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史孝文:古亞述國際長途貿易如火如荼

史孝文:古亞述國際長途貿易如火如荼

我國漢代的「絲綢之路」打通了橫亘歐亞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連接了上古時期的傳統商路。絲路西端的安納托利亞半島是溝通歐亞的橋樑,從西亞的亞述通往此地的古代商路跨越上千公里,早在古亞述時期(約前2000—前1750年),這一商路的國際長途貿易就已如火如荼。亞述人以卡尼什為樞紐,在安納托利亞建立了發達的商業網路,主要商品有羊毛和紡織品,錫、銅、鐵和銻等金屬,青金石和玉髓等寶石,以及糧食等日用品。

以羊毛和紡織品為大宗

安納托利亞對毛紡織品有著旺盛需求,不僅消耗了亞述商人運來的大量毛紡織品,而且羊毛貿易十分興盛。研究顯示,安納托利亞西部的普如什哈杜姆地區出產大量羊毛。安納托利亞本地有一些專門從事羊毛貿易的「職業羊毛商人」,而且當地行政部門有官職名為「牧人之首」,可見畜牧業比較發達。雖然亞述商人憑藉其成熟的商業網路在安納托利亞羊毛貿易中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主動權,但是羊毛貿易對他們來說只是偶爾為之的副業,很少有亞述商人專門從事羊毛買賣。羊毛貿易與銅貿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兩種產品通常都在安納托利亞內部流轉,而且經常一起運送。亞述商人有時也用羊毛換取銅,賣掉後換取金銀,運回國內。

古亞述貿易中的紡織品絕大多數是羊毛製品,此外還有少量亞麻製品。在古亞述文獻中,所見最多的紡織品叫庫塔奴,這應該是一種羊毛製品的通稱,通常尺寸約為4.5米長、4米寬,在阿舒爾購買的紡織品的價格大約3.5—6舍克勒銀,更貴的可能達到10舍克勒銀。有些特殊的名稱很可能指某種衣物,通常數量很少且價格昂貴。但也有價格較為低廉的紡織物,例如一種叫舒如姆的深色織物,是用來給貨物打包的。

兩河流域的紡織品在古代近東地區久負盛名,之所以能夠成為亞述國際長途貿易的重要商品,並遠銷安納托利亞,憑藉的是優越的質量和高超的工藝。從名稱可知,亞述貿易中的紡織品種類有很多,通常以質量、產地或類型來區分,但也有少數紡織品以顏色來命名。按照產品質量從優到劣,紡織品等級依次為:王家級、特優級、優級、中級、次級、普通級、粗劣級。有些紡織品的名稱體現了產品的狀態,例如薄的、四層的、完成的、輕軟的等。有些紡織品來自阿舒爾城,是亞述商人們留守在那裡的妻眷和女奴們生產的紡織品,但大多數紡織品來自兩河流域其他地方。有些紡織品的名稱則反映了其產地或特色,比如阿卡德的、蘇巴爾圖的。

紡織品在安納托利亞很暢銷且貿易利潤很高,可以賣到進貨價的三四倍,但是,紡織品佔據的空間比較大,每頭驢荷載的織物通常比錫的價值要低。另外,羊毛製品運輸和儲存的要求比較高,需要透氣通風,以防止蟲蛀,這就加大了經營的風險。

青銅及製成品以本地貿易為主

古代安納托利亞有豐富的金屬礦藏,其中包括金、銀、銅、鉛等,但缺乏冶煉青銅所需的錫。因此,安納托利亞的青銅生產需要大量進口錫。荷蘭萊頓大學的學者K. R.韋恩豪夫對古亞述商人埃蘭馬檔案進行了大致統計,其中涉及錫的數量約為46塔蘭特(約合1.4噸)。M. T. 拉爾森曾經認為,這些錫的原產地可能是扎格羅斯山和伊朗北部。最新的研究則認為,這些錫可能是從烏茲別克、塔吉克經伊朗高原和蘇薩運來的。基於馬瑞文獻中的相關數據,早期學者們猜測長途貿易中的錫應是塊狀或片狀。後來,這一猜測在新發現的古亞述文獻中得到了證實,標準的錫錠重約10馬那。

