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隨遇而安:一種無常人生的處世態度

隨遇而安:一種無常人生的處世態度

文/Windy Liu

前言:

下月初終於要去日本了,這讓我想起17年流產的日本出行計劃。在回看自己因計劃生變而寫的文字,我依然感觸頗多——

生活從來都有自己的節奏,而我們要做的,只是隨遇而安。

有人說,人生的過程比目的更重要;也有人說,我不在乎過程,只要知道結果。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我們又該聽誰的呢?

01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很多事情,在當下看來是壞事一樁,但隨著時間流逝,回頭再看時,你也許會有另外一番見解。

我想起一年多以前流產的日本出行計劃。

當我開始興緻勃勃地張羅著前往日本的酒店和機票的時候,卻被朋友告知身體不適不能去了。本來特別期待的心情一下子down了下來,甚至有點兒責怪朋友的意思。

後來又看到了哲學老師帶團游日本的消息,我整個人又開始煥發生機,繼續著對日本之行的憧憬。可不料沒多久又被告知,因為參團人數不夠而要取消這次行程。

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失望,內心有一股天不遂人願的失落感。鬱悶了好幾天之後,我決定放下對日本之行的期待。

但是總有一些事情會發生在命運的轉角處。

沒過幾天,我無意間打開了一個旅遊公號,其中摩洛哥的行程吸引了我的注意,裡面提到了撒哈拉沙漠的夜空,還有打翻了上帝顏料盤的彩色房子,同時還讓我想起來了三毛那些感人的故事。我似乎被一股無形地力量慫恿著,很快就確定了摩洛哥的行程並買到了機票。

那一次的摩洛哥之行讓我大開眼界,感受到了完全不同於亞洲的人文風光。而我也是在那次經歷之後意識到,一切都可以是最好的安排。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臣服實驗——你在跟自己,生活以及世界的關係中不停探索,從不自知到自知,從自知到對抗,從對抗到控制,從控制到放手,從放手到臣服。

很多時候,從你最預想不到的地方,會有讓你深深感動的經歷。

就像在失戀傷心的時候,你懂得了如何愛自己;在捉襟見肘的時候,你學會了極簡生活;在公司危機的時候,你卻化危為機,踏上職業生涯的一個新台階。

其實,最好的生活,不是刻意追求自以為是的美好,而是隨遇而安,接受看似意外卻又自洽的安排。

02 期待是一劑毒藥

不知什麼時候,我開始相信一種看似矛盾的理論,它叫「斯托克代爾悖論」。

斯托克代爾是美國的一個海軍上將,在越南戰爭期間被俘,期間經受了非人的嚴刑拷打,並被關押了長達八年。

他說:「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著出去,還能不能見到自己的妻子和小孩。」

被關押8年被放了出來,作家吉姆·柯林斯去採訪他,問他為什麼能熬過這艱難的8年。他的回答是,「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出來,但又敢於直面現實,不對未來有過分的期待。」

吉姆·柯林斯又問:「那你的同伴中最快死去的又是哪些人呢?」

他回答說:「是那些太樂觀的人。」

吉姆·柯林斯說:「這不是很矛盾嗎?為什麼那些樂觀的人會死得很快呢?」

斯托克代爾繼續解釋道:「他們總是想著聖誕節可以被放出去了吧?聖誕節沒放出去,就想復活節可以被放出去,復活節沒被放出去,就想著感恩節,而後又是聖誕節,結果一個失望接著一個失望,他們逐漸喪失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環境的惡劣,於是,他們鬱鬱而終。」

而他則不期待何時可以被釋放,選擇一種臣服接受的狀態,安於當下。

這就是「斯托克代爾悖論」——對前途充滿信心,但又敢於放下期待,坦然直面殘酷的現實。

我們對於身邊的人事物,也總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期待,期望它們都按照我們頭腦中的設想來運轉。一旦沒有如我們所願,就會引發我們的各種負面情緒。

你期望著公交車能夠準時到達,一旦延誤了,你就開始焦慮和抱怨;

你期望別人能夠認可你的表現,一旦收不到讚賞,你就變得難過和自責;

