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記錄了石壕吏隨便抓人充軍,但相比被抓老人,杜甫如何倖免的
杜甫是我們中國偉大的詩人,在歷史上面有詩史的稱謂,原因就是他所描寫的詩詞都是和當時的歷史有非常大的關係,他們往往都是反映了當時最真實的歷史事件。而在他很多的詩詞中,有這樣一首叫做《石壕吏》的詩詞,記載的是當年杜甫在西行途中經過石壕村,看到的唐朝官員深夜抓壯丁的情況。可是很多人同時也有了疑惑,那天網上,老太太都被抓走了,為啥杜甫就能幸免於難呢?他當年也就四五十歲,中年男子總是比老太太有用的吧?
首先我們說一下大背景,這首詩創作的時間是唐肅宗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當時郭子儀和李光弼等九節度使率領軍隊正在和叛軍作戰,可是當時唐朝軍隊內部不和,意見不統一,最後導致戰事久久無法結束。在759年,叛軍史思明率領軍隊增員安慶緒,並且對唐朝軍隊發動攻擊,滏水之戰唐軍大敗,於是郭子儀帥軍隊退守河陽,然後開始四處抓壯丁補充軍力。
而當時我們的大詩人杜甫在前往華洲的路上,經過石壕村借宿,正巧遇到了唐朝官員大半夜抓壯丁,有感而發就寫下了這首詩記錄。而接著我們根據詩中的情況,大致看一下當時的情況,杜甫說自己是因為躲在房間裡面沒有出來才沒有被發現,可是這樣的說法其實有些低估這些官員的辦事能力了,石壕吏也不是這麼好忽悠的,不然老頭怎麼就翻牆跑了(老翁逾牆走),而不是和杜甫躲在一起。順帶一提,這老頭熟練地翻牆動作也能看出,抓壯丁這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說杜甫這是肯定躲不住了。
那麼我們將簡單分析一下杜甫沒有被抓而老太太被抓的原因。首先杜甫不是當地人,根據唐朝的戶籍信息我們可以知道,杜甫本來是襄陽人,後來遷到了河南鞏縣。而這個鞏縣是屬於洛州管轄的,和石壕村是兩個地方,所以一般來看,陝西官員在石壕抓人,抓的也只能是當地人,過路人是不能碰的。當然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這麼說就解釋的通了,可是現在,安史之亂啊,這個理由就不是那麼充分了。
而根據是杜甫另一首詩《新安吏》的說法,官吏們抓壯丁都是拿著村子的名冊和戶籍信息,挨家挨戶的抓人,但是在《石壕吏》中,這樣的情況就沒有出現,而且似乎這些官吏壓根就不了解村中的情況,尤其是在詩中有提到,家中的情況都是老太太自己說明的,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當時可能由於戰亂的原因,戶籍資料有了缺失,髯口也因為大量流動而開始分散,官員們沒有辦法再次按照戶籍信息找人了,所以就開始亂抓人。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在石壕村中抓人的不是當地的官員,只是唐軍的軍吏,所以對當地的戶籍信息完全不清楚,只是因為戰事緊急所以才來找人。而再這樣的情況下,杜甫雖然是個外地人,但是被抓出去充軍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那麼杜甫有沒有自己防止被抓的能力呢?其實是有的。
杜甫,偉大的詩人,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唐朝的官員,而從杜甫當年的履歷可以看出,在杜甫官拜右拾遺的時候,和大臣房琯關係非常好,二人還是布衣之交,但是在乾元元年,房琯被貶,而杜甫因為替他說話也跟著被貶,成為華州司功參軍,而杜甫去上任是乾元二年春天從洛陽開始上任華洲的,在上任期間,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別」。所以在借宿石壕村期間,杜甫的官職就明確了,華州司功參軍。
唐朝的州分為上中下三州,而華州是上州,而根據唐朝的官職等級,他們有九品三十級,餓上州的司功參軍是一個從七品下的官職,放現在是就是個處級。雖然在當時是個小官,但是相比起吏來說,杜甫還是大官,即便是九品下的官職,也是比吏高一等的,所以但是石壕吏抓人遇到杜甫的時候,非但不敢抓,而且還要尊敬的叫他一聲杜參軍。
而正是因此,即便是杜甫被發現了,他也能用自己的官職擺脫被抓壯丁的威脅。可是因為他並不會本地官員,而是華州官員,所以他沒有辦法干涉石壕吏的任何事情,所以就算是當地官員在這裡隨便抓人,我們的大詩人也是沒有辦法干涉的,只能眼睜睜看著,而相對的,他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篇。
※因一個漢字的出現,無數女性罵他,最後才知道原來這字不是他創的
※魯迅筆下獨裁的女校長,其後半輩子卻為了保衛女學生被日本人殺害
TAG:歷了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