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長展示自信 既沒渲染武力又表示不怕打仗
【環球網軍事報道】每年一度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2日閉幕。自2002年以來,「香會」漸成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防務安全論壇,由於其帶有明顯的西方色彩,最初幾年中國沒有派高級別代表團參會。但無論那時還是之後,中國都是該論壇不可或缺的話題。本屆「香會」舉辦期間,《環球時報》記者在新加坡採訪了一批中外人士,他們中大多數不止參加過一屆「香會」。通過他們的講述,可以看到中國參與「香會」的歷程,中國對外交往思路的變化,以及國際格局的變遷。
如何發聲、展示自我?
從中國防長再次參會說起
「這非常重要,對與會者來說可以感受到他的坦誠。即便是在回應敏感問題時,態度依舊平和,沒有表現出被冒犯的語氣。」這是新加坡《聯合早報》副總編輯韓詠紅的評論,這裡的「他」指的是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韓詠紅長期報道和觀察中國事務,2日她在新加坡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防長說的話並不客氣,該批評的批評,該反擊的反擊,但語言簡潔,態度平和,並且非常自如。
在2日的主旨發言中,魏鳳和開宗明義地指出「我為交流而來,為合作和平而來」……各方評價魏鳳和的講話時,一致將其與前一天美國代理防長沙納漢的答問進行比較,甚至有評價認為是「碾壓」。
這並非客套。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胡逸山連續參加了8年「香會」,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答問環節,魏鳳和對每個問題都給出具體答案,非常讓人意外。相比之下,美國代理防長沙納漢在答問環節的表現則是比較虛浮,多是泛泛而談。
在「香會」這個大舞台上,很多人期待能與防長這樣級別的官員近距離接觸,因為細節可以讓外界了解更多有價值的東西。《環球時報》記者在會場注意到,除了主旨發言,魏鳳和這次的答問環節贏得外界高度關注,現場30餘人舉手,最終有22人提問。魏鳳和在回答過程中數次問「還有沒有時間」,表示如果有時間他還可以講得更具體。
在不少觀察家看來,這些細節背後,「自信」一詞呼之欲出。正如胡逸山所說:「中國防長的發言充分展示出中國在當下國際環境中的自信,不卑不亢,既沒有渲染武力,又表示不怕打仗。」
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周波大校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魏鳳和此次率團參會對未來的意義很大,不僅對外展示出中國國防部長的個性,也對中國代表團今後更加積極參會有推動作用。中國要在多邊場合講好故事,就應該派更多的高級代表團參會。
這是時隔8年中國國防部長再度參加「香會」。上一次是2011年,時任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首次參會,當時恰逢「香會」舉辦十周年,國內對「香會」的關注度還不高。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外國軍事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琳參加了那年的「香會」,今年再度出席,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那時中美競爭沒有這麼激烈,對中方施加的外部壓力沒現在這麼大。現在安全環境發生了變化,在國際舞台上,中方如何發聲,對中國構成了更大的挑戰。
高調參會還是低調應對?
如何對待「香會」曾有兩種思路
「香會」從2002年首次舉辦至今,中國議題一直佔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不同的是中國在這個舞台上的參與度。
最初,由於涉台問題,中方沒有派官方代表參加。2006年,「香會」上出現了一位中國軍官,雖然級別不高,卻因為是唯一一名著軍裝參會的中國軍人,引起包括美國國防部長在內的很多國家與會代表的關注。這名軍人就是後來出任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楊宇軍。
「當時我剛晉陞中校參謀,以國防部官員身份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香會,親身體會到中國作為地區大國在亞太事務中的影響力。」楊宇軍說。楊宇軍當時肩負考察「香會」的使命,重點了解大會的主要議題、組織形式、與會代表、會議程序等,回國後他把了解到的情況向上級做了彙報。2007年,「香會」出現了很多中國軍人,包括中國首次派出的高級將領——原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沁生。
從2006年到2016年,楊宇軍七次參加「香會」,他認為當時派出高級別代表團是適逢其時。「會議的主題是亞太地區安全,而討論亞太安全如果沒有中國參與,就相當於一場大戲卻少了一位主角,怎麼演都無法叫座。因此會議主辦方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和新加坡國防部都迫切希望中國國防部和軍隊能派遣高官與會。與此同時,中方注意到『香會』聚集了亞太主要國家和部分域外大國的防務部門和軍隊領導,中方可以在此平台上闡述政策,釋疑解惑,增強信任,多交朋友。因此,中方自2007年起連續13年從未間斷派遣中將以上級別領導率團參會。」
