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三節課後顯慧:避開風口的抉擇

三節課後顯慧:避開風口的抉擇

文 | 吳影

編輯 | 張薇

2019年5月21日,三節課正式對外宣布獲得雙湖資本領投的B輪1.3億元融資,這是過去3年來在新職業教育領域內規模最大的單筆融資。這源於創始人後顯慧一次避開風口的抉擇。

大夢誰先覺

2016年3月,北京西郊大覺寺,天氣,不詳;具體日期,沒有印象;大覺寺著名的玉蘭花開沒開,沒有人提到這一點;喝的什麼茶,吃了什麼堅果,統統不記得了。

那一天,後顯慧(下文稱「Luke」)、黃有璨、徐財星(下文稱「布棉」)——三節課的三位創始人驅車40公里,決定在此討論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

三節課在2015年年末成立,定位為「互聯網人的在線大學」,在此之前,三節課作為非盈利組織已經運轉了一年多。剛剛開始創業,幾位創始人摩拳擦掌,「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都可以做的,這個也有需求,那個也有需求」,他們做了課程,寫了公眾號,還要開發產品,甚至還做了一款給用戶畫原型圖的產品——圓規。

「當時產品路線很多,資源的消耗也比較嚴重,產出也不明顯」,Luke回憶,半年過去,警鐘敲響,「錢也花了一半以上,也沒有任何跡象證明這件事是能走通的,就有點焦慮了。」

焦慮的同時,風口來了,知識付費領域頻頻有好消息傳來。頭一年年末「得到」APP上線,喜馬拉雅、知乎開啟了一系列新動作,值乎、分答在醞釀之中。有人找到Luke,「你們三個特別適合做知識付費,能寫、能說、有粉絲,一年一千萬收費是沒問題的」。有的平台來找三節課開專欄,「可以給我們一些錢,音頻或者圖文都可以,許諾先把我們包裝成IP」。

三位合伙人都有講課的經驗,往知識付費去走,講義幾乎是現成的,收入也是清晰可見的。但一種難以名狀的不安也在Luke心中蔓延,「我們內心裏面有一個東西叫做教育。但很多人跟我說教育是很重的業務,需要花時間去練習,去打磨課程,知識付費是很快的……我們到底是做快的、順風的,還是慢的、看不到任何機會的事情?」

那段時間,Luke醒得很早,每天早上7、8點就拉著黃有璨、布棉在會議室聊,但遲遲沒有答案。在3月的這一天,他們決定換個環境,去一個安靜的地方,做出這個決定。

三個男人都是30多歲,他們最早結識於黃有璨的創業項目。當時黃的團隊在做產品經理線下培訓,找到Luke和布棉一起開發課程,兩天的培訓,收費1999元,每一期都是爆滿的。但在做了十幾期後,他們又不約而同地離開了這個項目。

「每一次講完用戶都很開心,用戶都會給我們評分,10分滿分,評9.5、9.7、9.8,都有。但是每次講完課之後,過了一兩個月之後,總有之前上過課的人回來問你,說這個課聽完了,我回到我公司裡面,我還有好多具體的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黃有璨回憶,「你出賣自己的時間,去掙點錢,這個事不像是一個很互聯網的事,不像一個先進的生產力……我們對這個事的價值不太認可。」是在這個時候,三個人感覺到互相「在很多價值理念或者價值判斷上高度的相似」。

在大覺寺的這個下午,「我們三個人在自己心裏面畫一畫,寫一寫,現在要做什麼?如果不做可能是會後悔的,它跟機會沒有關係。」 Luke說,不到晚飯時間,答案就出來了,「教育是我們三個人內心的夢想」。

後來這個下午在Luke的回憶中總是縈繞著這句話,「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感覺這句話很符合我們當時的心境。我們喝了一下午茶,把所有事情都拋開,並且找到了那件我們非做不可的事情,即使失敗了我們也認,如果成功了就更開心。」

