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華嚴經疏卷》全卷欣賞
黃庭堅《華嚴經疏卷》行書,湖色花綾本墨跡,尺寸25.1厘米×115厘米,19行,113字。約元祐初(1086年)作於京師(開封),原件現存上海博物館。是黃庭堅寫給化緣僧人換取銀兩的,頗得顏真卿的遺韻,是他盛年時行草書代表作。整卷運筆沉凝渾厚,筆勢遒健,剛健中含妍媚。
此卷曾經明韓世能、清汪日章收藏,鈐有「古心堂」、「雷氏裕之」、「錢唐汪曰丞遲雲氏圖書記」等印記。《真跡日錄》、《壯陶閣書畫錄》等著錄。嘉慶七年李廷敬刻入《平遠山房法帖》,《海山仙館藏真》、《宋四大家墨寶》也有收錄。1962年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撥交上海博物館。
1/整卷
2/局部
此卷是山谷元祐初年所作,按其內容,實際上是為巽上人華嚴禪寺開基化緣所作《華嚴修造疏》補書的一則偈頌和跋語。偈頌原文見《天聖廣燈錄》卷二十一,作者是雲門宗第三世傳人五祖師戒禪師。從山谷跋文可知,此作前,他已為巽上人作一軸疏文,大抵因軸末尚有空白余卷,且巽上人為修華嚴佛寺化緣心切,於是『又持此軸來乞作小疏』,山谷感覺疏後加疏沒什麼話可寫,於是轉抄五祖師戒有關『雲門抽顧頌』的一則偈頌,充作疏文,再加跋語以應請。
按,偈頌是禪宗文學體裁,頌又作頌古,是為方便理解古則公案而作的一種簡明詩偈,興起於唐末,極盛於兩宋時期。『抽顧』是雲門宗高僧的一個傳法公案。《大正藏》第48冊《人天眼目》卷二『雲門文偃禪師』章下云:『師每見僧以目顧之,即曰:「鑒」或曰「咦」,而錄者曰「顧鑒咦」。後德山圓明禪師刪去「顧」字,但曰「鑒咦」,故叢林目之曰「抽顧」。』後人諷詠『抽顧』公案的偈頌均可稱為『抽顧頌』。山谷所書五祖師戒之作即為其一。讀者注意,偈中多用同音通假(口語)字,如『量』通『兩』,『生』通『升』。
華嚴禪寺在北宋京城開封府曹門外,系皇祐年間(1049~1053)宋仁宗皇帝為延臨濟高僧道隆禪師所賜建,事見《五燈會元》卷十二『華嚴道隆禪師』章。山谷《華嚴修造疏》見《別集》卷十二:
遍照如來世界海,寶嚴宮殿;趙州古佛三十年,折腳繩床。道不虛行,理惟一味。此華嚴禪院者,昭陵皇帝百福所嚴,毗盧遮那一會如此。而丹青黯昧,土木倚傾。屬在檀那,崇茲佛事。夫沙門法者,終日吃飯,不破一米;終日著衣,不掛一絲。縱令法席重光,不動鎮州一草。若有見聞隨喜,功不虛捐。當令大眾為白牯狸奴,念摩訶般若波羅蜜。
其中『昭陵皇帝』即指宋仁宗(死葬永昭陵)。由此文還可以進一步推定必作於元祐年間京師任職時期。從此卷書法風格及黃庭堅書風演變的軌跡加以判斷,也應在元祐初年的可能性大。
細觀此作書法特色,很明顯受顏體楷書影響最多。其筆法平實,左規右矩,頗得顏字神韻。不過此書章法不遵楷書規則,有行無列,把行書的參差之法加以活用,已具新意。偶爾出現的長橫、長豎已露出晚年書法伸手展腳的端倪。有筆勢不夠流暢婉轉處(如『疏』字末三筆),流露出早年書法痕迹。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元豐七年(1084)所作《發願文卷》為現存山谷書法創作年代最早的一件墨跡。此作略晚於《發願文卷》,這為我們提供了把握黃庭堅學書歷程的第一手資料。比較兩件作品的藝術水準及氣息,我們不難看到,元祐初正是山谷楷書漸趨成熟的重要時期。從此作的實際水準來看,山谷40歲左右楷書功底已很紮實,雖然其筆法技巧尚不夠成熟,而其不囿前人的章法構成,和整幅作品雍容、儒雅的格調,卻具有大家風範。
3/釋文
雲門《抽顧頌》,衲僧眼皮重。眼皮七八量,雷車打不動。打不動,《抽顧頌》,時念彌陀三五聲。追薦東村李鬍子生天,西山裡孟八郎強健。福田院里貧兒叫喚:『乞我一文大光錢。』巽上人為華嚴作佛事,又持此軸來乞作小疏。予以為鷺鷥股上不勝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以百千助緣事者與之。魯直題。
內容源自至善書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黃庭堅最精彩的7幅書法作品
※乾貨!行書基本筆畫的寫法:橫、豎、撇、捺、折、鉤、點
TAG:大眾書法 |