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首「八六子」,一段風流情,大詞人秦觀的一簾幽夢、十里柔情

一首「八六子」,一段風流情,大詞人秦觀的一簾幽夢、十里柔情

據說,宋神宗元豐年間,才子秦觀曾經在揚州意外和一位女子邂逅,才子佳人本就容易上演一出浪漫的愛情故事,秦觀也不例外。於是,一簾幽夢,十里柔情,這位女子的身影便時時縈繞在秦觀的心頭,當他回首往事時,不禁產生了思念之情。而寫詞,正是宋代文人最常見的一種抒發感情的做法,下面這首《八六子》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八六子」是一種詞牌名,最早見於杜牧的作品,後來發展為詞牌名,共分為上下兩片,共計88字,而秦觀的這首詞,通常被看做是定格。

抒情詞本就是秦觀擅長的,而這首詞,更是將這一特長展現的更加淋漓,讀秦觀的詞,這一首「八六子」是不可錯過的佳作之一。全詞如下:

八六子

秦觀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上片寫景、寫芳草,回憶與那位佳人的分別情景,單刀直入,重點以一個「恨」字領起,以芳草象徵著離恨之情,輕輕一筆「剗盡還生」將這種離恨強化到了極致,因此被後人譽為是「神來之筆」,極受推崇。

秦觀本就擅長通過朦朧、凄迷的事物來營造一種傷感、迷惘的意境,所以在上片中,你會看到「芳草」、「柳外」、「水邊」等象徵離愁別恨的字眼,這是秦觀擅長使用的。

下片前三句,以「無端」領起,進一步追憶當年的歡愉之情。無端,即不知何故的意思,作者因為「恨」,居然抱怨老天為什麼要給他這樣一份令人難以忘記的娉婷之姿。「一簾幽夢、十里柔情」可謂旖旎到了極致。

「怎奈」三句,感嘆好景不長,才聚又散,極為凄美。

而通過以上這些渲染,其實已經將離情突顯的十分明確了,而又接以「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便更顯得惆悵和傷感了,仔細品味這兩句,可謂意蘊豐富、極其妙絕。

到了結尾兩句,更是聲情並茂,「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一個「又」字,便將凄涼之情再次推向高潮,讀者一讀之下,便覺凄楚。這就是秦觀的特色,以舉重若輕的語言,寫輕靈凄婉的感情。

總體來看,這一首詞,寫作者與他曾經愛戀過的一個歌女離別之後的相思之情,全詞開筆即寫情,之後便寫景寫情並起,追憶離別之苦,感嘆現實之無奈,處處透著一個「恨」字。這首詞言語極美,也極具意境,情景交融,讀來十分具有藝術享受,可謂是秦觀獨具匠心的一首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詞風 的精彩文章:

周邦彥「情溢於詞,韻傳字外」的一首少年游,末三句堪稱點睛之筆
宋詞婉約派集大成者的周邦彥,這一首代表作可謂是精巧華美之極

TAG:史話詞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