「瓶瓶罐罐,讓它發酵」

後來就是三年後的這個下午了,接受36氪採訪的3個多小時里,Luke的iWatch響個不停,都是陌生來電。這是入夏以來北京最熱一天,北京局地氣溫高達37℃,氣氛之炙熱從天氣開始蔓延。

採訪的兩天前,三節課正式對外宣布獲得雙湖資本領投的B輪1.3億元融資,這是過去3年來在新職業教育領域內規模最大的單筆融資,也是今年略顯冷淡的資本市場少見的好消息,Luke不得不開始了這種「迎來送往」的日子。另外兩個合伙人的狀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宣布融資當天,黃有璨的微信上就多了100多個好友申請。

但在成立三年多的三節課公司內部,並沒有慶祝的氣氛。Luke只是在公司內部郵件里向同事們通報了這個消息,合伙人在公司群里發了幾個紅包,這件事就過去了。「我們理解還談不上成功,只是一個新起點而已。」布棉說。

Luke在公司內部一間茶室里接受36氪的採訪,玻璃窗外陽光熾烈,他穿白T恤、牛仔褲、New Balance運動鞋——典型的互聯網人裝扮,語言簡潔、真誠,他一次一次摁掉來電,從公司的選址開始聊起。

三節課是2018年7月搬的家,從中關村搬到北四環,緊挨著教育科學出版社和北京師範大學,是一個全部打通的兩層小樓。Luke對行政同事提出的要求是,不要高層寫字樓,「電梯很高那種樓,我覺得對於學習型組織來說是比較難受的事情,感覺高樓更適合於效率,不太適於成長、發酵的東西。你看發酵的東西,都是在大工廠里,很多瓶瓶罐罐,大地和陽光讓它發酵」;他也不傾向創業公司扎堆的園區,「我們需要自成氛圍,我希望我們公司就是一個氛圍原創地。」

當3年前堅定了做教育的決心,Luke就很少再有大方向的迷茫。回到公司,他們立即決定將重心放在課程的打造,「這個課程要做體系化,要花時間,同時要培訓這樣的團隊,有教研能力的團隊、有教學服務能力的團隊,整個產品的設計或者網站的設計按照那種沉浸式學習的方式去打造,基本上產生了因之後果就自然出現很多東西了,所以所謂的行動和決策就不糾結了」。

那個時期,幾乎所有互聯網創業項目都會做一個APP。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了,只有網站和公眾號,太古典了,太不靠譜了。但暫時不開發APP的決定,Luke做得異常堅定,「我手裡有一筆錢,我要去做APP的投入開發,還是做課程,我想我應該是做課程」;「另一方面,我們早期這樣的項目,連什麼樣的學習形態和業務模式都不知道,我想我們應該去快速迭代找到我們的模式……APP的版本審核需要15天,速度非常慢」;「碎片化學習可以通過手機的碎片時間學習,但我們的課程是體系課程,用手機學一個八周的課程,不是更方便了,而是效率更低。」

而教育這件「慢的、看不到機會的事」,開始慢慢長出一些美麗的枝椏。「當我們決定堅持要做教育、不做知識付費的時候,我們發現用戶開始慢慢認同我們的理念了,他們認為三節課的確是跟別人不一樣,三節課就是體系化的,課程就是很「虐」的,學習壓力就是很大的,但是大家還喜歡挑戰這種學習的壓力,慢慢口碑也出來了。」

黃金一代

「動作」,三個創始人在提到這輪融資時,不約不同地提到了這個詞。Luke用體操項目跳馬打比方,「我們去(看)奧運會跳馬比賽,最後一個動作是落地,落地能不能站穩是很重要的一項評分指標,但運動員可能在那個點上很難控制,大概率可能要看運動員當時的發揮,甚至當時幾天的運動狀態……但是以什麼樣的速度起跑、一共跑多少步、在哪個點上起跳、旋轉,這是基於N次訓練的結果。我追求的是基本動作一定要做到位,也許很多人追求的是最後落地穩定……我覺得把動作做到位,結果自然達成,這可能是我理解的因果關係吧。」

