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相生,疏密有致
虛實相生,疏密有致
所謂虛實,是指滿與空、疏與密的關係。塞得太滿,便顯得笨拙,臃腫龐雜,使人感到窒息。因此要疏密有致、虛實相宜,如一處密,須一處疏,以疏其氣。但不宜過疏過虛,以免盆中各物失去聯絡,主不相顧,導致脈氣不能連貫。在處埋一盆盆景各局部之間的關係時,要有虛實、疏密之別;在處理某一局部時,也要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密中有疏、疏中有密。所以虛與實在盆景藝術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作為虛者,可以理解力虛空與實在,或無與有;作內實者,則可理解內虛境與實境。所謂實境,是指盆景中看得見的形象;而虛境是由實境在聯想和想像中生成的形象。盆景的意境即表現內實境與虛境的統一。作為一個藝術品,沒有欣賞者活躍的想像力,就沒有生命。一盆優秀的盆景作品,可以使觀者神遊,裨游就是虛。因此虛與實是對立的統一體。而虛總是寄託干一定的實,沒有實,虛就無從存在;而實又離不開虛的補充,沒有虛,就沒有想像的餘地。因此藝術作品必須做到有虛有實。
在盆景中,對景物的塑造並不是最後的目的,而是抒情於景的手段,既要有實感,又要有虛感。盆景本身就是「虛,因為它表現了自然景物,但畢竟不同於真的自然景物。作為藝術手法的虛與實的關係,有互足干虛而引起觀者實感的;有立足干實而引起觀者虛感的,而即所謂」虛者實之,實者虛之「,」實中有虛,亦實亦虛;虛自實出,赤虛亦實,終而達到「虛實相生」、「化景為情思,形成作品的意境。
對意境創造與欣賞中虛實關係的認識,是有著久遠的思想淵源和堅實的藝術創作依據的。本末宇宙就是虛和實的結合,客觀事物本宋就是有陰有陽、有虛有實的結合。盆景藝術既然要真實生動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就必須運用虛實相生這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中國歷代的藝術家遵循這個規律,創造了無數的藝術珍品。樹樁盆景中的虛實關係,主要體現在枝葉與主幹、樹木與空間、樹與盆土以及樹根提根等方面。一般空間為虛,主幹力實,枝葉相對主幹為虛,而相對於空間則為實。在枝葉域植株的安排上,疏散處為虛,密聚處為實。因此,可採取修剪、攀比、雕琢、選盆布局等手段來調整虛實關係,以達到虛實相生?
在山水盆景中,獻出與水而言,山為實,水為虛,山環水,水繞山,山水的結合也就是虛與實的結合,通過山石的布局、水岸線以及溶洞、流泉、瀑布等的處理,可以有助於虛實相生。若獻出與樹來說,則山為實,樹為虛,樹石相依,則有虛有實,就出言,峰、巒、崗、峪力實,溝、壑、澗、穴內虛,處埋好兩萬面關係是重要的。樹木相對於山石為虛,而相對於水面與空間則又為實。故在造型時如水石過虛,可配上小礁石或點綴小船、小橋;山石過實,可穿鑿洞壑栽種樹木;引泉瀑等,以達到」實中有虛「。
盆景正是名山人川、奇百老樹的藝術概括和藝術再現。創作盆景,最重要的是須胸有丘壑林泉,而後才有」概括。和「再現」。學習自然、師法造化,是收集素材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創作的前提。當然,既是創作,就不是人日然景色的照搬、照抄,不是照鏡子似的「縮影」,而是現實主義札浪漫主義的結合。千里之出豈能盡奇,萬里之水焉豈能盡秀。
盆景創作,必無對出山水水、參天老樹作仔細地觀察、研究,認真進行一番剪裁、取捨、渲染、誇張的藝術加工,才能集中、更典型地再現自然。對於人日然,歷代詩人、畫家、藝術工作者都無限謳歌、崇拜,從大自然吸取營養,豐富自己的創作。盆景工作者也必須不辭辛勞,爬山涉水,對出水樹不作深入研究,抓住特點,掌握規律。山,或幽、或秀、或險、或雄、或奇;樹,或遒勁豪放,或瀟洒飄逸。要全神貫注,捕捉其特點。而每一特徵,又要注意細微之別,搜盡奇峰打腹稿。
