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朱文輝:「五四精神」與教育現代化

朱文輝:「五四精神」與教育現代化

2019年,正值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對五四精神進行了科學總結和精準概括,並對青年同志提出了殷切期望。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中國近現代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回顧歷史,這段時期關於教育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歷久彌新,其精神在新時代仍具有十分可貴的價值。

一、「五四精神」是促進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武器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也是一場高舉「科學」與「民主」旗幟的思想啟蒙運動,其精神的核心是「愛國、民主、進步、科學」,在我國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翻開光輝的一頁。與此同時,五四運動也打開了我國近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門。它繼承了新文化運動的有益成果,以「民主」與「科學」為基底,推動了我國教育的平民化和實用化,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促進了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

所謂教育的現代化,實質上是一個精益求精、與時俱進、不斷突破的動態過程。從字面來看,教育現代化是指教育從傳統邁向現代,從而與社會現代化同步的過程。這就意味著,教育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現代化的題中之義。而社會現代化歸根到底是人的現代化,這就需要藉助教育的力量來實現。因此,教育現代化、社會現代化、人的現代化三者之間是互相促進、互為因果的。由於現代性的特質是和五四精神所倡導的愛國、民主、進步、科學一脈相承,因此教育現代化應當以現代性作為抓手,以五四精神為指引,朝著愛國、民主、進步、科學的方向邁進。由此觀之,五四精神是促進教育現代化的強有力的精神武器。

二、國家為教育現代化進行了良好的頂層設計

建國以來,特別是最近一段時期,我們國家所頒布的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充分體現了五四精神的內涵,為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指明了前進的道路。

2019年初,《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下文簡稱《方案》)兩個文件發布。兩個文件遠近結合、各有側重地繪就了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和第一張五年施工圖,對加快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作出了長遠的規劃和具體的部署,提出了切實的要求。《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對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戰略安排,聚焦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系統勾畫了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戰略願景,明確了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任務、路徑以及保障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文件里,我們沒有一味強調設備現代化或者硬體現代化,而是突出了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方案》也從指導思想、實施原則等方面科學規劃,明確了第一個五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任務,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項重點任務,要求具體,聚焦解決當前緊迫性問題和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為2035年實現教育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體現了時代性、針對性、可操作性。

三、基層教育主體應確立並踐行正確的現代化理念

五四精神為我們指明了教育現代化的前進路徑,國家所頒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我們樹立了教育現代化的燈塔。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作為實施教育的主體,需要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基於國家為教育現代化所頒布的一系列政策,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確立並踐行了正確的現代化理念。

教育現代化是縈繞於幾代中國人心中的追求。回觀五四運動時期,其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為當時的教育現代化指明了方向,使我們認識到人在現代化過程中的核心作用。時至今日,為了進一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進程,我們也應樹立現代化的理念,為教育現代化保駕護航。但是,反觀目前的學校教育,我們是否確立並踐行正確的現代化理念呢?

當我們評估一所學校時,往往首先關注的是這所學校的門面、校舍、學生數、教師學歷、升學率等硬體。為了建設現代化學校,我們往往不惜重金大力添置現代化硬體設備,諸如網路中心、智能校園系統、多媒體教室、報告廳等。更有甚者直接走向了現代化的反面,用一種反現代化的方式來推進教育現代化。例如,用簡單、粗暴、強制的手段來達到某項考核指標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不到理性的設計,聽不到利益相關者的聲音,看不到相關資源的投入,更看不到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我們並不否認先進設備存在的必要性,畢竟良好的教學條件是我們通往教育現代化道路的有力保障。但我們一定要改變這樣一種錯誤觀念:認為我們的教學設備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技術水準大有提高就能夠實現教育現代化。實際上,人的現代化,特別是人的理念的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根本所在。只有我們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頭腦,才能駕馭現代的教育儀器設備,才能使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行穩致遠。

就目前來講,相較於硬體設備的現代化,廣大教育工作者觀念的現代化與現代化的要求之間的差距更加遙遠。長期處在教育一線的廣大教育工作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奮鬥在「應試教育」戰場上,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充耳不聞、熟視無睹。他們沒有意識去主動研究、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有甚者認為教育現代化是「政府的事情」,與他們關聯甚少甚至沒有關係。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試想,如果我們的教育現代化不能走進「教育者的大腦」,不能和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和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建立起密切的聯繫,我們的教育現代化就成了沒有靈魂的空殼。教育現代化的推進,除了需要政府在宏觀層面上進行引領外,在微觀上也要依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依靠高效的課堂教學和有序的學校管理,並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

首先,要繼續加大投入,建立教育財政投入的長效增長機制。

教育投入的穩定、持續增長是教育現代化的物質保障。2012年,我國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 GDP比重首次達到4%。我們在為取得的成就備受鼓舞的同時,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4%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無論是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和處於同一發展水平的發展中國家相比,都不算是一個很高的比例,甚至和世界平均教育投入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4%只能算是達到了及格線而已。當我們歷盡艱辛,終於爭取到4%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成果時,還要考慮如何讓教育財政投入隨經濟水平的提升而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其次,要立德樹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理念。

教育以育人為本,教育的現代化是培養現代人。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再扮演「傳聲筒」和「知識搬運工」的角色,而應在充分理解並實踐國家政策所傳遞的先進理念的基礎上,改變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生命主體,激發其內心世界的真善美。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緊緊圍繞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最後,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育人能力的現代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是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當今社會,雖然大部分人承認教師「專業性」的身份和地位,但同時也認為這種專業性與律師、醫生和建築師等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落差。這種落差集中體現在社會地位和收入方面,教師的社會地位、收入與專業性較強的其它職業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那麼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究竟在哪裡?《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給出了答案:作為教育現代化的主體,教師育人能力的現代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保證之一。加強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師德考評機制,提高教師素質,確保其各方面能力符合時代要求。與此同時,也要保障教育工作者的工資待遇和生活水平。在核定教師工資總量時,充分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實現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同步調整,這一切應該著力落到實處而不應該只是喊口號,只有這樣才能從實際解決教師的生活困難,給教師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教學,為教育現代化作出更擲地有聲的貢獻。

藍圖已繪就,號角已吹響,我們應該在五四精神的不斷激勵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立足國情、科學設計、量力而行,以更加穩健的步伐邁向教育現代化的新征程。

(作者系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六一國際兒童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培育祖國的花朵
辜鴻銘與林文慶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