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如何從「誤國之臣」變「民族英雄」的?殺毛文龍是是非非
出生於廣東東莞的袁崇煥,雖然是個中過進士的文官,但是擔任了明朝末年薊遼總督,在明清迭代的恢弘歷史大幕下,一躍成為舞台上的主角。他是抗清名將,幾百年來又是最具爭議的明末將領。歷史對他的評價總是飄忽不定,改來改去,透過對袁崇煥的評價,歷史——這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形象躍然紙上。
這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袁崇煥的深入研究,袁崇煥的光輝形象大幅度下降——有人說這是翻案,其實是還原——袁崇煥的歷史地位因為清代中期乾隆皇帝的吹捧而抬高,現在又開始降低,這種工作是還原,不是翻案。袁崇煥在明末到清中期這150年,一直是以一個誤國庸臣、甚至是「賣國賊」的形象,直到乾隆之後才搖身一變,成了民族英雄。民族英雄由掀起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規模文字獄的乾隆來親自發掘出來,這件事本身就很詭異。乾隆抬高袁崇煥地位的目的,是想說明崇禎不是個好皇帝,他導致亡國是歷史必然,說明上蒼已經不眷顧他了,老天要清朝主宰天下。這是乾隆的邏輯詭計。認認真真讀明末清初一百年內的史書,不讀乾隆後的清修明史,就會知道袁崇煥的真面目了。
《明史》誕生前的明朝遺臣的作品:《朱舜水集》「賊臣楊鎬、袁崇煥前後賣國,繼喪遼陽、廣寧,滋蔓難圖。」《爝火錄》「此二人者,誕生一處,同為誤國之臣。」《明季北略》「崇煥捏十二罪,矯制殺文龍,與秦檜以十二金牌矯詔殺武穆古今一轍。」《石匱書後集》認為袁崇煥比秦檜更加不堪:「崇煥以齷齪庸才焉可上比秦檜!」黃宗羲《弘光實錄抄》中全家殉國的民族英雄徐石麒疏譯文:袁崇煥表面主戰暗中議和,甚至殺掉毛文龍以換取滿清的信任。崇禎不許議和,袁崇煥勸說滿清入關逼迫朝廷議和,但是約定清軍不許越過薊門。清軍到了以後,袁崇煥拿出牛肉和酒來招待他們。但到了晚上,清軍突然違反了約定越過薊門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煥反而落在後面。
皇太極集團視毛文龍為眼中釘肉中刺:「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 征討、招降都沒起到作用,後金辦不到的事,袁崇煥幫他完成:「崇煥既殺文龍,密報於清議和清主大喜,置酒高會。」幾個月之後就發生「己巳之變」,後金軍隊突破長城邊關,兵臨北京城下 。南明弘光之臣林時對《荷牐叢談》譯文:袁崇煥表面主戰暗中議和。去東江馬上殺了毛文龍向滿清表示誠信,以促使議和成功。崇禎不許議和,就勸說敵人入關逼朝廷議和,但要求他們不要越過薊州一線。己巳冬清軍來了,袁崇煥拿出牛肉和酒慰勞清軍。到了半夜,清軍突然違反了約定(指不越過薊州一線)拔營而起,直撲北京。
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正投清朝所好,為皇太極掃平了後顧之憂,從這一角度說,袁崇煥是清朝的大功臣,清朝處心積慮為袁崇煥平反,都是基於這一心理,後世學者不明就裡或者揣著明白裝糊塗,按清官方定論寫入史冊,謬稱袁崇煥之冤,其實落入了清的圈套。褒袁崇煥其實也為抹黑崇禎,並以此攻擊崇禎昏庸失國,為清朝入主中原提供法理上的正當性。後人讀史,當見其微而求其實。
※讓大明興起的衛所制度,最終是如何一步步吞噬掉明朝的?
※晚清海岸線上到處都是炮台,國門為何還總是被攻破?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