在大自然中深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盆景藝術素材,但需我們去開掘,收集素材,才能避免刻板老套,從而創作出立意新、構圖美、色彩宜人、具有藝術魅力的作品來。百人有這樣的經驗:「自江陵登三崍夔門,長流三千餘里……旋渦迴流,雄波急浪備在其間……懸崖峭壁、陡岸高風,峻岭深岩,幽泉秀谷,虎穴龍潭,奇危峻險,驟雨狂風,無不經歷……真所謂探囊取物也。
」不少盆景技師文化水平不高,但能創作出頗有意境、神形兼備的精品,正是他們在觀察自然,在「行萬里路」上下功夫的果。當然,強調行萬里路,胸有丘壑,並不否定讀萬卷書,腹藏詩書,而是要正本清源,不要把師法百人當作源流。如果本末倒置,盆景的藝術源泉就會枯竭。
怎樣學習自然,學些什麼?學習自然,就是要抓住各稗事物的特徵、特性、神情、態勢等,抓住事物的規律性。自然界萬事萬物無不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樹有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落葉、休眠等規律;山有春夏秋冬、朝夕晴雨等變化規律。以植物而言,各有不同的植物學形態和生物學特性,奇姿異態,變化萬千,如竹的勁節瀟洒,松的蒼翠剛勁,桂花的香韻,海棠的嫵媚,不一而足,各具特徵。
拿雅趣來說,就有古雅、秀雅、淡雅之別,而百人又把雅分成五類:「百談天真,不著一點色相者,高雅也;布局有法,行筆有本,變化之至而不離乎變化依規矩者,典雅也;平原疏木,遠岫寒沙,隱隱遙嶺,盈盈秋水,筆墨無多,愈玩之而愈無窮者,雋雅也;神恬氣靜,使人頓消其躁妄之氣者,和雅也;能集前古各家之長而自成一種風度,目不失名貴捲軸之氣者,人雅也。」總之,觀察事物越細緻,在創作時,就越能隨心所欲,應物像形「,」隨類博彩,使作品達於「形似」、「神似,具有生動感人的意境。
所謂形似,就是指藝術作品形象逼真地反映出客觀物象的形貌;所謂神似,是指表現出事物生動而鮮明的神態情況和獨特個性。形是基礎,沒有形似,也就談不到神似。但如果拘泥於形似,而去追求外形局部的真實,就唯以突出對象的精神氣質和個性特徵。在這裡,神是關鍵,形似是為了傳神,形與神必須兼備,二者缺一不可。盆景藝術由於受材料、表現形式等客觀條件的局限,在寫實方面受到一定的影響,如果追求嚴格的形似,則往往反而失真,何況盆景藝術的最終目的是表現意境。
抒發感情,唯有形神兼備,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形神兼備的審美要求就」不似之似「。我們強調盆景應符合自然,拜不意味著成為自然景物的模型。盆景要將笞勻壞木拔」縮龍成寸「、」縮地千里「,達到」一峰則大率千尋,一勻則江湖萬里「,就必須要概括、凝鍊和集中,也就不可能完全形似。盆景中的景物同被表現的自然界景物相比,形雖不全似,神卻相似,而且只有形不全似,才能取得神似,過於形似,反而失去神韻。
在盆景的創作中,要做到形神兼備,必須從各個方面著手。首先要對所表現的對象有充分的認識,為了突出神,在選擇表現對象時,應對形作適當地概括和取捨,有時只選」一鱗半爪「即可,也就是繁中求簡。在加工製作時,對於植物、山石等,務必要做到因材施藝,以充分利用其固有的形態來表現出一種自然的神韻。
在布局選型中,則須靈活運用形與神的關係,為求達到形象的完美,使觀賞者激發感倩,產生聯想,引起共鳴。構成深遠的意境,而意境就是情景乏融。並且在盆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灌注作者的主觀感受,凝聚作者的思想感情,從有限的景物中產生無限的聯想。如樁頭和樹榦雄渾嶙峋、盤根錯節的,則將其塑造成大樹型或老榕型;頭根流暢、樹榦側斜的,將它塑成飄斜樹型;樹榦挺拔沖霄的,則塑成大棉樹型等。要求所成的作品其形態符合自然,使每一種形態都有它的個性和特徵,既有天然美,又有藝術美,達到」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創作目的。
(圖文源自網路,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網路
TAG:盆景微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