿岸地區總督後,大力向俄國政府遊說黑龍江溝通歐洲與遠東地區的戰略價值,建議加強在黑龍江流域的軍事力量。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穆拉維約夫

初期歲月

1855年阿穆爾河沿岸軍區指揮官首次提出建立阿穆爾河區艦隊的想法,但被以經濟原因拒絕。之後由於當地胡匪猖獗,經常劫掠俄國商船和邊境地區村鎮,為此1897年阿穆爾河沿岸軍區決定成立阿穆爾河-烏蘇里江哥薩克艦隊,艦隊編有3艘輪船、1艘汽艇和2艘駁船。一開始所有船隻均未加裝武器,以烏蘇里江伊曼(今達利涅列秦斯克)港為基地。艦隊主要任務是打擊胡匪,保障阿穆爾河、烏蘇里江及其支流的航行安全;防備胡匪騷擾阿穆爾河左岸和烏蘇里江右岸民眾;監視江對岸-中國東北的局勢;溝通烏蘇里江、松花江和興凱湖沿岸各哥薩克據點之間聯繫;如果發生戰事,協助哥薩克軍作戰和進行戰備物資的集結與調動。

甲午戰爭後的1896年俄國以「干涉還遼」之功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獲得在中國東北修築鐵路的權利,1898年,中東鐵路開工建設,隨後又強租旅順、大連。考慮到未來局勢,1900年阿穆爾河沿岸軍區決定將阿穆爾-烏蘇里江哥薩克艦隊和水運管理局船隻進行武裝,以壯大在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江武裝力量,滿足未來對華作戰需要。當時,在6艘輪船上加裝了輕型火炮,所有武裝船隻統一由軍區管轄。

在義和團運動爆發後,俄國以此為借口在1900年7月出兵我國東北。阿穆爾-烏蘇里江哥薩克艦隊和水運管理局船隻參與了此次軍事活動。船隻沿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游弋,承擔偵察、作戰和運輸任務,充分發揮了其軍事作用。戰爭結束後,意識到阿穆爾河軍事價值的遠東總督要求增建一些不同型號的炮艦,陸軍部根據要求,向索爾莫沃造船廠訂購了4艘吉利亞克型海船和10艘小型艦艇。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1910年代停泊在奧西波夫斯基河灣的淺水重炮艦

1903年,海軍部計劃成立專門的常備艦隊來承擔阿穆爾河流域的衛戍任務,不過由於次年日俄戰爭的爆發組建事宜被擱置。

在日俄戰爭期間,俄軍以尼古拉耶夫斯克為基地在阿穆爾河部署了許多艦船,有隸屬於陸軍部的2艘武裝輪船,隸屬於邊防軍的4艘武裝輪船和2艘邊防艇,西伯利亞區艦隊自身擁有7艘牽引浮動炮台(裝備152毫米主炮)、17艘舊式魚雷艇和1艘魚水雷艇。這些艦船沒有直接參与和日軍的作戰,主要用於承擔軍事運輸和阿穆爾河口與傑卡斯特里的防衛任務。

1905年1月2日,隨著旅順的陷落,尼古拉耶夫斯克成為了護衛遠東內河網的唯一門戶。如果日軍佔領韃靼海峽北岸的唯一優良港口傑卡斯特里,就可以以此為據點佔領索菲斯克,切斷尼古拉耶夫斯克和哈巴羅夫斯克之間的聯繫。倘若尼古拉耶夫斯克被日軍佔領,日軍炮艦則可溯江而上直抵哈巴羅夫斯克和布拉戈維申斯克,整個阿穆爾河中上游都會落入其手。為此,俄軍決心建立第二條防線,其核心就是組建一支機動的內河艦隊。

1905年4月2日,海軍部下令將在阿穆爾河流域活動的所有軍用艦艇整編為西伯利亞區艦隊獨立支隊(Отдельный отряд судов Сибирской флотилии),由科諾諾夫(А.А.Кононов)任支隊長。在日俄戰爭結束後,應遠東總督要求,索爾莫沃船廠陸續完成了4艘吉利亞克型海船和10艘小型炮艦的建造工作,並被劃入獨立支隊序列。不過由於吉利亞克型海船吃水較深,無法在黑龍江中上游航行,所以留在了波羅的海服役。

