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成趙雲或魏延就能守住荊州?誰來都沒用,除非龐統還活著
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期間,後方荊州卻被孫權偷襲,關羽在後退和前進都無路可走,東三郡的劉封和孟達又不出兵支援的情形下,在麥城強行突圍不成被擒獲隨後被殺,當然荊州也落入孫權之手。
後世有不少觀點據此認為關羽並非鎮守荊州的最佳人選,並由此提出如果換成趙雲或者魏延就能守住荊州,如此一來劉備大業可成等等,事實果真如此嗎?誰來都沒用,除非龐統還活著,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劉備佔據的荊州三郡地處長江上游,從永安-夷陵-江陵順江而下過陸口、夏口可以直達江東的核心區域,這對東吳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雖然孫劉雙方是盟友,但是指不定哪天就會翻臉,劉備的荊州三郡相當於卡住了江東的咽喉,孫權怎麼可能會對此坐視不理!這也是孫劉雙方在215年差點兵戎相見大打出手的根本原因。
其實就是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只要有機會,孫權和江東上下一定不會放過!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何襄樊之戰時孫權不惜撕毀盟約,向曹操稱臣也要偷襲荊州,實在是機會難得不容錯過!
第二,如果關羽僅僅只守不攻,孫權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無計可施,但是劉備和關羽不可能一直按兵不動,因為諸葛亮《隆中對》早就為劉備規劃好了藍圖:「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也就是兵分兩路北伐中原,所以無論是誰來守荊州,只要荊州在手這個戰略意圖遲早要實施。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前提是劉備剛剛拿下漢中和東三郡,正是實力達到頂峰之際,此消彼長曹操士氣低落,這點很符合「天下有變」的前提,所以換成趙雲和魏延一樣也會在這個時候提兵北上(有觀點認為關羽未經劉備許可擅自發動了襄樊之戰,這個純屬扯淡)。
退一萬步說,即便此時魏延或趙雲沒有向曹操開戰,但是總有「天下有變」提兵北上之時,只要荊州這邊一動,孫權一定不會錯過機會!
第三,荊州遠離劉備的政治中心成都,劉備入川之後重心都放在了益州和漢中,兵力和人員配給都向益州和漢中傾斜,這從關羽麾下的陣容也能看得出來,除了關羽、關平父子之外,其餘數得上的也就王甫、趙累、潘俊、廖立、廖化和糜芳、傅士仁等人。
唯一一個能力出眾的謀士馬良還被調走了,公安如此一個重要的地方交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傅士仁把守,關羽需要同時防備孫權和曹操,這樣的人員配給明顯是有所不足的!換成趙雲和魏延前來劉備會加強荊州的防守力量,顯然不可能!
所以無論是誰來鎮守荊州,遲早都要提兵北上攻打襄樊,只要荊州一動孫權必定不會錯過良機,荊州的防守力量不足以同時面對孫權和曹操兩大強敵,在劉備重心不在荊州的大前提之下換成誰來守荊州都沒用,荊州遲早會落入孫權之手。
劉備一方真正能守住荊州的大前提是龐統還活著:龐統之死對劉備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十有八九會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如此一來關羽北上襄樊,荊州有諸葛亮鎮守,不說固若金湯,至少可以力保荊州不失撐到關羽大軍回援之時;可是龐統的死使得一切成為泡影,諸葛亮不得不前往益州只留下關羽一人鎮守荊州。
※五子良將封神之戰:張遼逍遙津之戰,徐晃襄樊之戰,其餘三人呢?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