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個月內連失兩高管、虧損持續加劇,趣頭條日子不好過

一個月內連失兩高管、虧損持續加劇,趣頭條日子不好過

作者:龔進輝

今天下午,有媒體曝出趣頭條總編輯肖厚君已離職,他透露因個人原因離職,接下來將休息一下,回歸家庭。截至目前,趣頭條官方尚未對此作出回應。

事實上,肖厚君已是一個月內第二位離職的趣頭條高管。5月21日,趣頭條在今年Q1財報中宣布CEO李磊因個人原因辭去CEO職務,由創始人兼董事長譚思亮接任,不過李磊仍將保留董事職務併兼任副董事長。

在我看來,李磊辭職與趣頭條虧損加劇有關,而創始人譚思亮親自接任趣頭條CEO,實為擺出自己站在一線打拚的姿態,不僅藉此提振內部士氣,也讓資本市場相信趣頭條仍大有可為。不過,創始人擺出姿態只是短暫的興奮劑,趣頭條想要真正贏得用戶、員工、資本市場的認可,還是要靠成績說話。

至少從目前來看,趣頭條處境並不樂觀,日子不好過。今年Q1財報顯示,其凈營收為11.188億元,同比增長373.3%;凈虧損6.88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026億元同比增長127.4%。趣頭條CFO王靜波把Q1虧損加劇歸咎於廣告收入增長放緩,原因在於Q1是傳統廣告淡季,加上春節假期期間用戶都在走親訪友,上網時間比平時相對要少。

我並不認同他的觀點。數據顯示,今年Q1趣頭條廣告和營銷營收為10.872億元,其他營收為3170萬元。不難看出,目前廣告仍是趣頭條核心盈利模式,也是Q1營收高速增長的最大功臣。因此,Q1廣告淡季、春節假期因素不僅沒有影響趣頭條廣告營收的增長,反而呈現猛增勢頭。

既然趣頭條廣告營收增長依然強勁,那Q1虧損加劇的原因大概率是成本大幅上升。財報也佐證了我的觀點,趣頭條運營開支由2016年的5463.3萬元,增至2018年的45億元,今年Q1更是達到驚人的15.37億元。如果以Q1運營開支做平均計算,趣頭條2019年運營開支可能達到61.5億元。

那麼問題來了,趣頭條巨額運營開支到底花在哪裡?獲客是其中之一。從2018年6月起,趣頭條開始在渠道大規模買量,產品廣告投放費用大幅增加。去年1月,其單日投放總費用約為75萬元,月度開銷為2300萬,8月則分別增至208萬元、6448萬元。

財報數據更為直觀。去年Q3,趣頭條銷售和營銷成本為10.45億元,同比猛增659.8%,也比去年Q1的8.4億元足足高出2億元。同時,市場費用數次超過廣告收入,去年Q1市場費用相當於廣告收入的125%,去年Q3則為117.4%。

眾所周知,趣頭條被稱為「資訊界的拼多多」,核心受眾為四五線城市及以下用戶,在下沉市場擁有不俗的影響力,其推行「看新聞賺錢」的網賺模式,主要通過社交裂變的方式來獲客,好處是成本低。但從去年6月開始,趣頭條畫風突變,更青睞於直接在渠道大規模購買流量,即便成本高出不少也要加大產品廣告投放力度。

換言之,趣頭條在大力推動轉型,用王靜波的話來說,依託社交裂變的「網賺模式」所佔的比重會變得越來越小。經過半年多努力,趣頭條轉型初見成效,他透露用戶補貼占營收的比例有所下降,這一數字從去年Q1的81.4%降至今年Q1的51.9%。

不過,轉型代價也顯而易見,即趣頭條在虧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2016年至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其凈虧損分別為1086.2萬元、9476萬元、19.43億元、6.882億元。

趣頭條想要改變持續虧損的尷尬局面,無非是開源節流。鑒於其正處於轉型的關鍵階段,節流不太現實,否則獲客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重回社交裂變的獲客方式。因此,趣頭條只能往開源方向發力,儘管其廣告收入增長格外搶眼,但賺錢速度跟不上花錢速度是個硬傷,這或許與高成本獲取的新客沒有有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入有關。

