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做噩夢竟然是件好事?你永遠想不到,那些淡定的人內心戲有多足

做噩夢竟然是件好事?你永遠想不到,那些淡定的人內心戲有多足

當睡著或者做夢的時候,大腦是否也同樣停止工作?答案是否定的!那為什麼我們的大腦要背著我們偷偷工作?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做噩夢,有些人卻表示從來不做夢?

法國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所(Inserm)的一項研究揭開了這些「無夢者」的神秘面紗。此外,近日芬蘭、瑞典和英國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顯示,做噩夢竟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睡眠的不同狀態

我們的睡眠分為兩個狀態: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當人體進入快波睡眠之後,由於此時大腦活動仍然活躍,因此,這個階段的睡眠狀態相當淺,當事人很容易被喚醒。慢波睡眠屬於深度睡眠的階段。

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兩者交替進行,每交替一次即完成一個睡眠周期。一般來說,一個成年人的睡眠周期約為90-120分鐘,所以我們的睡眠時間通常是1.5-2小時的倍數。

如果按照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建議:成年人每晚7到9個小時的黃金睡眠時間計算,我們一般會經歷大約4-5個睡眠周期;其中約20%的時間是深度睡眠,但隨著年齡增長,深度睡眠時長會越來越短。

做夢會侵蝕睡眠質量嗎?

通過對志願者在睡眠時的大腦信息探測,證實了當人們在做夢時,會出現一定幾率的睡眠中斷,即短暫的醒來,從而影響睡眠

睡眠中斷通常出現在我們做夢階段,使我們再次進入快波和慢波睡眠交替的周期當中,即:睡眠中斷慢波睡眠快波睡眠慢波睡眠第二次快波睡眠……

睡眠中斷次數的多少決定我們睡眠的質量,因為睡眠中斷會阻止我們進入深度睡眠。

做夢時,大腦在幹什麼?

在1950年末,法國研究人員Michel Jouvet通過「可以辨認出夢境中的地點」這個現象,發覺快波睡眠就像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清醒」,因為快波睡眠時大腦皮層的活動與清醒時大腦皮層的活動相似,只是門檻提升了一點。

Odile Jacob在他的著作《夢的科學,夢的記憶》中提到:當我們睡覺時,大腦會醒過來。雖然這種情況看似自相矛盾,但真實存在。

對於這種奇怪的現象,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在精細的大腦成像圖中找到答案。事實上,我們做夢時,會有一部分大腦區域醒來,而其他部分仍舊處於深度睡眠狀態。例如,大腦中負責成像功能的區域會醒來,這就是夢會有視覺效果的原因。然而負責空間位置的大腦區域不會醒來,因而在夢境中會產生比例異常的情況(如巨型草莓、城市坐落在手提箱里等)。

為什麼有人不做夢?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做噩夢,有些人卻表示從來不做夢?法國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所(Inserm)的一項研究顯示,並非有些人從不做夢,而是做完夢後,完全不記得了!

研究顯示,記不記得夢與我們何時醒來有很大關係。如果是在快波睡眠狀態醒來,有80%-90%的人記得自己做了什麼夢,但如果是在其他睡眠狀態醒來,則有50%-75%概率記得做了什麼夢。

當我們處於快波睡眠狀態時,大腦活動仍然活躍。這時,我們的身體進入修復階段,大腦進入信息重組階段。在這個階段,大腦不是一個單純的記憶儲存卡,它會自動鞏固以及加深對重要信息的記憶。因此,做夢的情況通常發生在這個階段。此時由於大腦仍然可以進行某些思維活動,於是有些人在醒來後,仍然可以回憶起夢中的情景。

因此,當我們不記得自己夢境的時候,不意味著沒有做過夢,而是在經歷了快波睡眠之後,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慢波睡眠階段,這說明我們已經美美地睡了一覺!

噩夢意想不到的好處

昨晚你夢到什麼了?你的夢中是否充滿的負面情緒,甚至還帶有憤怒的部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你的右側前額葉皮層很可能要對此負責。近日,芬蘭、瑞典和英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17名健康成年人(10名女性和7名男性)睡眠時大腦活動區域的標記,找到了有些人更容易在夢境中產生憤怒情緒的原因。

芬蘭大學的研究員、也是這份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Pilleriin Sikka表示:研究證實人腦的右額葉會參與人類的情緒調節。在大腦的這個區域內,活動較少、但是出現α波明顯振蕩的人,可能對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較低,在夢境中也是一樣。

通過兩晚對志願者睡眠時的腦電圖監控發現:在進入快波睡眠的五分鐘後,正是夢境最多的階段。研究人員會在此時喚醒參與者,讓他們講述自己的夢境並且評估自己的情緒。然後不斷重複這項測試。

測試結果:有41% 的夢使志願者產生憤怒情緒。Pilleriin Sikka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有一種機制可能與產生不同情緒有關。」

日內瓦大學基礎神經系教授Sophie Schwartz介紹道:「在生活中,當我們感覺到好像在夢境中有過類似經歷時,這正是夢境在幫助我們調節情緒,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準備或應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焦慮或危險情況。」

這位教授補充說:「我對這個理念很有信心,但是目前缺少科學證據。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首先識別出了人類在夢境中出現恐懼時的大腦活動區域,即腦島、腦中扁桃體、前扣帶皮質。隨後,我們記錄了89名參與者在清醒時面對可怕圖像時的腦部活動數據,發現那些大腦相關區域活躍度低的人,即在生活中大腦對恐懼反應度較低的人,更容易在夢境中產生恐懼感。也就是說,經常做噩夢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緊張的情況反而更容易從容面對。

可以說,睡眠中的負面經歷對我們有利。法國神經學家 Isabelle Arnulf 觀察發現:那些總會夢到考試來臨,或夢到更糟糕情況的醫學專業學生,在考試中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猜猜下次夢見錯過考試或上班遲到時,在現實中,對你會有哪方面的幫助?

(英倫圈推薦,原文刊載自圈哥的小夥伴「歐時大參」oushi1983,歐洲時報/ 任悅編譯報道,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金融時報:中國汽車玩新花樣,外國老對手怕是鬥不過了
英國民航局:這些機場延誤率最高!這種時候才懂希思羅的好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