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差,安全保障差,為何朱棣還要把都城遷到北京去
明成祖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是一件讓後世頗費猜測的事情。
國都是國家的根本,一般不會隨意變動。當然了,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遷過都,比如盤庚遷都,孝文帝遷都等等。但這些皇帝遷都,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原來的都城實在沒辦法生活了,才不得不那樣做。
可是,當時的南京,卻是魚米之鄉,生活極為優渥,完全不是當年盤庚、孝文帝所面臨的那種條件惡劣的樣子。而且,朱棣不是從環境惡劣的地方,往環境好的地方遷移,反而是從環境好的地方,往環境惡劣的地方遷移。要知道,北京當時不但氣候條件比較惡劣,受漕運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生活質量也明顯不高。
而且,北京當時差不多位於明朝的邊關地區。蒙古人雖然被趕到了漠北,朱元璋雖然對蒙古人進行了十多次追打。但並沒有把蒙古人斬草除根,蒙古人死灰復燃的可能性很大。
而歷史事實證明,中原王朝雖然極力打擊北方游牧民族,但根本就不可能對他們斬草除根。就算某個民族受到強力打擊,但經過分化重組,又會產生新的足以威脅南方王朝安全的強悍民族。
所以,遷都到北京,皇帝的人生安全,顯然是得不到足夠保障的。
後世有人說,明朝皇帝有骨氣,「天子守國門」。
其實,這不過是朱棣遷都以後,人們的一種總結而已。在皇權社會裡,皇帝的安全,絕對是整個國家安全戰略最首要的,乃至是唯一的。所以,並不存在朱棣想去「守國門」的說法。
又有人說,朱棣之所以要遷都北京,主要是因為南京是朱允炆曾生活過的地方,這個生命安全才是朱棣首要考慮的。
但這個說法並沒有道理,當時朱棣已經是皇帝,而且對朱允炆的勢力也清洗得差不多了,誰還會去為朱允炆報仇呢?再說了,如果有人想報仇,皇帝在哪兒都能夠報仇。問題不在於住在哪兒,而在於皇帝的安保系統是不是很牢固。所以,這一點顯然是不存在的。
還有人說,北京是朱棣的潛邸,那是他的故鄉,他在那裡,更能獲得擁戴。
這個說法也有問題。所謂擁戴,都是大臣們的擁戴,並不包括黎民百姓。黎民百姓被壓制著,他們不擁戴也沒有辦法。如果他們想造反,朱棣在南方坐鎮,對他們的威懾反而會更大一些。而大臣們都是朱棣提拔起來的,在南京會用哪些大臣,在北京也會用哪些大臣,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
那麼,朱棣遷都北京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
我認為,朱棣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還不是什麼朱允炆會不會給他帶來安全威脅的問題,而是整個大明王朝國運的長治久安。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對「中原王朝」的鑒定,主要是都城在中原地區的王朝。如果都城沒在中原地區,似乎就不能稱作是中原王朝。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啊,朱元璋為什麼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當初為什麼沒有把都城定在中原呢?
實際上,朱元璋是想過的,當時他就想把都城搬到中原去。他當時還特地派太子朱標前往西安做過考察,想把都城搬到西安去。畢竟西安在中國古代王朝中,是排位第一的。但是,西安在當時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且事實上,從唐朝末年開始,西安的環境條件就變得異常惡劣,缺水缺糧,不太適合生存,更不適合建都了。
北宋建都的時候,考慮過洛陽,考慮過開封,但就是沒考慮過西安。因此,朱標考察的結果是不適合建都。
西安不適合建都,當然也不可能搬到洛陽和開封。畢竟這兩個北宋的都城,曾因防守不好,造成了北宋的失國。總之,當時朱元璋一直在猶豫不決,沒有定下來。後來,他就去世了。再後來,就發生了靖難之役。
朱棣當皇帝後,之所以要遷都,其實是繼續朱元璋沒有完成的事業,想辦法把都城遷到中原地區去。
對朱棣來說,遷到北京,是最合適的。為什麼是最合適的呢?
其一,北京在中原地區。定都在這裡,就可以稱作中原王朝。
其二,北京原先是元朝的都城。明朝當時是認可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朝代的,它在北京建都,也讓歷史朝代具有傳承關係,表明元朝已經「氣數盡了」,天命讓明朝站起來。
其三,北京是朱棣的潛邸。把自己的潛邸作為都城,這樣不但能夠彰顯明朝是正朔,還可以彰顯他朱棣是正朔,一舉兩得。
至於安全問題,這確實是定都北京的一個弱項。因此,朱棣遷都北京後,才會大興土木培修萬里長城。又設置九邊軍鎮,用以對抗北方。同時,他在五次率軍北伐。儘管後三次北伐勞而無功,儘管他最後還死在北伐的路上。但是,他依然要堅持這樣做。由此可見,朱棣無論如何要把短板補起來。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當年尼泊爾王室一家被射殺,兇手是誰?為何民眾對調查結果不滿
※李岩是唯一可以幫李自成東山再起的人,為何李自成反而殺掉李岩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