古亞述時期,銅在亞述和安納托利亞都已廣泛用於製造生活器皿、生產工具和武器。安納托利亞有著豐富的銅礦,卡尼什北方的一個城市杜爾胡米特與當時的銅生產具有密切關係。但是,卡尼什出土的文獻顯示,當地並沒有大宗的銅輸出到亞述,文獻中涉及的銅貿易大多流轉於安納托利亞內部,而亞述需要的銅也可以在其周邊更近的地區(敘利亞、巴比倫、伊朗等)以更低的價格獲得。例如,亞述王伊魯舒馬的銘文記載,他曾從巴比倫的商路獲取銅。

有了銅和亞述人運來的錫,安納托利亞就可以製造青銅。因此,這裡自然存在青銅和青銅製品貿易。從大量進口錫這一點,可以看出青銅生產對安納托利亞經濟的重要性。但是,古亞述文獻鮮有亞述人參與青銅貿易的記載。這說明,安納托利亞的青銅和青銅製成品在很大程度上被本地市場所消耗。另外,長途運輸的高成本也使得青銅及其製成品貿易無利可圖。因此,青銅及其製成品並非國際長途貿易的重要商品。

鐵和寶石貿易由官方把持

在古亞述長途貿易中,大量交易記錄涉及一種神秘的「來自天上的金屬」。多數學者認為,這種金屬是鐵或隕鐵。古亞述文獻提到,在敬獻給伊什塔爾女神的珠寶中,就有這種金屬製成的耳環和杯子。1992年,土耳其考古隊在卡尼什下城發掘出了兩枚製作精美的黃金與鐵合制的發簪。這無疑證實,古亞述文獻提到的這種金屬就是鐵。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鐵當時主要用於製作首飾和日用品。亞述與安納托利亞官方對鐵的貿易極為重視,阿舒爾城邦與卡尼什簽訂的貿易條約規定了關於鐵貿易的條款。在阿舒爾,與青金石一樣,鐵的貿易也被市政廳把持。

卡尼什遺址出土的與鐵貿易相關的泥板達上百件。這些泥板表明,鐵的交易量每次都很少,且價格極為昂貴,可以達到白銀的數十倍或上百倍、黃金的十幾倍,因此,鐵的交易風險很高。價格的差別有時可以體現鐵的純度,一些文獻提到了「純的」鐵,有的文獻則反覆提及要對鐵進行熔煉。這說明,當時加工和提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隨著以青銅加工為主的金屬冶煉業的發展,亞述人對鐵的認識和加工工藝都有了很大進步,但目前尚沒有證據表明當時人們對地球上鐵礦的開採和利用。因此,古亞述貿易中的鐵可能主要是隕鐵。此外,古亞述文獻還涉及金屬銻的貿易,貿易額有時可達數百馬那。文獻中並沒有提及銻的用途,但根據學術界的研究,銻在古埃及被用於製作眼影等化妝品。

古亞述貿易的商品中有兩種寶石——青金石和光玉髓。這兩種寶石很可能與錫來自同一方向,通常用於裝飾首飾、雕像或製作滾印,阿舒爾城官方可能壟斷了這些寶石的經營權。青金石貿易的數量通常不多且價格昂貴,若涉及大量貿易額,則一般由多人聯合購買。在阿舒爾購買青金石的價格約是白銀的一半,而在安納托利亞銷售的價格則達到白銀的2—3倍。光玉髓的價格通常比青金石略低,約為白銀的六分之一。阿舒爾城遺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珠狀的玉髓,一些帶有酸蝕圖案的珠子可能來自印度河谷的麥魯哈。

古亞述文獻還涉及其他商品的買賣,如大麥、小麥、房屋、田地等。這些生活必需品的交易自然必不可少,但大多與長途貿易的整體流通關係不大。然而,一些亞述商人的檔案記載了大宗的糧食交易活動。著名商人沙里姆阿舒爾在其信件中,提到了他與圖姆里亞村莊的債務糾紛,涉及幾百袋糧食。此類大宗的糧食交易,顯然不只是以日常消費為目的。更可能的是,與安納托利亞的銅和羊毛貿易類似,糧食交易成為長途貿易中銷售階段的中間過程,最後會被換成金銀,運回阿舒爾。由於史料缺乏,關於糧食交易的更多細節,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系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專項項目「古亞述長途貿易與民間商業活動研究」(16SSD01)、黑龍江省教育廳基本科研業務費重點項目「古亞述國際長途貿易背景下的族群屬性與族群認同研究」(1353zd01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牡丹江師範學院歷史與文化學院)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關於2020年度浙江省社科聯社科普及課題評審結果的公示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19)》在京發布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