建造完工的10艘小型炮艦經拆分後通過鐵路運到石勒喀河畔的斯列堅斯克進行組裝,並在那裡下水服役。根據日俄戰爭的教訓,為這些炮艦安裝了120毫米主炮並增加了裝甲厚度。經過改裝後,小型炮艦的火力和裝甲得到加強,活動半徑也得以伸展,能夠完全適應阿穆爾河和烏蘇里江的作戰環境。

從1907年開始,波羅的海船廠又陸續為該支隊建造了8艘塔式炮艦(又稱內河炮艦),該級炮艦也是世界上最早採用柴油動力的江河炮艦。同時,還為該支隊建造了10艘「匕首」級通訊艇,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批裝甲艇。由於噸位較小,該級艇可以到阿穆爾河上游及其支流進行巡航。

1908年11月28日,海軍部下令在西伯利亞區艦隊獨立支隊基礎上建立阿穆爾河區艦隊,並將該流域的所有軍用船隻編入該區艦隊序列。阿穆爾河區艦隊隸屬阿穆爾河沿岸軍區,以哈巴羅夫斯克近的奧西波夫斯基河灣為母港。當時,奧西波夫斯基基地內建有防波堤、修理廠、鍋爐廠和木工車間以及生活和服務設施,並有一條通往哈巴羅夫斯克市區的公路,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到了1910年夏天,整個區艦隊擁有艦船38艘。之後區艦隊進行了軍事演練,完成了沿阿穆爾河從布拉戈維申斯克到河口以及沿烏蘇里江的巡航,進行了炮火測試和布雷作業,初步形成作戰能力。

鏈接-區艦隊1910年實力

8艘「風雪」級(Шквал)內河炮艦(後來的淺水重炮艦)

3艘「布里亞特人」級(Бурят)炮艦

7艘「沃古爾人」級(Вогул)炮艦

10艘「匕首」級(Штык)裝甲通信艇(即日後的裝甲艇)

3艘武裝輪船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1911年區艦隊接受檢閱

在1910-1911年中俄《滿洲里界約》談判期間,該區艦隊艦艇多次越界侵擾中國沿岸,為俄方造勢,是俄方對中方施壓的重要籌碼。1912年,區艦隊與阿穆爾河沿岸軍區進行首次聯合演習,各艦艇為陸軍提供炮火支援,並進行中遠距離部隊投送。1913年,區艦隊制定出台了《艦艇炮火射擊條例》,對艦艇的作戰範圍、巡航任務、作戰條件等做了詳細規定,區艦隊運行效率大為提高,管理機製得以完善。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考慮到遠東國際局勢較為緩和,沙皇政府決定抽調區艦隊部分艦艇和裝備支援歐洲、為此,許多艦艇的發動機、120與152毫米主炮被拆下運往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艦艇艦體則被封存在哈巴羅夫斯克。到了1914年8月,區艦隊有作戰能力的只有2艘塔式炮艦、2艘內河炮艦、2艘通訊船以及一些輔助船隻。

鏈接-區艦隊司令

海軍上校科諾諾夫(Анатолий-Алексеевич-Кононов) 1905年-1910年12月

1856年1月26日出生,1873年海軍學校畢業,1895年晉陞海軍中校,參加了內戰,1917年晉陞海軍少將,參加了內戰,1920年後先後流亡波蘭、立陶宛、南斯拉夫和法國,1944年7月8日去世。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科諾諾夫

海軍少將別爾格爾(Константин-Владиславович-Бергель) 1910年12月-1913年7月,1913年晉陞海軍中將

海軍中將巴熱諾夫(Александр-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Баженов)1913年7月-1917年

兩個大國關係的見證與縮影-阿穆爾河區艦隊簡史(1)

1910年區艦隊的浮船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