可以預見的是,短期內趣頭條難以摘掉虧損的帽子,未來幾個季度都盈利基本無望。或許你會好奇,為何趣頭條執意推動轉型,不再主打網賺模式?原因很簡單,自帶原罪的網賺模式只適合趣頭條初期發展階段,但不是長久之計,長遠來看弊大於利,而如今其用戶和營收已初具規模,且是上市公司,轉型勢在必行。

按理來說,趣頭條作為內容分發平台,應該靠內容取勝,倡導價值閱讀,致力於提高內容分發效率和創作者收入。但事與願違,趣頭條給外界的印象是營銷氣息過重,尤其是新註冊用戶,會看到滿屏的紅包誘惑,完全掩蓋了資訊類App的本質。長此以往,重營銷輕內容的弊端逐漸顯現,平台中充斥大量標題黨、低俗內容。

去年11月,央視記者對趣頭條等一批資訊類新聞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這些平台中存在低俗內容,甚至充斥著各種誇張的標題,並且夾帶不少違規廣告內容。前不久,新華社點名批評趣頭條等多款號稱「看新聞就能賺錢」的App,除了提及「新聞」多為獵奇、八卦等垃圾信息這一痼疾,還道出了新的兩宗罪:

一是趣頭條沒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其實,早在去年趣頭條招股書便透露,其尚未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互聯網視聽節目傳輸許可證》,成為不可忽略的潛在風險之一。

彼時,趣頭條引入人民網旗下基金、澎湃新聞等投資者,並預告準備以澎湃新聞作為國有股東去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但依舊「無法保證我們的申請將被監管機構接受或批准」。今年3月30日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趣頭條重提這一準備動作。

不過,趣頭條申請牌照至今仍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其並不在最新的獲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的應用程序名單中。換言之,截至目前,趣頭條依然屬於無牌照裸奔,遊走於監管灰色地帶。

二是所謂「看新聞能賺錢」只是廣告噱頭。高額金幣只能折現幾毛錢,提現面臨種種套路。趣頭條打出的「看新聞能賺錢」這一差異化賣點,固然能吸引用戶,但弊端在於會讓看新聞變味,用戶關心的不是看新聞,而是如何薅到更多羊毛,說白了就是完全奔著賺錢而去。結果發現趣頭條套路滿滿、提現還處處設限,大失所望在所難免。

時間一長,開出賺錢空頭支票的趣頭條將被看用戶看穿,進而產生一定疲態,甚至有可能被用戶拋棄。這是趣頭條所不願看到的局面,因為一旦成真,平台流量達到一定規模後便難以增長,不得不面臨流量天花板,商業化想像空間也就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新華社批評後3天,趣頭條被App Store下架,2天後重新上線。對於被下架的原因,趣頭條官方並未給出具體解釋,有業內人士透露,其通過下載分享賺錢、邀請好友即可賺錢以及看新聞賺錢等獲益點進行宣傳,或與App Store的競爭規則相違背。

儘管下架風波很快得到解決,但也進一步為趣頭條敲響了警鐘,必須加速洗脫網賺模式的原罪。目前來看,其花錢買用戶的確減輕了對網賺模式的依賴,但這隻解決了獲客問題,並未有效改變平台重營銷輕內容的固有屬性。放眼未來,趣頭條應該像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內容分發玩家一樣,拼內容運營才是王道。

換言之,趣頭條在嘗到網賺模式的甜頭後,應該居安思危,加速打造內容運營這一核心競爭力,包括創造者的入駐、創作方向的引導、收益的提升等多個環節齊發力。要知道,靠內容吸引用戶是平台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商業化前景大有可為。

顯然,肖厚君離職對趣頭條不是個好消息,其真正靠內容運營取勝註定任重道遠,且行且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驅動網 的精彩文章:

那個讓我們等了1412天的iPod touch,還值得買嗎?
近乎完美的全面屏解決方案?OPPO展示屏下攝像頭技術

TAG:驅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