說出這番話需要一種在當下少見的從容,而這種從容大概來源於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堅定,和互聯網黃金一代所受到的訓練。

Luke本科念的是國際政治,研究生師從中國傳媒大學劉繼南教授學習國際傳播,從高中二年級看到美國轟炸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新聞開始,他就決定自己要成為一名國際新聞記者,但這份職業理想在進入央視實習時戛然而止,他當時擔任《朝聞天下》 編導實習生,「突然發現那個工作方式,不是創造型的,是選擇型的,是一個列表給到你,一些信息表給到你,你去剪好了。」

他很快去了智聯招聘實習,那是2005年,第一波互聯網泡沫開始消散,互聯網人「很有朝氣,很自由,充滿了這種戰鬥力吧,激情,我覺得特別喜歡」,「他們也很喜歡分享和交流,總有說不完的話,大家聚在一起各種點子和想法會冒出來」,Luke深受鼓舞,他當時寫了一篇文章,「我說,互聯網非常真實,因為當時我們大家對互聯網是虛擬的,是泡沫的,我覺得互聯網特別真實。」

他無師自通地開發出了一款名為「薪酬查詢器」的產品,這出自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感知,也出自一種創造的熱情,「大家都希望知道說,我下一份工作應該拿多少錢」,這款產品在當時還成為一些學生高考填報志願的依據。越往後走,他對產品開發越有興趣,之後他先後就職阿里巴巴、百度,在頂尖互聯網公司受訓,「(公司)會主動加薪,而且加的還都要超過我的預期。我覺得不是我多優秀,是這個行業真的非常好。」

他的另外兩個夥伴——布棉畢業自一所農學院的房地產專業,但他從1997年就開始上網,那時白天上網一小時6塊,而到了夜晚,從0點到8點,也只要6塊,他通宵蹲守互聯網,於是給自己取的網名是「不眠」的諧音;而在貴陽一所重點中學念書的黃有璨,因為和老師一道主觀題的標準答案意見不同而產生衝突,憤然退學,天天泡在論壇里,灌水蓋樓,樂此不疲,這是他在2008年進入互聯網行業的肇始。

「我們三個人都是方法論主義者,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這種事情,或者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至少部分可以方法論化的,百分之百做不到,60%、70%、80%大概可以做到。」黃有璨總結說,他和Luke以及布棉的關係是他覺得這次創業中「挺幸福、也挺奇葩的事」,「我還真的沒有看到過一家公司的合伙人之間能夠像我們3個這樣的溝通和決策成本這麼低」。

從2005到2015年,Luke評價自己經歷的是「黃金十年」。年齡相近的三個合伙人,都曾親身感受互聯網的自由、開放與創造力,由衷地相信它。即使到了增速放緩的今天,在Luke的判斷里,「我都覺得互聯網的價值不存在疑問,因為它能提升生產效率,對生產力是有幫助的」,這也促成了他對於新職業教育的基底判斷,「我們就相信所有的新的崗位都會出現,用人的需求我們把他解決就好了,我們為什麼要今天在產品經理,未來產品經理沒了電子競技就出來了,電子競技沒了,區塊鏈就出來了,出現新的崗位我們把這個崗位的職業教育做好就行了,我們不是很擔心未來的品類限制。」

完人的過程

站在黃有璨的視角上看,Luke是從2018年開始,才算成為了一個「比較合格」的CEO。「這是他第一次創業,他也在找感覺。我自己典型不是一個CEO的這種狀態,我也做不了CEO,但是我大概知道CEO的狀態對還是不對……從2018年開始這個感覺就特別好。」

最初決定創業,Luke是被市場需求倒逼著出來的。念頭產生在2015年的一個瞬間,那時候三節課作為公益組織已經運行了一年多。頭一年時任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掀起了創業熱潮,一時間對於產品經理和互聯網運營的需求激增,但大學不培養這類人才,三節課每周開放50個報名名額,最快的一次25秒被搶光。

苦於開課沒有固定場地,全靠學員、志願者們臨時支援,常常借用他們公司周末空置的會議室,到了夏天沒有空調,老師學員頭頂上都在冒汗,Luke開玩笑叫「求知慾汗流浹背」。