你期望努力之後達成某個目標,一旦事與願違,你就會沮喪甚至懷疑人生。

有時候,期待就是一劑毒藥,讓我們對未來上癮,同時也將我們帶離了最有力量的當下。

03 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

我們的期待,往往來自於某個狹隘的視角。

有一個著名的思維實驗——

20個人圍成一個圈,中間放著一把椅子,然後讓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看到的椅子是什麼樣子的。

有的人看到的是椅子的正面,有的人看到是椅子的側面,還有的人看到的是椅子的背面。換句話說,同一把椅子可能展現出20種不同的視角。

可是椅子真正的樣子,其中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辦法給出完整準確的描述。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和實驗中的20個人一樣,都局限於我們自己特有的視角里。

對於遇到的人,發生的事,我們都有一套基於過往而自定義的好壞標準,至於其是否適合新的環境新的場景卻無從考證。

對生活的期待,也被框在了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里。可是,一旦我們只有眼下所期望的那種可能性,那所有其他面向的可能性就被扼殺了。

就像某個非常相信上帝的人,在遇到洪水的時候不停地祈禱:上帝,快來救救我吧。

這時候,過來一隻小船,船上的人招呼他趕快上船,他卻說,上帝會來救我的。小船隻好走了。

後來,又來了一隻大船,船上的人扔救生圈給他,結果他拒絕了,還大聲說,上帝會來救我的。救生圈也越飄越遠。

洪水越長越高,已經沒過了他的肩膀,這時空中飛來一架直升機,放下軟梯準備救他,結果他還說,上帝會來救我的。直升機也無可奈何地飛走了。

後來,一股急流把他沖走了。而當他的靈魂上了天堂,他去問上帝,為什麼我這麼摯誠地祈禱,你還是不救我?上帝說,我先後給你送小船,救生圈,直升機去救你,你都拒絕了,這,能怪我嗎?

我們最自不量力的,就是以為自己知道了生活的全部真相。

而活在期待中,其實就是一場自設的困獸之鬥。

因為自知局限,所以順其自然,因為心無所恃,所以隨遇而安。

與其執著於一個我們單一視角里的預期,不如安然地擁抱一路上遇到的人,發生的事。

04 成為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這個世界,無常就是它不變的規律。

19世紀的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說過,人生有兩個悲劇,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得不到是不幸,得到了有時候也會是災難,就像上面那個祈求上帝救贖的故事。

哲學家莊子也有個很經典的論述——

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這就是說,當事情不成的時候,會有顯而易見的麻煩擺在你面前;當事情成了之後,你又會面對一種更加複雜的新的生活場景,這又會讓你遇到新的問題,新的麻煩。

事情都是依照它們自己的方式發生著,所有重要的事情都無法被你所操控,它們超越你的掌控,你頂多只能允許它們發生,你頂多只能敞開大門,讓事情發生,但你沒辦法迫使它們發生。

這其實就是這個世界的自然律,很多重要事情的發生都是意外,往往超越了我們的預期。

如果細心觀察這個世界,就會發現現實中有兩種類型的人:

一類是消極的樂觀主義者

另一類是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消極的樂觀主義者,他們思考問題常常是「要是怎麼怎麼就好了」,他們總是相信只要達到了他們的預期,問題麻煩就消除了,然後就可以一勞永逸的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而這明顯是不現實的。

而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則認為在這個世界裡,問題總是層出不窮,麻煩總是來去不絕,而生活,就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

他們不會期待生活都按照既定的軌道運轉,而是積極地面對發生的事情,出現的問題,然後安於當下,儘力而為。

對於莊子所謂的「若成若不成而無後患」的德者,我覺得就是生活中那些積極的悲觀主義者,他們懂得世界的複雜,也明白生活的多變。

所以,在無常的人生中,我們都需要有一顆隨遇而安的心,然後用心甘情願的態度,去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而這種生活里的隨意而安,在我眼裡,是積極的悲觀主義者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理性美好的生活哲學。

來自:自言稚語

左岸記:一個人要做到真正的隨遇而安,十分困難。因為無論行住坐卧,還是吃飯擔水,心中都有千般追求,萬般攀援,永不滿足。叔本華說:「人生就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是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心做不了主,八風一吹,四處顛倒,想「安」也安不了。無門慧開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如果真要安心,那就是要學會按著這生活的節奏,做好我們現在該做的事,便不會有那些莫名的恐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還來得及做夢,是幸福的事情

TAG:左岸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