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救命葯換個包裝漲價十倍,「新葯」審批還需從嚴

救命葯換個包裝漲價十倍,「新葯」審批還需從嚴

澎湃新聞網 朱昌俊

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而言,價格低、見效快的硝酸甘油是必備葯。可最近不少患者發現,硝酸甘油價格漲了好幾倍,一些藥店還斷貨了。媒體調查發現,原本100片裝的硝酸甘油只要16元,換了包裝後的15片裝則需要25.7元。算下來,每片漲價近11倍。

葯企對漲價給出的理由是,換包裝後,成本和工時增加了。而換包裝是因為該葯怕潮,需要避光、密封,如果開瓶超過80天,潮氣進入,就會影響藥效,所以才改大包裝為小包裝。

不能說葯企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腳,但一款葯換個「馬甲」就提價的現象,早非特例。上個月還有媒體報道,「同一藥品換個規格漲價5倍」。

「救命葯」換包裝即漲價的背後,是廉價葯的消失。關於這一點,從國務院到相關部門近年來都有嚴肅表態,但從此套路依然大行其道的現實來看,不能低估「廉價葯」消失背後的癥結和慣性。

事實上,早在2011年,發改委就明確提出「同種藥品禁以換包裝變藥名變相漲價」。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專門強調,不允許在「審批」名目下搞那麼多五花八門的所謂「新葯」。總理一針見血的點評「還不是為了漲價?!」,讓人印象深刻。

也就是說,硝酸甘油等「救命葯」換個包裝就漲價的現象,其實是一些葯企應對藥品降價令的一種「潛規則」。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何這些年從政府到民間都在不斷提藥品降價,但廉價葯卻反倒在加速消失。應對這一困境,相關部門在加大價格監測力度的同時,也應著力在准入上壓縮一些葯企投機的空子。

藥品變換包裝,一般都需要先經過相關部門審批,但藥品審批被指效率低的另一面,卻又常常為只是變換包裝的「偽新葯」大開方便之門。有媒體報道,2014年,國家葯審中心接受新的藥品註冊申請8868個,而業內人士指出,「這裡面重複申請,無效、虛假申請的數量很多,尤其是改變劑型、包裝、藥品名稱的藥品註冊數量。」

這種局面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多。一來,重複申請過多,進一步降低了審批效率;二來,換個「馬甲」、改變規格就能成功提價,抑制了葯企在研製新葯上的動力;三來,大量藥品能夠藉助新包裝獲得溢價,廉價葯自然失去生存空間。因此,誠如專家呼籲的,對於只改變劑型、規格就申報「新葯」的藥品就應從嚴審批,最大限度壓縮「換馬甲套利」的遊戲。

只要合法,葯企追求利益無可厚非。可醫藥是最基礎的民生產業,葯價問題,特別是「救命葯」價格上漲、廉價葯消失,不能全交給「市場理性」。在這方面,政府的「有形之手」應該及時補位。

除了審批上的針對性調控,還應建立系統性的托底方案。李克強總理曾對白血病國產特效藥「斷貨」作出特批,並強調要「切實加大國產廉價葯生產供應保障力度」;相關專家也建議,應從國家層面構建一套廉價特效藥的儲備制度。另外,對廉價葯生產企業可予以相應的稅費、貸款支持,在確保它們利潤空間的同時,又不至於把成本過多轉嫁給患者。

總之,冠心病「救命葯」搖身一變就身價上漲,考驗的依然是廉價葯保障能力,它需要有更多系統性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研究表明維生素D3可以幫助治癒或預防心血管損傷
資助政策讓困難家庭學生「三不愁」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