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人民大會堂收藏了1000多件畫作,但是僅僅懸掛了這些!

人民大會堂收藏了1000多件畫作,但是僅僅懸掛了這些!

人民大會堂是除故宮外的另一座藝術品寶庫。除了包括港、澳、台在內的33個地方會議廳外,迎賓廳與宴會廳、國家接待廳、金色大廳等,都注重用書畫作品進行裝飾。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民大會堂共收藏了1000多件藝術作品,但是懸掛在人民大會堂的藝術作品中就僅僅懸掛了下面這些作品:

竇憲敏、侯德昌、耿安輝等《幽燕金秋圖》

《幽燕金秋圖》創作於1994年,作者是竇憲敏、侯德昌、耿安輝等人。《幽燕金秋圖》是一幅鴻篇巨製,長16米,寬3米,是迄今為止人民大會堂內最大的一幅國畫作品。

《幽燕金秋圖》一直被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多次見證了常委集體亮相。幾乎每晚都會出現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也是央視出鏡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畫作品。

《幽燕金秋圖》的遠景,是逶迤的群山,峰巔連綿,推向長空。這是雄強之勢的延伸,亢奮之情的繼續。磅礴萬物,揮斥八極,上逼雲霄,將自然山水、宇宙天地融為一體的遠景,展示了「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的氣魄。壯闊的空間,彷彿出現了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的物之大象,在雄壯的交響曲伴奏下,「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的精神得到昭示,表現了雄強博大的民族魂,激越亢奮的時代情。

傅抱石、關山月《江山如此多嬌》

《江山如此多嬌》是中國當代畫家 傅抱石 和 關山月 於1959年合作創作的巨幅設色山水畫,1959年,為慶祝新中國建立十周年,北京新建的人民大會堂,需要一幅大型的國畫,決定由傅抱石和關山月來完成。國務院批准了郭沫若與吳晗的建議:以毛澤東作的「沁園春」(詠雪)的詞意為題材,主題是「江山如此多嬌」。陳毅提出:「必須體現江山之嬌,圖中可見長城內外、大河上下、白雪皚皚的西北高原,鬱鬱蔥蔥的江南大地,還要見東海。地理包括東南西北,季節變化有春夏秋冬,充分地體現多』的磅礴氣勢。」而關於畫中「須晴日」 的表現,郭沫若認為:「須晴日那是解放前寫的,如今已解放十年了,還不出太陽?我想應在畫上出現大海波濤滾滾,升起一輪紅日。」兩人茅塞頓開,忙著動起筆來,三個多月後,完成初稿。周恩來審定時,提出畫幅應加大尺寸,太陽需放大數倍。傅抱石與關山月當即剪了幾個太陽模樣,試看以後,最後選中一個最大的。後由毛澤東手書「江山如此多嬌」六個大字於其上,懸掛於人民大會堂。

王石岑、儲炎慶 鐵畫《迎客松》

人民大會堂貴賓接待廳內,有一棵「迎客松」,是一幅鐵畫。這幅鐵畫是一次大畫家和小鐵匠的結合,由安徽省著名新安派畫家王石岑與民間鐵畫藝人儲炎慶共同完成。

當時,王石岑腳穿紗襪,站在拼湊起來的豎2.5米、橫4.5米的巨幅宣紙上面,奮筆縱橫,幾易其稿。當畫稿終於完成時,儲炎慶帶著他的八大藝徒和幾十個工人,將製作車間搬到合肥模型廠,按照畫稿潛心進行鍛制。

鐵畫《迎客松》的枝幹到主幹的組接奇巧無比,重重疊疊。枝幹上一圈一圈的鱗皮,有凸有凹,有明有暗,正是各種形狀的錘痕所顯示出來的效果。而它的每一節小樹枝,由60到80枚松針為一組鍛接而成。

當年,沒有電焊機,全部是通過手工,一根一根鍛打出來,然後加工成松花、松枝,耗費的工時不計其數,真可謂千錘百鍊。在連接主枝幹的時候,工人將剛剛從爐里燒紅的枝幹趁熱合成在一起,持續的時間只有幾秒鐘,需要多人配合,步調一致。

就這樣,周恩來一眼看中了這幅《迎客松》,並指示工作人員將其重新安置於接待廳,讓它作為中國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徵,廣迎五洲賓客,廣結四海朋友。

邱漢橋 《金秋無際》

《 金秋無際》中國畫,我國著名畫家邱漢橋作,2006年為人民大會堂所繪的巨幅山水畫。該畫長5.3米,高2.1米。足足創作了2個多月,《金秋無際》描繪的是秋天的香山,硃砂渲染出了鮮艷的紅葉,潺潺清泉彎曲流瀉。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麗。

1989年年僅30歲的邱漢橋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時,人民大會堂的就提出從展覽的作品挑選畫作收藏,但被年輕氣盛的邱漢橋拒絕了。2005年底,人民大會堂再此找到邱漢橋提出想收藏他的畫作,盛情難卻之下邱漢橋答應了,經過近兩個月的精心創作,完成了代表北京八景之一的以香山紅葉為題材的作品《金秋無際》, 這是大會堂首次收藏描繪北京風光的畫作。替下了原來懸掛的潘天壽的《松》。 我國著名評論家王鏞觀《金秋無際》高興的寫到「邱漢橋創作的山水畫的境界,「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色調紅的壯麗,黑的崇高。」

陳可之《三峽晨曲》

1997年,人民大會堂開闢重慶廳,以畫三峽題材出名的陳可之被選中為重慶廳作畫。其創作頗有些記錄現實、懷古撫今的味道。陳可之用了一個多月創作《三峽晨曲》,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由於不能摺疊,重慶後來找了一輛加長的車,才把這幅長5.7米,寬1.5米的《三峽晨曲》不卷不折地運到了北京,它成為了第一幅懸掛在人民大會堂里的油畫。

崔如琢《荷風盛世》

自幼習書畫,曾拜李苦禪門下的崔如琢接到人民大會堂的邀請,要他為二樓迴廊北側的牆壁創作一幅國畫。於是崔如琢提出畫荷,他說,「荷」,象徵「和」,有「和諧」之意。荷葉的風,諧音「逢」,意味「和諧逢盛世」。完成整體創作,崔如琢用了8天。最終,這張巨幅國畫被命名為《荷風盛世》。

劉暉《迎客松》

黃山有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首絕當推奇松。劉暉乃黃山人,生於斯,長於斯,從小放牧村前屋後的松林間,所以對黃山松情有獨鍾。他畫的松堪稱一絕,人民大會堂正門巨幅國畫《迎客松》就是其代表作。

當代中國畫大師黃胄贊:「從古代到現代,還沒有一個畫家像劉暉這樣對松樹作了這樣深的研究。」為了尋覓那些常人難見的奇松,履艱歷險,足跡遍及黃山的角角落落,還曾一不小心從懸崖跌落下去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藝術 的精彩文章:

日本水彩畫師:女孩與北極熊的故事

TAG:今日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