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以國際化視野推動人文社科研究

以國際化視野推動人文社科研究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組織行為與社會學副教授米切爾·史蒂文斯(Mitchell L. Stevens)曾與其他學者合著《看世界:全球化時代美國高校的知識創造》(Seeing the World:How US Universities Make Knowledge in a Global Era)一書。近日,本報記者就數字化時代的人文社會學科建設、大學學術組織理論的研究意義、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發展等議題對史蒂文斯進行了採訪。

美國的研究型大學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成為世界性大學,美國政府和慈善機構也一直向國際學生提供獎學金。然而有學者指出,美國高校的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範圍仍然狹隘地局限於美國國內,相關學者也更偏信美國專家學者的觀點。針對這種現象,史蒂文斯向記者表示,社會科學研究不應故步自封,世界各國國情不同,所以社會科學在各國的實踐情況也不同,社會科學研究者需要有國際化的視野,多了解別國的社會科學理論。他認為,社會科學理論的多樣性有助於社會科學研究者更好地解釋社會現象,發展出更好的社會科學理論。

史蒂文斯表示,應用科學、工程學和神經科學在21世紀的飛速發展,給美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和高校管理機制帶來衝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研究型高校聚焦於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學科的建設,發展出「創業型大學」的辦學模式。史蒂文斯提出,一方面,隨著這種辦學模式取得較大成功,哈佛大學等高校聚焦於所有學科全面發展的辦學模式受到了衝擊,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規模不斷下降。另一方面,美國高校變得愈加商業化,美國傳統的高校管理機制也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談到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跨學科學習時,史蒂文斯表示,許多學者都大力支持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並希望增加高校課程體系中交叉學科的數量。當今世界科技、社會和文化的發展需要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和相互貫通。例如,社會科學研究者也需要學習編程等技術,將計算機技能融入人文社科研究領域。史蒂文斯還提到,課堂只是整個大學生活的一小部分,大學的就讀和教學體驗對師生有著極大影響。現在對高校課程體系建設的關注較多,師生的大學體驗或許是未來研究的一個方向。

史蒂文斯提出,大學是一種特殊的組織,不僅聚集了來自社會各界的人才,也為國家、市場、家庭、學術界提供了互動的平台。談到研究大學學術組織理論的重要性時,史蒂文斯向記者表示,從美國的經驗來看,美國大學一直在美國的國家建設中發揮著中心作用,美國也希望利用美國大學提出的理論影響全球的政治經濟,所以有必要對美國大學的運作機制進行相關研究。放眼全球,高校對各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十分重要,世界各國也希望加大高校建設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研究大學學術組織理論,能夠了解優秀大學共有的品質,為促進大學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史蒂文斯認為,各國高校的跨國合作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但目前不管是一所高校內的各學科之間,還是全球各國的高校之間都缺乏協調合作。因此,各國高校有待進一步發揮合作潛力,積極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楊揚:準確把握中國特色政黨外交的時代特質
「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聯席會議首屆年會」在京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