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永不造車」,華為會不會成為汽車業優秀的Tier1
文丨何奇
編輯丨奚亭/周到
"我們永遠不會造汽車。」在一次採訪里,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如是說。他隨之進一步表示,華為要做的是「車聯網的模塊,汽車中的電子部分」。
5月底,有消息傳出,任正非簽發組織變動文件,正式成立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億歐汽車向華為方面求證但未獲得準確回復。
據有關媒體報道,華為成立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隸屬於ICT管理委員會管理,定位於為企業客戶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案,主要負責智能汽車領域的產業洞察和客戶需求分析,以及制定相關戰略規劃和商業規劃,此外,該消息表示:「同時任命華為無線網路業務部和日本運營商業務部總裁王軍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
從組織架構上講,如果傳言成真,那就意味著該業務單元在華為的重要性非常之高。因為在華為的組織架構中,BU與BG是並列的一級部門。隨著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成立,華為將擁有三大BG——運營商BG、企業BG和消費者BG,兩大BU——Cloud BU和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在今年上海車展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對「華為造車」再次否認。他表示,華為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致力於成為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
雖然沒有官方沒有發布公告,但近年來華為已經有一系列動作布局汽車。尤其是在今年上海車展上,沒有汽車產品的華為,卻成為了展會商的焦點之一。
華為在今年上海車展上正式公布了自己的汽車戰略,據億歐汽車了解,面對車企,華為業務將主要集中在四大方向:
在自動駕駛領域,華為主要提供基於MDC(移動數據中心)的車載計算平台和智能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簡單來講,在底層構建上,華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與演算法服務,智能汽車已經演變成成一部移動的超級計算機兼數據中心,基於平台演算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也是華為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在雲服務上,主要涉及華為雲的自動駕駛雲服務Octopus,主要包含自動駕駛數據、訓練和模擬三大子服務,覆蓋自動駕駛數據、模型、訓練、模擬、標註等全生命周期業務,提升企業的自動駕駛產品開發效率。
面向智能網聯汽車,華為將主要結合5G通信上的優勢,提供4G/5G車載移動通信模塊和T-BOX及車載網路。當前,車聯網已經成為5G落地的重要場景之一,華為主要為車企提供4G/5G通信模塊,同時提供T-BOX和車載網路幫助企業產品快速進行智能網聯化部署。
在智能互聯方面,華為主要圍繞HUAWEI HiCar人-車-家場景,打造無縫互聯的解決方案。其中,HUAWEI HiCar將智能網聯汽車車內娛樂系統與智能終端的產業鏈和生態相融合,將華為終端及其終端雲服務的經驗,融入到智能汽車的用戶體驗。
從整體上來看,華為將延續自己的在ICT產業中的業務積累,從雲計算到通信網路,再到場景化互動連接,試圖構建一個汽面向車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
那麼問題來了:華為「不造車」,有成為優秀的Tier1有可能嗎?
答案很簡單:並非不可能,但難度不小。當前,由於國內汽車電子起步晚,缺乏核心技術,國內市場一直被國外Tier1博世、大陸等企業壟斷;此外,另一大壓力來自BAT。這三家互聯網巨頭在近年來已經高調布局汽車領域,並且試圖建立自己的生態——這也正是華為欠缺的。
但目前看,華為在未來也有很多籌碼。
首先,在技術生態上,華為在通信服務上具有天然優勢,並得到了行業的廣泛認可。在2018年9月,華為聯合長安汽車、一汽集團、上汽集團、比亞迪等車企及Tier1供應商博世聯合發起「車聯網C-V2X合作生態圈」,共同推動C-V2X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以及商用化進程。
其次,華為在底層操作系統上的研發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這意味著對於華為而言,車聯網底層框架的突破或許也並非沒有機會。在5月21日晚上,華為移動業務負責人余承東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華為自研的新系統最快將於年底發布,余承東還表示,華為操作系統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將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
近年來,華為在汽車領域動作頻頻,不斷地在壯大自己車企朋友圈。從合作內容上也不難看出,華為主要是IT技術提供方。
憑藉在5G、AI、晶元能等領域的優勢,華為與車企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車聯網研究和應用領域。在滿足車企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升級需求上,華為將扮演賦能者的角色。隨著軟體定義汽車加速發展,汽車電子逐漸成為汽車中關鍵的零部件,傳統的汽車供應鏈正在進行重新整合,這也是華為進軍汽車行業的好機會。
不過,至於華為能不能打破外國車企、國際零部件巨頭,以及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封鎖,打破平靜進入一塊新的領域,還待觀察。畢竟,要從底層顛覆百年汽車產業,對於任何公司而言都不是容易的事。
※中興通訊發5G安全白皮書;IEEE限制華為相關專家參與審稿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