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最具諷刺的一幅畫,相當傳神!
文史
06-04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不肯臣服於新王朝,便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保存自己。他把悲憤情懷寄情於筆墨,《牡丹孔雀圖》最能體現他的這種藝術傾向。
畫面上方是一塊殘破的石壁,石壁的縫隙中長滿了牡丹和竹葉,這些原本生長在地上的植物,從山崖縫隙間倒掛下來,給人一種乾坤顛倒般的感覺。
石壁下有一塊石頭,給人一種尖而不穩的感覺;石頭上站著兩隻奇醜無比的孔雀,翻著標誌性的白眼,其中一隻尾巴上有三根參差不齊的翎毛。畫面上題詩一首:
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有人認為詩和畫表達出朱耷在清朝統治下的一腔孤憤:所謂「三耳」,出自《孔叢子》中的「臧三耳」,臧是奴才,奴才有三隻耳朵表示他的本性是逢迎拍馬、唯命是從和告密他人。清代官員中,頂戴「三眼花翎」者為高官,畫中孔雀尾巴上的「三眼花翎」是用來影射那奉承溜須的高官。
「坐二更」,更是直截了當地諷刺這群清代的官員。當時康熙下江南巡幸之時,這些奴才紛紛趕來接駕,本來皇上五更天才到,他們二更天便早早地候在那裡了,所以叫「坐二更」。
整幅畫的立意、構圖、題詩和落款,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國破家亡的悲憤凄涼的心境,同時宣洩著他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在詩、書、畫一體上,又有新的突破,達到了水墨大寫意花鳥畫的空前水平。
TAG:名人字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