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孩子從來不講幼兒園的事?用這3個方法提問,孩子才會說

為什麼孩子從來不講幼兒園的事?用這3個方法提問,孩子才會說

情景1前天接完孩子在一樓等電梯,29樓的鄰居帶著兒子也在等電梯,等電梯的過程中就開始問兒子:今天有沒有聽楊老師話。孩子只顧低頭吃冰激凌,完全不理媽媽,這媽媽又問了三四遍,孩子還是不吭聲。媽媽生氣的說了句:不吭聲是什麼意思?到底是聽話了還是沒聽話。

情景2昨天下雨,剛在幼兒園把孩子接上,校門都沒出,就聽見前面的家長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有沒有聽老師的話。

聽到這句話,我自己都不由得想笑了。原來很多家長面對孩子放學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和孩子進行溝通的,難怪很多家長抱怨,孩子放學後從來不談幼兒園的事。

這讓我想起了一位朋友,去年他兒子剛上幼兒園,每天都鬧情緒不願意去學校,孩子媽媽就和老師溝通,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回復吃飯挺好,睡覺也挺好,反正就是各方面都是挺好。

沒有辦法,她開始和自己孩子溝通,孩子是各種不吭聲,要不就點點頭,我問她:你怎麼問的?

她說我就問她:你在學校吃飽了嗎?有沒有和同學打架?有沒有人欺負你?你喜不喜歡上幼兒園?老師對你好不好!

為什麼孩子從來不講幼兒園的事?用這3個方法提問,孩子才會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問身邊的媽媽們,竟然都是這種問法。難怪孩子不喜歡和家長說幼兒園的生活,這次真的是家長的錯,因為家長們不會提問,千萬別怪孩子不吭聲。

孩子不願意談幼兒園生活,多是家長提問方式有問題,家長的問題沒有引起孩子的興趣。而且很多家長在問孩子問題的時候容易走入誤區。


和孩子進行溝通最好不要用這兩種提問方式

第一種方式就是提問只用封閉式問題。

很多家長接到孩子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有沒有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呀?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封閉問題。孩子只能回答有或者沒有,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犯錯了,他是應該告訴家長自己聽老師的話,還是沒聽老師的話。

如果說自己沒聽老師的話,可能家長會生氣,如果說聽老師的話了,好像自己被老師批評了。這個時候很多孩子可能會不吭聲。

這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聊天兒的時候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通常家長都會問今天在學校有沒有吃飽?今天有沒有和小朋友們打架?今天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

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路上連續問三四個問題,孩子都是不吭聲。

家長提問容易走進的第二個誤區就是,特別愛問誘導式的問題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媽媽提問,自己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可能被老師打了,自己應該怎麼去跟老師溝通呢?

後來了解了她跟孩子的溝通方式之後,才發現並不是孩子被老師打了,而是他們的溝通方式有問題。


孩子說:我不想上幼兒園。媽媽:為什麼?老師打你了?孩子:嗯媽媽:用什麼打的?孩子:不吭聲媽媽:我們家裡有嗎?孩子:指了指拖把媽媽:在哪裡打的孩子:廁所

我們看看這位媽媽的提問方式?是不是老師打你了?拿什麼打的?在哪裡打的?都是具有明確的指向性。這樣去問一個孩子,孩子的答案很容易受到問題的引導。

封閉式問題很難和孩子深入交流,誘導式提問可能會導致孩子「撒謊」。


孩子的認知決定了誘導性問題並不適合孩子

原因一、學齡前的孩子很難分清想像和事實

孩子在6歲以前,很容易把事實和想像混淆,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不夠,經驗有限,加上幼兒感受器官發展還不是很協調。導致孩子對事物反應的精準性比較差。

加上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差,通常會把沒有發生過想像出來的事情當做已經發生的。

所以,如果用誘導式的問題,只會把孩子的想像無限放大。比如孩子只是不想去幼兒園,結果媽媽問:老師打你了嗎?孩子可能順口就會說是。

為什麼孩子從來不講幼兒園的事?用這3個方法提問,孩子才會說

原因二、思維方式的不同,誘導式提問容易誤解孩子的話

當你的孩子對你說:媽媽,我不喜歡老師。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很多媽媽就開始擔心是不是老師對孩子不好。有位朋友說,她女兒抱怨自己不喜歡老師,她第一感覺孩子是不是在學校受了委屈。

但是她比較謹慎,問的是:為什麼?女兒的回答讓她哭笑不得。原來女兒說,老師和她做遊戲總是慢一些,所以不喜歡老師。

想像一下,這位媽媽如果用的是誘導式提問,答案可能不一樣。

誘導式問題中,通常都是喜歡不喜歡,好不好這類問題,因為答案選擇性太小,一旦有負面選擇,家長很容易慌亂,把問題複雜化。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喜歡用誘導式提問,結果就是要不一無所獲,要不自己想的太多。


學會用這幾個方法和孩子溝通會更有效

在討論如何開提高溝通效果之前,我需要先明白為什麼要和孩子進行溝通,也就是我們我們提問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要和孩子溝通,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 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一天都幹了什麼?
  • 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開心還是心情低落?
  • 除了對孩子的關心,與孩子的溝通更是為了促進我們的親子關係。

了解了目的,我們來看究竟如何來和孩子溝通。

方法一,提問的時候多用開放式問題

在和孩子交流溝通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多用開放式問題來提問。所謂開放式問題就是答案是沒有固定的。

比如很多父母想知道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吃飽最直接的問法就是今天在學校有沒有吃飽呀?

如果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來問的話,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說,今天在學校都吃了哪些飯?有沒有你喜歡吃的菜?

為什麼孩子從來不講幼兒園的事?用這3個方法提問,孩子才會說

如果今天恰巧有孩子喜歡吃的菜,那麼孩子肯定很樂意把這個事情和自己的父母來進行分享,這樣我們就打開了孩子的話匣。

方法二,多注意從細節出發,去問一些客觀的事情

如果我們直接去玩孩子今天的幼兒園開不開心,這個問題就屬於比較粗泛。所以我們在問問題的時候,其實應該把目光集聚到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一些細節上。

比如幼兒園每天都有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如果今天天氣很好我們是不是可以問下孩子你今天的壞活動都做完了一起運動;如果天氣剛好下雨,我們可以問孩子天氣下雨了,不能做戶外活動,是用什麼室內運動來代替的?

當父母的問題更細緻的時候,其實也是對父母有一個更高的要求,就是對孩子的在幼兒園的生活也更多的觀察。

方法三,提問的時候多從孩子的感受出發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多去觀察,了解並掌握孩子本身的一些喜好。

我女兒的幼兒園每周都會有一到兩節的手工課,每次做好的手工都會帶回家。所以每次去接她的時候,如果看見他手上拿著手工,他就會特別的高興。

為什麼孩子從來不講幼兒園的事?用這3個方法提問,孩子才會說

如果這個時候去問孩子,你們今天手工都做了什麼?這是你自己做的嗎?沒有孩子不願意回答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果孩子一言不發,那可能真的心情比較低落。這種落差也能讓我們及時的發現孩子心情不好。

這個時候就要通過不斷地提問來發現孩子心情低落的原因。

我們順勢而為,從孩子的感受來出發提問,孩子也能更快的來回應我們。


在《學會提問——實踐篇》這本書中,作者栗津恭一郎提到,一個優質的提問少不了積極傾聽和順勢而為,把這句話送給我們的父母們,與孩子溝通一樣需要這兩點。

如果父母願意在提問上學會這兩點,相信孩子也願意和父母敞開心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