這顯示出中方對「香會」的重視,但熟悉中國體制的IISS卻一直希望中國派出軍委委員級別的將領參會。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解放軍內部對於參加「香會」存在兩種看法:一種是高調參與、積極引導;另一種是低調應對,甚至不去捧場。這種分歧隨著中國防長的出席宣告結束。有知情人士說,「現在不同以往,中國體量像一頭大象,在一棵小樹背後躲也躲不過去」。
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何雷中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的確存在兩種聲音。何雷於2017和2018年連續擔任中國軍方代表團團長。在他任團長時,中方代表團規格有所降低,主辦方IISS和東道主新加坡甚至將此作為一個問題提出。「我能理解他們希望中國派更高的高級將領率團參會的期望。我還知道IISS所長奇普曼為此不辭辛苦,做了不少積極的努力。」
何雷談到場內場外對中國代表團的關注度。「我作為團長期間的兩屆『香會』,美國防長大會發言之後,許多中外記者急切地要想知道中國軍方代表團的看法和態度。記者們圍堵、提問、拍照、攝影,道路被擠得水泄不通,甚至追到衛生間門口。」
不止媒體,其他國家政府官員也非常關注中國代表團。正因為如此,何雷建議中國積極參會。「國際輿論陣地,我們不去佔領,別的國家必然就會佔領,毫不客氣,毫無餘地,絕不會出現空白和真空。我們應當積極主動去爭奪甚至佔領這個輿論陣地,而不能拱手讓出,主動放棄,使之成為美國及西方的一言堂,反華合唱的大舞台,無所顧忌、肆無忌憚地指責攻擊我國的場所,我方卻成為事實上的『缺席被告』或受氣的『小媳婦』。」
當中國一旦確定高調發聲、講好故事的原則,國防部長的出席就變得非常有必要。這樣一來,主辦方的安排也有了變化,比如魏鳳和長達50分鐘的大會發言,更多進入會議主會場的中方名額以及更多提問機會等。但對於中國防長是否會成為「香會」常客,還需要觀察。
何雷表示,未來中國軍方代表團非常可能會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模式,有一個高規格、多部門聯合、專家隊伍組成的團隊。還有與會代表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甚至可以大膽設想,未來會有級別更高的官員參會。
講清50%的道理,需花費100%的努力
「中國故事」會越講越好
韓詠紅多次參加「香會」,得以近距離觀察「香會」上解放軍的變化,她的總體感受是:解放軍越來越自信。以前只知道女將軍姚雲竹,現在多了周波以及其他更多的人。「哇,英語說得這樣漂亮」——這些細節折射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變得現代化、國際化。「如果中國不參加,待在一個隔絕的屋子裡,你的聲音無法傳遞給世界,同時中國的力量投射又越來越明顯,猜疑和懷疑必然會越來越多。」韓詠紅說。
觀察中方在「香會」十餘年的表態、立場,無論是軍隊領導的演講,還是專家學者的發言,主基調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軍隊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堅決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
韓詠紅認為,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對中國並不了解,比如大家關注的中美兩國電視主持人的辯論中,美國主持人翠西·里根對中國有很多誤解,很多美國觀眾可能也沒有與活生生的中國人接觸過。「政策重複了一百遍、一千遍,多少都會產生效應。只是中國在重複這些政策的時候,如果用更生動的形式,用個人化的方式解說,效果會更好。」
楊宇軍也給出類似建議。2017年底,楊宇軍出任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他認為,中國在國際傳播方面有值得加強之處,比如如何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邏輯去溝通交流,如何真實生動地講好中國故事,這都是需要我們改進的。
在胡逸山看來,中國在國際維和、人道主義救援方面做得很好,應該繼續做下去。「聯合國在世界各地的維和很大程度要依靠中國,中國要更好地對世界展示在這些領域的貢獻。」胡逸山還表示,中國從這裡發出的聲音肯定會被世界聽到,但外界更會去關注中國的行動。比如中國在南海島礁上建設軍事設施,周邊國家無法理解和接受,「會引起擔憂」,這種認識的差距一時無法消除。
對此,周波表示,中國故事是可以對世界講清楚的,道理講得再好,他們腦子裡的固有觀念一時是很難改變的。因此,中國只需要把50%的故事講清楚就已經足夠,但為了能講清楚50%的道理,需要花費100%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國軍事科學學會主辦的香山論壇升格為「一軌半」。升格之初,有分析認為中國力圖打造一個多邊對話平台和「香會」分庭抗禮。對此,擔任香山論壇秘書處辦公室主任的趙小卓表示,外界這種用新的取代舊的的理解方式非常機械,就像街上新開一家飯店,只是為了給大家更多選擇平台,是相互彌補,不是相互取代;亞太安全有這麼多問題,多邊對話平台太少,中國搭建新的平台供各國相互對話。
趙小卓認為,「香會」和「香山論壇」風格不同,「香會」非常西方化,體現了西方意志,以美國和其同盟國家為主;香山論壇則為中小國家搭建平台,讓亞非拉、中東、南亞、西亞等地區的國家有發聲的機會。毫無疑問,香山論壇使得發展中國家對外發聲多了一個渠道,如果說「香會」是發展中國家的客場,那麼香山論壇就是它們的主場。(環球時報赴新加坡特派記者 郭媛丹)
※中國軍隊將參加2019國際軍事比賽 承辦4項賽事
※17架F-22損壞還不夠慘?美軍正忙著修復基地,颶風季又來了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