當時Luke還在百度上班,每周末出來做培訓,有時候也犯疑惑,想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得出的結論是「他們需要我」,他分析自己「內心裏面有點討好型人格」,「我看到別人開心我覺得我很開心」。

一個投資人找到Luke,說在798租了一個500平米的樓,免費給三節課使用。這棟樓開始牽動他的心,「有一天我在四環上開車,我突然覺得我應該出來創業,我就給他們倆打個電話。因為有璨有心理準備,老布沒有的,一直就是開開心心的跟我們上課,無憂無慮的,我說老布我想出來創業了,我想做三節課,老布你的想法是什麼?他說那我們就出來做!然後跟有璨打電話說我想出來創業,要不要一起出來做?他說行,那就出來做吧!」

Luke覺得自己是一個被動的人,就好像過去他去蹦極,是被一把推下去的,自己是被推著走到了創業這一步。但創業考驗的不僅僅是熱情,不僅僅是商業模式,它拷問的是人的內心。一直到2018年,他「還是希望保持一個非CEO的角色存在在公司」,新入職了同事,他覺得好像還不認識,希望對方拿他當朋友,就專門花時間去和新人聊天。

有時候黃有璨會提醒他,這些我來,你應該去看更大的事情。他意識到公司規模日漸擴大,行駛的海域越來越複雜,他要做那個掌舵的人。

在經歷了一段沉默而焦躁的時期後,黃有璨和布棉都察覺到了他的變化,布棉說,「架在這個位置上的時候特別能理解,如果他不能轉變成一個主動的角色的話,自然可能這個公司也只是一個平庸的公司。」

他變得沉思更多,拒絕瑣碎事務更多,這間公司最早的員工曉玲說,在三節課內部,Luke每周會寫一篇周報,發給全體同事,內容是他上一周思考的結果。

這是創業帶給Luke的嚴酷歷練,「這個過程是完人的過程,完美的人的過程。」

大學時期Luke就喜歡研究哲學,他最近又翻出了《康德傳》,「理性是一件好事,但是人最終還是要走向非理性的,(康德)說是真善美。從感性到知性到理性,然後才到這種非理性——真善美,他叫德性。」

「一家公司一個組織,它能夠從這種叢林裡面走出來,要不要有肌肉?肯定當然是要有肌肉,但是只有肌肉你能走多遠?不是很遠的。所以需要超越肌肉這種競爭能力……就是你有一個更大格局。」

「因為做公司越來越理性了,然後理性的過程當中,其實你會發現可能理性會把你的一些想法異化。舉個例子,你要做用戶,你要做收入,你要做規模,這當然是商業的要求,這是規律……所以我也在學習和感悟,試著從康德那找營養,能不能從商業邏輯里跳出來,感受到產品和課程對用戶的價值,追求一些現實之外的理想。」

這是新一輪的挑戰。Luke很少豪言壯語,只在2016年公司內部的一次月會說過,「這家公司非常小,就20多個人,但是它非常的不一樣,現在我們看到不一樣,未來也會有不一樣的。今天我也是覺得說,如果它失敗,那麼它就是一次正常的創業失敗。但是如果它成功的話,可能是不一樣的成功。」這是新一代互聯網人的抱負。

「了不起的創變者」欄目介紹:

這是36氪的一檔商業人物欄目,定位於,尋找那些推動新商業文明進程的行動派,講述他們背後關於創新的一切冒險和進化。創變者們走在領域的前沿,在風險中開拓新的機遇,他們快速行動,控制恐懼,厭倦守舊,自我革新。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行動遠勝於完美的一場探索。

我們正在尋找那些行業的探路者,技術的革新者,商業模式的創新者,社會創新領域的引導者……如有報道意向,歡迎聯繫(聯繫方式:張薇,zhangwei@36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馬蜂窩進軍民宿行業?其實合作方是小豬
與Spotify等巨頭競爭,「Castbox」將中國小眾的播客生意在歐美做大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